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昱 李衛東 陳永波 胡百順 劉淑琴 秦邦 張朝陽 向班貴

摘要:系統研究和制定了農業行業標準——藤茶生產技術規程,為規范藤茶的生產、保證藤茶原料的質量、推進藤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藤茶;生產規程;環境;栽培
中圖分類號:S567?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15-008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5.019?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UANG Guang-yu1,LI Wei-dong1,CHEN Yong-bo1,HU Bai-shun1,LIU Shu-qin1,
QIN Bang1,ZHANG Chao-yang1,XIANG Ban-gui2
(1.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Enshi Selenium Institute of Applied Technolog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Enshi 445000,Hubei,China;2.Laifeng Development Bureau of Ampelopsis gressedentata Industry,Laifeng 4457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Ampelopsis gressedentata, a standard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formulated, 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standardizing the practice of A. gressedentata,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A. gressedentata raw material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gressedentata industry.
Key words: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environment; cultivation
藤茶俗稱端午茶、龍須茶、藤婆茶、茅巖莓茶等,系葡萄科蛇葡萄屬顯齒蛇葡萄種(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在廣西、湖南、江西、湖北、貴州等地廣有分布[1]。此茶色澤綠,起白霜,入口微苦,回甘快而持久,其主要活性成分為黃酮類物質,具有抗菌消炎、保肝護肝、降脂降壓、抗癌防癌、解酒醒酒等作用,對三高人群、亞健康人群具有較好的保健和預防功效[2-4]。
藤茶市場前景廣闊,但企業和農民對野生藤茶資源缺乏保護意識,人工藤茶繁育基地面積跟不上需求,種植示范技術也沒有形成標準進行推廣應用,市場上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沒有相關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作為組織生產的質量依據,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藤茶產業的發展。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有關規定(2013年第16號),批準顯齒蛇葡萄葉為新食品原料。因此,為規范藤茶的生產,保證藤茶原料的質量,推進藤茶產業的發展,在相關研究[5-11]的基礎上,針對藤茶產業發展現狀,經研究制定本規程。本規程規定了藤茶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栽培管理、采收與儲運。
1? 藤茶生產技術規程研制經過
標準制定項目任務下達后,成立標準制定工作組,在廣泛收集與調研的基礎上,以顯齒蛇葡萄為研究材料,在湖北省恩施州內藤茶主要適栽區設計試驗,開展系統研究。在恩施市龍鳳鎮進行直插方式試驗,在來鳳縣綠水鄉進行扦插密度和肥力試驗,在來鳳縣百福司鎮進行覆膜和搭架試驗,在來鳳縣綠水鄉進行大面積種植示范,根據試驗綜合分析、總結歸納和提升,同時結合調查研究[12-15],制定出藤茶生產技術規程。
2?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藤茶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栽培管理、采收與儲運。本標準適用于藤茶的生產。
3?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 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 15618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NY/T 393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 525有機肥料。
4?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藤茶: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屬顯齒蛇葡萄種,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江西、福建、湖北等地,適應性強,通常以莖葉為加工原料,俗稱莓茶、藤婆茶(又稱神仙草、長壽茶)。
