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涂修亮 瞿和平 楊漢 唐詩 黃志謀



摘要:為了進一步篩選適宜于湖北省咸寧市推廣種植的再生稻品種,咸寧市農業科學院在2017年再生稻專用品種篩選試驗基礎上淘汰了一批農藝性狀較差、產量表現一般的品種,并在2018年重新增加了若干個品種,進一步開展了20個水稻品種作再生稻種植篩選試驗。結果表明,瀘優9803、C兩優33、C兩優華占、深兩優865、徽兩優898、徽兩優粵農絲苗、Y兩優1號等品種綜合表現較好,較適宜于在該地區作再生稻種植。
關鍵詞:再生稻;品種;篩選;丘陵紅黃壤;鄂南
中圖分類號:S51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15-0009-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5.002?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creening test of ratoon rice varieties of hilly red-yellow soil in south Hubei
LIU Wei,TU Xiu-liang,QU He-ping,YANG Han,TANG Shi,HUANG Zhi-mou
(Xian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anning 437100,Hubei,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screen the ratoon ric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in Xianning area, Xian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eliminated a batch of varieties with poor agronomic traits and general yield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screening test for special rice varieties in 2017, and increased some varieties again in 2018 to further carry out screening test of ratoon rice using 20 rice varie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anyou 9803, C Liangyou 33, C Liangyouhuazhan, Shenliangyou 865, Huiliangyou 898, Huiliangyouyin Nongsi Miao and Y Liangyou No.1 were better in performance, and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ratoon rice in this region.
Key words: ratoon rice; variety; screening; hilly red-yellow soil; south Hubei
再生稻生產作為一種綠色優質高效的栽培技術模式,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歡迎,在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在長江學者、華中農業大學彭少兵教授團隊的大力推動下,再生稻產業在湖北省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2018年湖北省再生稻推廣面積達20萬hm2,各地區對再生稻品種的研究與試驗日益增多[1]。涂軍明等[2,3]、陳杰等[4]分別于2013、2016和2017年在黃岡地區進行了兩組不同水稻品種作再生稻種植的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兩優6326、新兩優223、新兩優6號、瀘優9803、深優9521、德香4103、豐兩優香1號、廣兩優9號、天兩優616、兩優8901、泰優390、準兩優608、C兩優華占13個品種適宜在黃岡市作再生稻種植。劉丹等[5]曾引進12個水稻品種在湖北省孝感市進行了再生稻品種篩選試驗,結果表明,德香4103、廣兩優476、準兩優527、豐兩優香1號適宜于在該生態區作再生稻種植。再生稻生產受溫、光、熱、土壤條件影響和限制較大,不同品種在生態區的生產種植表現存在較大差異。咸寧市地處丘陵紅黃壤地區,再生稻生產基礎條件較江漢平原地區相對落后,筆者所在科研團隊曾于2017年在咸寧市農業科學院向陽湖試驗基地用19個品種作再生稻進行篩選試驗,結果表明,天兩優616、甬優4949、深兩優865共3個品種比較適宜于咸寧市推廣種植[6]。由于每年的氣候條件都有所不同,僅憑一年的試驗數據和結果對生產實踐的指導意義有限,只有多年連續試驗才更有說服力。為了充分驗證不同品種在丘陵紅黃壤地區作再生稻種植的農藝性狀、產量表現等,進一步篩選適宜于該地區生產推廣的再生稻品種,2018年咸寧市農業科學院糧油所科研團隊繼續在咸寧市向陽湖鎮進行了20個品種作再生稻種植的篩選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品種
