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研究

2019-09-15 12:55:24盧照地
湖北農業科學 2019年15期

盧照地

摘要:以東北地區34個地級市為研究對象,基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視角,利用異速增長模型初步判斷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異速發展狀況;選取直接或間接反映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發展水平的指標建立評價體系,通過測算協調發展指標值的大小將東北地區人口-土地城市化的協調發展水平直觀地表現出來,并從時間和空間角度分析其動態演變過程。結果表明,東北地區以2001年為分界點,先后經歷了人口城市化發展超前和土地城市化發展超前階段;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指數隨時間不斷增加且變化趨勢相似,二者協調發展程度逐漸由失調向協調過渡;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的空間分布自2000年開始形成以省會和重點發展城市為中心的核心發展區域;34個地級市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的軌跡有12種類型,可劃分為協調高速發展區、失調穩步發展區和失調緩慢發展區。

關鍵詞: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東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F301.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15-0154-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5.036?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LU Zhao-d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Taking 3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as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using the allometric growth model to determine the stat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the northeast preliminarily.Choosing the indicators that can reflect development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nd then set up an evaluation system,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population-land urbanization in the northeast is visually expressed by measuring the value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and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will b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and space.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ortheast region has taken the 2001 as the demarcation point and experienced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the advanced stage of l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uccessively.The index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creases with time and the trend of change is similar.The degre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imbalance to coordin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has formed a core development area centered on provincial capitals and key developing cities since 2000. There are 12 types of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3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coordinated high-speed development zones, erratic development zones, and slow development zones.

Key words: land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作為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能夠促進社會生產效率提高、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于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人口城市化水平由17.90%提高到2017年的58.52%,年均增加1.04個百分點,城鎮人口由1.72億增長到8.13億,年均增長4.88%[1]。同時,土地城市化也快速發展。據統計,1995—2013年,中國建設用地每年平均新增48.3萬hm2,其中城鎮建設用地新增面積占到總面積的49.28%。仍有部分城市呈“攤大餅”模式擴張,開發區、工業園區內土地利用率不高,建成區內人口較為稀疏。

快速度、大規模的城市化發展也帶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集中表現在:人口城市化水平虛高[2],城市可持續發展乏力;城中村、空心村等土地資源的粗放利用使國家糧食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態安全更難以維持;基礎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備,人民生活質量亟待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城市化發展應與農業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保持有機統一,以達到更穩更好的發展質量。

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作為健康城市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3],二者的協調程度是綜合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朱傳耿等[4]以“五普”調查數據和相關統計資料為基礎,對中國人口城市化的影響因素和空間分布進行研究,指出經濟實力、社會發展和國民消費是中國人口城市化發展的主要推力,且中國人口城市化水平從東北到西南呈現出明顯的遞減三元結構。有研究通過對具體省份土地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分析,發現省域內部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區域差異性較大,且存在土地城市化速度趕不上城區擴張速度從而導致城市化率出現負增長的現象[5,6]。譚術魁等[7]從全國宏觀角度出發,對城市的協調發展水平進行測算和類型劃分,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化發展類型可劃分為緩慢匹配型、土地滯后型、人口滯后型和快速匹配型四種類型,其中大部分省份均表現出土地城市化發展快于人口城市化。