5? 產地環境
5.1? 土壤環境
園地宜選擇耕作層≥20 cm、有機質含量≥1.5%、偏酸性的壤土類型,坡度不宜超過25°。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GB 15618的規定。
5.2? 水環境
應符合GB 5084的規定。
5.3? 大氣環境
應符合GB 3095規定的二級標準。
5.4? 氣候環境
以滿足以下條件為宜:栽植海拔高度300~1 200 m;年平均氣溫15~17 ℃,最低氣溫-3 ℃;年平均降水量1 300~1 500 mm,年相對濕度60%~80%;年日照時數1 300~1 500 h。
6? 栽培管理
6.1? 枝條準備
6.1.1? 規格與質量? 采2~3年生枝條為宜。Ⅰ級枝,莖粗≥0.5 cm;Ⅱ級枝,莖粗≥0.3 cm。枝條應色澤正常,無斷枝、干枝、雜枝。
6.1.2? 剪枝? 秋季落完葉后剪枝,枝條長度≥30 cm,上端離芽0.5 cm剪成45°斜口,下端剪成平口。
6.1.3? 假植? 土地廂寬100~120 cm,廂高20~30 cm,廂面平整,澆水后將剪好的枝條按5 cm×5 cm株行距假植冬貯,枝條入土深度15~20 cm,搭棚覆膜保溫。
6.2? 建園
6.2.1? 整地? 翻耕土地20~30 cm,表土內翻、底土外翻。有機肥按7 500 kg/hm2作為基肥施用,行距按110 cm劃線施基肥起壟,壟高25~30 cm。有機肥應符合NY 525的規定。
6.2.2? 覆膜? 起壟后澆水坐實廂面,用0.12 mm以上厚度的黑色膜或雙色膜覆壟,覆膜時做到實、緊、嚴。
6.3? 扦插
6.3.1? 時間? 立春后,連續5 d以上氣溫不低于10 ℃時開始扦插,連續5 d以上日最高氣溫超過22 ℃時不宜扦插。
6.3.2? 浸枝? 選取萌芽枝條打捆,枝條下端為500 m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5 min。
6.3.3? 方法? 廂面居中單行打孔,株距40 cm,扦插入土深度15~20 cm,地上部分留1~2節,扦插后壓實孔穴。
6.4? 田間管理
6.4.1? 搭架? 扦插后及時搭架,以棚架式搭架為主。搭架材料宜選擇楠竹等,削成長2 m、寬2 cm、兩端鈍齊的竹條,間距1 m,架兩側離地20 cm和正中處用木質或竹制材料固定,固定處用塑料扎線帶綁實,如圖1所示。
6.4.2? 打頂? 幼苗新梢20~30 cm時打頂1次。
6.4.3? 澆水? 保持土壤在整個生長期濕潤,注意防澇抗旱。
6.4.4? 除草? 適時人工除草,7—8月停止除草。
6.4.5? 施肥? 冬季開條狀溝深施基肥,溝深20 cm,有機肥按7 500 kg/hm2施入溝內,及時覆土。
6.4.6? 修剪? 翌年早春,適時輕修剪,修理移除多余枝條。每株藤茶留3~4個向上生長、長勢良好的主枝條,長度40~50 cm。
6.4.7? 病蟲害防治? 藤茶自身抗病蟲害能力強,如有發生按照NY/T 393的規定進行防治。
7? 采收及儲運
7.1? 采摘時間
4—8月采摘嫩莖葉,9—10月葉片普采。
7.2? 采摘方法
采摘嫩莖葉時采用提手采,采摘長度3~8 cm,每隔10~12 d采摘1次,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凈,剔除整梗和雜葉。
7.3? 儲運
鮮葉采摘后應放置在干凈、透氣、無異味的容器中,并及時收青。貯青時應做好薄攤、控溫、保濕等管理措施,堆放時不可重壓。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補編(第二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2] 梁? 婷.二氫楊梅素抗炎及抗過敏作用的研究[D].沈陽:沈陽藥科大學,2007.
[3] 潘人琦,郁建平.二氫楊梅素解酒作用的研究[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12,31(3):247-249.
[4] ZHANG Q,LIU J,LIU B,et al. Dihydromyricetin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gression via a p53 activation-dependent mechanism[J].Sci Rep,2014,4(4):4628.
[5] 易? 城.藤茶栽培與開發利用[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6] 周防震,鄭小江.中國良種——藤茶[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7] 遲? 平.武陵奇茗——藤茶[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
[8] 鄭小江,向班貴,劉美安,等.藤茶種植技術規程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4):693,710.
[9] 郁建平,郁浩翔,伍貴祥,等.武陵藤茶種植技術規程[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14,33(1):65-68.
[10] 郁建平,郁浩翔,范家佑,等.武陵藤茶育苗技術規程[J].現代農業科技,2013(24):49-51.
[11] 張學娟.藤茶的形態學、生物學特性及主要化學成分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8.
[12] DB42/T 289-2014,地理標志產品 來鳳藤茶[S].
[13] DB45/T 1178-2015,藤茶中二氫楊梅素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S].
[14] DB52/T 1032-2015,藤茶[S].
[15] DB52/T 1033-2015,藤茶種植技術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