魏億萍,曲榮昌,王龍闖,楊 波,趙慶勝,尹進華
(1.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 255000;2.日照安科檢測評價技術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山東 濰坊 261000;3.青島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042)
不溶性硫磺(Insoluble Sulfur,簡稱IS)是硫的均聚物,也是硫的一種同素異形體,通常為淡黃色粉末,密度是1.95g/,相對分子量在30000~40000之間。不溶于二硫化碳是其不同于普通硫磺的最大特點。作為硫磺的無毒高分子改性品種,分為充油型和非充油型兩大類[1],其中充油型是在非充油型產品的基礎上填充了4%~34%的石油系專用油,主要用于橡膠工業。非充油型不溶性硫磺主要用于化纖工業。不溶性硫磺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橡膠硫化劑。目前,不溶性硫磺絕大多數用于橡膠工業,已成為生產高質量子午線輪胎的專用硫化劑,隨著子午線輪胎的普及,不溶性硫磺的需求量也隨之逐年增加[2-3]。
目前,國內外工業生產不溶性硫磺的主要方法有氣化法、熔融法、輻射法、接觸法等[4],但都有相應的局限性,根據現有的試驗條件,本研究選用條件比較溫和、控制比較簡單的熔融法進行不溶性硫磺的生產試驗,嘗試找到低溫法生產不溶性硫磺的最佳反應條件[5]。
硫磺粗產品(制藥廠提供);
二硫化碳,硝酸,三氯化鐵,碘,正己烷,氯化鉀等均為分析純;
磷酸三苯酯,液體石蠟,油酸,松節油,二甲苯等均為化學純。
精密增力電動攪拌器,布氏漏斗,布氏漏斗,布氏漏斗,布氏漏斗,架盤藥物天平,磁力加熱攪拌器,調溫電熱器,恒溫器,溫控儀,砂芯漏斗,砂芯漏斗,吸濾瓶等。
低溫法制備高品質不溶性硫磺的實驗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實驗流程圖Fig.1 Flow chart of experiment
本試驗在相同的淬火液組成、保溫時間1h、0.4MPa的氮氣壓力下進行了一系列溫度試驗以考察熔硫溫度對IS含量的影響,實驗數據如圖2所示:

圖2 熔硫溫度與IS含量關系表曲線Fig.2 sulfur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content of IS
從圖2中可以看出,當熔融硫磺的溫度在280~360℃范圍時,粗品不溶性硫磺的含量隨溫度變化不明顯,當熔融硫磺的溫度過高,超過330℃時,不溶性硫磺的含量下降比較明顯。從經濟角度考慮,熔硫溫度越低能耗會越小,故熔硫的適宜溫度選用320℃。
本研究選用固定的淬火液組成,熔硫溫度選擇320℃,進行了0.5、1、1.5、2、2.5h五組保溫時間的試驗,考察反應時間對不溶性硫磺含量的影響,實驗數據如圖3所示:

圖3 熔硫保溫時間與粗品IS含量關系Fig.3 sulfur melting time and the content of IS
從圖3中可以看到,當熔硫溫度達到平衡后,保溫時間對不溶性硫磺的含量影響不大,本試驗適宜的保溫時間是2h。
不溶性硫與萃取劑的質量比為4∶1,萃取時間15min,不溶性硫50g,改變萃取溫度,將所得不溶性硫產品再分別進行含量與穩定性測定,實驗數據如圖4所示:

圖4 萃取溫度對不溶性硫穩定性的影響Fig.4 extraction temperature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insoluble sulfur
可溶性硫磺在溶劑中的萃取過程是一個吸熱的過程,升高溫度,更有利于反應向可溶性硫磺溶解的方向進行,綜合考慮成本和操作狀況,萃取的最適宜溫度選用35℃。
二硫化碳和不溶性硫的質量配比為4∶1;萃取溫度為35℃;改變萃取時間,對不溶性硫產品分別作含量和穩定性測試,實驗數據如圖5,圖6所示。

圖5 萃取時間與不溶性硫穩定性關系曲線Fig.5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traction time stability of insoluble sulfur curve

圖6 萃取時間與不溶性硫含量關系曲線Fig.6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traction time insoluble sulfur content curve
由圖5,圖6可以看到,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不溶性硫磺的含量隨萃取時間的延長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綜合考慮成本和操作控制條件,最適宜的萃取時間為15min。
萃取溫度35℃;萃取時間15min;改變萃取劑二硫化碳的比例,對所得不溶性硫產品分別作穩定性和含量測試,實驗數據如圖7,圖8所示。

圖7 萃取劑用量與不溶性硫穩定性關系曲線Fig.7 Extract dosage insoluble sulfur stability of a curve

圖8 萃取劑用量一不溶性硫含量關系曲線Fig.8 The amount of an extraction solvent insoluble sulfur content curve
從圖7,圖8中可以看到,當比例為2∶1時,因為萃取劑用量太少不溶硫磺沉于三口燒瓶的底部,沒有辦法攪拌均勻,使得不溶性硫發生融熔現象。當萃取劑的用量大于4∶1后,不溶性硫的穩定性和含量均變化不大。綜合考慮效果和成本,選取萃取劑和不溶性硫磺的質量比為4∶1。
綜合上述研究內容,選取在最佳實驗條件下獲得的不溶性硫磺產品,采用BT-9300H 型激光粒度分布儀,對產品進行粒度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圖9 IS的粒徑分布圖Fig.9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IS
由圖9可以看出,實驗得出的產品粒徑均不大于150μm,符合國標要求,且粒徑在1.190~64.49μm的產品含量占92.28%,說明實驗獲得的產品分散性較好。
本實驗以企業提供的硫磺為原料,采用低溫熔融法生產不溶性硫磺,通過單因素實驗得出的生產IS的工藝條件如下:
熔硫的較適宜溫度為320℃;較適宜的保溫時間為2h;萃取的較適宜溫度為35℃;萃取時間較適宜為15min;選取萃取劑和不溶性硫的質量比為4∶1。通過對實驗得到的不溶性硫磺進行粒徑分布分析,可以看出實驗得出的IS分散性較好,為不溶性硫磺的工業生產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