已有研究大多側重人口[8]或土地[9]一個視角,很少將二者共同作為研究對象,考慮其既互相依賴、促進又具有矛盾沖突,評估兩者的協調發展程度;且研究對象多集中在南部、中部地區,如江蘇、廣州、浙江等[10-13],對東北地區研究較少。本研究以東北三省的34個地級市為研究對象,從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系統性、相關性、動態性等多個方面,構建衡量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指標評價體系,并進一步測算土地城市化與人口城市化的耦合度和協調發展指標值;并借助異速增長模型解釋兩者異速增長的內在關系,從時間和空間上分析東北地區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耦合協調度的演變過程,為中國今后的城市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東北地區自南向北依次是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主要土壤類型為黑土,適合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生長;東、南、北三面臨江海,內部坐落有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丘陵。區域內礦產資源豐富,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占中國總量的1/2左右;擁有較為充裕的水資源。東北三省共有土地面積80.8萬km2,截至2017年底,人口總計108 754萬人。其中黑龍江省轄12個地級市、64個市轄區、18個縣級市、45個縣,是中國重工業基地,工業門類以高端制造業、機械、航空航天、石油、煤炭為主。吉林省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是重要的工業基地、教育強省和農業強省,汽車制造、農產品加工為其支柱產業。遼寧省轄14個地級市,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目前“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是其重點開發建設的項目,對外開放的嶄新格局正在穩步構建。

本次研究對象為東北三省所轄的34個地級市,包括長春、吉林、四平、松原、白城、遼源、通化、白山、沈陽、大連、鞍山、撫順、丹東、本溪、營口、錦州、阜新、遼陽、盤錦、鐵嶺、朝陽、葫蘆島、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七臺河、大慶、伊春、黑河、綏化、鶴崗、雙鴨山、雞西。由于吉林省的延邊朝鮮自治州數據缺失,故不參與評價。研究這些城市的協調發展程度對于東北地區城市化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2? 數據來源

研究選用的數據均來自《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黑龍江統計年鑒》《吉林統計年鑒》《遼寧統計年鑒》和各個城市的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3? 研究方法

1.3.1? 異速增長模型? 異速增長模型最初由赫克斯利應用于生物研究領域,來描述生物的器官生長發育與整體不成比例的關系。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該模型被證明可以用來描述城市人口與城區面積之間關系、城鄉人口演化分布等[14]。

■■=b■■? ?(1)

式(1)可以等價表示為lnM=lna+blnN,將對數式通過冪運算進行簡化可得M=aNb。其中,a為比例系數,b為異速增長系數,N表示城市人口總量,M表示城區面積[15]。

判斷異速增長的依據是參數b的數值,它由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的維數共同確定。例如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的維數分別是2和3,則b=2/3=0.667[16]。根據中國學者的研究,中國的城市用地維數普遍在1.7左右,城市人口的維數平均在2左右,因此異速增長系數b的理論值可以確定為0.85。因此,當b>0.85時,視為正異速增長,即城市用地增長率大于城市人口增長率;b<0.85時視為負異速增長,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快于城市用地的擴張速度;b=0.85則可以認為二者保持同速增長。

1.3.2? 耦合協調度? 為衡量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的協調發展程度,引入耦合協調度模型表示一個系統內部相互作用關系的協調程度[17]。耦合協調度越高,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發展水平的匹配度越高,意味著城市化質量越佳。

C=■■? ? (2)

T=αf(X)+βf(Y)? ?(3)

D=■? ? (4)

f(X)=■aiXi? ?(5)

f(Y)=■bjYj? ?(6)

式中,f(X)、f(Y)分別為人口城市化指數和土地城市化指數;C為協調度,用于評價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之間的相互作用,C的值越大,表明系統協調度越好;T為發展度,按照人口和土地兩方面對城市化發展的貢獻程度來衡量研究區域綜合城市化水平;α和β是待定權數,2≤k≤5,在這里認為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同等重要,故α=β=0.5,k取值2;D為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水平,是對城市化協調度和發展度的綜合考量。

1.3.3? 軌跡分析法? 基于軌跡的時間序列分析可以用圖形或字母形式的代碼來描述,方便表示狀態的變化[18,19]。本研究采用等間距分類法將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類型分為嚴重失調(0,0.2]、低度失調(0.2,0.4]、勉強協調(0.4,0.6]、初級協調(0.6,0.8]和良好協調(0.8,1]五類(表1),選擇以數字編碼形式獲取34個城市協調類型變化的軌跡,1~5分別對應上述五種類型。