試驗在參考2017年試驗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甄選,2018年試驗品種有德香4103、兩優8901、隆兩優華占、天兩優616、Y兩優6號、深兩優865、徽兩優898、深兩優9501、瀘優9803、豐兩優香1號、甬優4949、徽兩優粵農絲苗、荃優粵農絲苗、C兩優華占、Y兩優1號、C兩優33、徽兩優華占、豐抗香、新兩優223、E兩優476共20個,以湖北省推廣面積最大的豐兩優香1號作為對照(CK)。
1.2? 試驗地點與條件
試驗地點選在咸寧市農業科學院向陽湖試驗基地,試驗田塊前茬種植綠肥(紅花草子)養田,肥力較高,土壤為紅黃壤土,地力均勻,排灌方面,在該生態區中具有較強代表性。試驗田總面積(含保護行等)為0.133 hm2。
1.3? 試驗設計
20個品種采用隨機區組設計,設置3次重復,共60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13.3 m2,所有品種均于3月27日播種,采用大田拱棚集中統一育秧,根據秧苗長勢,于4月26日統一進行人工移栽,每個小區插50行,每行插7穴,每穴插兩粒谷苗。
1.4? 田間管理
水稻頭季施用復合肥500 kg/hm2、尿素75 kg/hm2作底肥,5月6日追施尿素55 kg/hm2,5月26日追施復合肥150 kg/hm2。頭季稻收割前10 d(7月20日至8月3日)施用促芽肥,施尿素130 kg/hm2、鉀肥150 kg/hm2,促芽肥施用時期和施肥水平極顯著影響再生稻產量形成[7]。頭季稻收割留樁高度在35 cm左右,頭季稻收割后1 d(8月1—14日)結合灌水施用尿素150 kg/hm2作提苗肥。水分管理遵循干濕交替的原則,頭季稻收割前5 d斷水,90%成熟時人工收割,治蟲不治病,其他管理措施按照常規栽培方式實施。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生育期是評價品種能否作為再生稻安全種植的關鍵指標之一[8]。從表1可以看出,全生育期與對照品種豐兩優香1號相當的品種有兩優8901、天兩優616、深兩優9501、徽兩優粵農絲苗、荃優粵農絲苗、新兩優223、徽兩優898、C兩優33共8個,其中天兩優616和對照豐兩優香1號全生育期最短,為190 d。比對照生育期長3 d以上的品種有11個,主要包括德香4103、隆兩優華占、Y兩優6號、深兩優865、甬優4949等,其中甬優4949全生育期最長,為205 d。
2.2? 產量表現
產量是評價再生稻品種好壞的關鍵指標之一,相關研究[9,10]表明, 再生稻產量越高,表明該品種再生能力越強,兩季稻總產量越高,經濟效益越高。參試20個品種的頭季、再生季產量及合計產量結果見表2。
2.2.1? 頭季產量分析? 在所有20個參試品種中,頭季實收產量最高的是C兩優33,為10 474.00 kg/hm2,比對照增產16.82%;產量最低的是Y兩優6號,為8 471.50 kg/hm2,比對照減產5.52%。比對照豐兩優香1號增產的品種有德香4103、隆兩優華占、深兩優865、徽兩優898、深兩優9501、瀘優9803、甬優4949、徽兩優粵農絲苗、C兩優華占、Y兩優1號、C兩優33、豐抗香、新兩優223共13個品種。
2.2.2? 再生季產量分析? 再生季是再生稻區別傳統單季稻或雙季稻最顯著的地方,再生季稻谷產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再生稻經濟效益的高低。從產量結果來看,對照豐兩優香1號再生季產量為6 965.75 kg/hm2,在所有20個參試品種中,位列第14位。水稻再生季產量超過對照的有德香4103、隆兩優華占、深兩優865、徽兩優898、深兩優9501、瀘優9803、甬優4949、徽兩優粵農絲苗、C兩優華占、Y兩優1號、C兩優33、豐抗香、新兩優223共13個品種。產量最高的品種是C兩優華占,為8 314.25 kg/hm2;產量最低的品種是荃優粵農絲苗,為6 213.25 kg/hm2。
2.2.3? 兩季合計產量分析? 根據湖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再生稻產業技術集成與創新”項目要求,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攻關要實現兩季畝產噸糧。從20個品種頭季和再生季合計產量來看,絕大多數品種在本次篩選試驗中產量均實現了畝產噸糧的目標,僅 Y兩優6號、天兩優616產量在15 000 kg/hm2以下。兩季稻谷產量最高的5個品種分別是瀘優9803、C兩優33、德香4103、C兩優華占、徽兩優粵農絲苗,比對照豐兩優香1號分別增產16.14%、15.09%、12.57%、11.04%、9.56%。
2.3? 主要經濟性狀及農藝性狀分析