每個城市的發展軌跡計算如下:

Pi=(G1)i×10n-1+(G2)i×10n-2…+(Gn)i×10n-n? (7)

式中,Pi代表i城市協調類型的軌跡編碼,n表示時間節點的次序,(Gn)i表示第i個城市在某個時間節點的協調發展類型編碼。例如2222代表某城市在所有時間節點均屬于低度失調類型。使用軌跡分析方法不僅可以簡化協調發展類型的表示方法,還可以對通過時間序列表示的軌跡進行分類(圖1)。

2?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合理地選擇評價指標是衡量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水平的關鍵。目前,世界各國已經歷的城市化進程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人口轉移型的城市化和結構轉移型的城市化[20]。人口轉移型的城市化最核心的指標就是城鎮人口比重,主要表現為人口從鄉村到城市的單項流動。中國當前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政策表明,中國所追求的城市化不僅僅是城市人口規模的擴大,更是城市人口權益保障程度的提高,實現基礎設施完善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因此選擇人口城市化指標體系構成時,不僅包括人口構成,還應有經濟生活、人口質量等社會服務方面。結構轉移型的城市化是在人口轉移型城市化基礎上形成的,通過區域的空間、產業、管理、社會等結構轉型而提升城市化水平的發展道路。土地作為落實結構轉移型城市化的重要載體,其供給稀缺性和多用途性決定了各種土地用途的空間布局和分配,通過衡量土地利用投入和產出,間接反映土地城市化的發展水平[21]。

基于以上分析,從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應包括社會、經濟、產業、環境等多層次要素及數據的可獲得性考慮,遵循系統性、動態性、完整性的原則,構建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評價指標體系(表2)。本體系具有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三個層次,共計12個指標。

3? 結果與分析

3.1? 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異速增長分析

東北地區1990—2015年城市異速增長系數見圖2。由圖2可知,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的異速增長狀況以2001年為分界點,可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1990—2001年,異速增長系數b小于臨界值0.85,東北地區處于負異速增長狀態,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快于城市用地的擴張速度;2001—2015年(2014年除外),異速增長系數b大于0.85,表現為正異速增長,城市用地增長率超過了城市人口增長率,且在2010年達到峰值0.99。結果表明,中國在進入21世紀之后,城市建設用地擴張速度開始加快,符合中國實際發展狀況。在經歷了10年左右的急劇擴張之后,國家逐漸意識到過分重視發展的速度并不能帶來實質上的進步,忽視當前突出的人地矛盾反而有可能造成資源環境的浪費與破壞。2008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2010年,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把堅持節約集約用地作為節約資源的重大措施”,黨中央開始把“防止特大城市過度擴張”作為城市發展的政策導向,然而收效甚微。雖然計算結果顯示2010年后異速增長系數b有所減小,但由于研究區域內長春、沈陽、大連、大慶等省會或中心城市未明顯放緩擴張速度,建成區面積仍不斷增加,不僅導致東北地區整體城市化的異速增長,且增長趨勢線的擬合優度有所下降。

3.2? 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分析

根據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運用熵權法對各個指標賦權,使用耦合協調度公式計算得到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質量結果。

3.2.1? 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時間演變分析? 采用等區間法對人口城市化指數和土地城市化指數進行分類,劃分為低水平(0,0.2]、較低水平(0.2,0.4]、中等水平(0.4,0.6]、較高水平(0.6,0.8]和高水平(0.8,1]五級。圖3、圖4顯示了1990—2015年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土地城市化水平的變化,且兩者的均值不斷增加。由圖3可以看出,人口城市化水平方面,2000年以前所有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均小于0.4,且超過50.00%的地級市處于低水平階段。2005年有5.88%的地級市變為中等水平,低水平地級市比例下降為38.24%。2010年,低水平城市比例大幅度下降,僅為8.82%,較低、中等水平城市比重分別增加了11.77%和17.65%。2015年,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達到中等水平以上的城市突破50.00%,但仍有部分城市處于較低水平,此時低水平城市比重僅占2.94%。土地城市化方面,由圖4可以看出,整體變化趨勢與人口城市化類似,在2000年之前均在低水平階段,所有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均小于0.2。2005年,34個地級市的土地城市化分化為低水平和較低水平兩類,低水平城市比例近80%。2010年,土地擴張速度迅猛,低水平城市比例下降為17.65%,較低水平城市數量最多,達到58.82%,并有23.53%的城市成為中等水平。2015年出現土地發展輕微反彈現象,低水平城市小幅增加,大部分城市屬于較低水平,且有5.88%的城市進入到較高水平階段。