2.3.1? 經濟性狀分析? 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施肥量對水稻經濟性狀有不同程度的影響[11,12]。從表3可以看出,再生稻頭季和再生季經濟性狀方面有明顯差異,再生季有效穗整體高于頭季;頭季每穗總粒數普遍高于再生季,且再生季每穗總粒數普遍在100粒以下,僅有少數品種在100粒以上;頭季各品種結實率普遍低于再生季,且絕大多數品種再生季千粒重高于頭季。
2.3.2? 農藝性狀分析? 再生稻相較于傳統單季稻整個生產周期要更長,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風險挑戰也更多,因而對品種各方面的要求也更高。為了更加精準地篩選出適宜于咸寧市推廣的再生稻品種,加大了對各品種頭季和再生季的田間調查(表4)。從宏觀層面來看,各品種在抗倒性方面,頭季要強于再生季,在病害發生情況方面,再生季要優于頭季;從不同品種比較層面來看,德香4103、荃優粵農絲苗、豐抗香、新兩優223等品種抗倒性較差,尤其是德香4103在再生季出現了大面積倒伏情況;Y兩優6號、深兩優9501、荃優粵農絲苗抗病性能相較于其他品種要差。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對各品種生育期、產量表現、經濟性狀、農藝性狀等因素的綜合分析可知,瀘優9803、C兩優33、C兩優華占、深兩優865、徽兩優898、徽兩優粵農絲苗、Y兩優1號較適宜于在鄂南丘陵紅黃壤地區作再生稻推廣種植;德香4103、豐抗香、新兩優223盡管兩季產量較高,但是抗倒伏性能較差,不適宜于作再生稻種植;隆兩優華占、甬優4949生育期偏長,遇到年份不好的天氣,再生季生產存在風險的可能性較大,農戶應選擇性的適當種植,注意避免寒露風的影響;深兩優9501產量與對照基本相當,但再生季抗病性能較差,也不適宜于作再生稻種植;其他6個品種兩季產量均低于對照,經濟效益較低,不適宜于作再生稻推廣種植。
良種與良法的配套是未來水稻生產的必然趨勢。再生稻作為一種水稻栽培新模式,是湖北省推進“雙水雙綠”戰略的重點領域之一,要想取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必須不斷推進優良品種的更新換代,以良種促進良法。目前湖北省相關單位正在加強再生稻專用品種的選育工作,從2019年開始,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擬聯合相關科研院所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多年多點再生稻專用品種區域試驗,從而整體推進湖北省再生稻品種專用化、良種化和優質化。
參考文獻:
[1] 發展再生稻大有可為[J].農村百事通,2019(3):19-20.
[2] 涂軍明,曹志剛,程建平,等.一種兩收適宜品種篩選試驗[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23):5666-5668,5672.
[3] 涂軍明,曹志剛,陳? 杰,等.16個水稻品種作再生稻栽培的比較試驗結果及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17,56(23):4475-4478.
[4] 陳? 杰,涂軍明,曹志剛,等.24個水稻品種作再生稻比較試驗結果及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24):28-32.
[5] 劉? 丹,黃修榮,王記安,等.孝感市再生稻品種的篩選試驗[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11):2739-2742.
[6] 劉? 偉,黃志謀,瞿和平,等.鄂南地區再生稻專用品種篩選試驗[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17):26-28,33.
[7] 習? 敏,徐秀娟,吳文革,等.促芽肥對再生稻準兩優608產量和主要品質性狀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8,24(3):93-96.
[8] 涂軍明,曹志剛,陳? 杰,等.16個水稻品種作再生稻栽培的比較試驗結果及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17,56(23):4475-4478.
[9] 柳開樓,秦江濤,張? 斌.播種期對輕簡栽培方式再生稻源庫關系的影響[J].土壤,2012,44(4):686-695.
[10] 徐富賢,鄭家奎,朱永川,等.雜交中稻再生力的鑒定方法[J].作物學報,2005,31(4):506-510.
[11] 羅龍學,游正禮,楊燕翼,等.不同時期追氮對水稻產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J].耕作與栽培,2016(4):39-40,42.
[12] 許? 星,張? 鋒,王林萍.不同栽培方式對2個水稻品種農藝性狀、細菌性條斑病抗性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植物保護,2018, 44(4):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