1990—2015年,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水平D(0.234,0.284,0.320,0.404,0.527,0.581)的均值也不斷增加,由于城市之間協調水平差距較大,整體只經歷了低度失調和勉強協調兩個階段。由圖5可知,1990—1995年,由于大部分城市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發展差距且都處于低水平或較低水平,故二者的耦合度、發展度不高導致協調度值低。34個地級市都屬于低度失調以下類型,嚴重失調城市比例在此期間有所減少。1995—2000年,人口城市化緩慢發展,土地城市化變化不顯著因此二者耦合度改善情況不明顯,發展度略微增長,東北地區城市主要協調類型仍為低度失調,但有17.65%的城市進入勉強協調階段。2000—2005年,土地城市化發展速度加快,逐漸縮小與人口城市化水平之間的差距,耦合度有所提升,失調城市數量進一步減少,將近50%的地級市處于勉強協調階段。2005—2010年,部分城市土地擴張速度進一步加快,耦合度不斷優化的同時發展度也在上升,因此很多城市協調類型在改變,17.65%的城市發展為初級協調水平,勉強協調類型開始成為主力軍,此時僅有5.88%的城市處于失調階段。2015年,所有地級市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之間發展不再失調,初級協調城市數量持續增加,比例達到38.24%,且有部分城市有望迅速發展為良好協調類型。

3.2.2? 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空間分析? 1990—1995年,東北地區只存在兩種協調發展類型,均屬于失調階段。由圖6可知,1990年東北地區嚴重失調類型城市有7個,所占比例為20.59%,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的北部和吉林省的低山丘陵區。由于地理位置偏遠,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發展均落后。其他27個城市為低度失調類型。1995年,嚴重失調型城市數量下降為2個,分別是吉林省的白城市和遼寧省的阜新市,兩市均地處邊緣、距離中心城市較遠,自身發展落后,又難以受到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享受不到便利的發展條件,故發展相對緩慢、失調。其余大部分城市雖仍為低度失調類型,但協調發展度有所提高。

2000年,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空間分布開始呈現出明顯的結構特征:長春、哈爾濱、大慶、沈陽、大連等省會或重點城市表現出發展優勢,協調發展類型優于周圍其他城市,形成2個核心發展區域。2005年,以省會和重點城市為中心,城市化發展的軌跡向外延伸,周圍10個城市受到其輻射帶動,由低度失調轉變為勉強協調。此時,北部的黑龍江省整體處于失調階段,發展水平不如南部的吉林省和遼寧省。2010年,長春、沈陽等7個城市協調類型進一步提升,成為初級協調類型。同時,其核心發展區域擴大,73%的城市脫離失調階段,逐漸向協調過渡,但仍有綏化和錦州2個城市未能擺脫失調困境。2015年,兩個核心發展區域分別向東南、西北方向蔓延,交匯形成一條曲折的發展帶,帶內城市的協調發展水平高于帶外,二者相差一個發展等級。

將34個地級市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水平的發展過程用軌跡分析法進行表示,共有12種類型:122223、122233、222223、212233、222233、122334、222344、222334、222333、123344、223344和

223334。根據研究時間內的發展速度劃分為失調緩慢發展區(122223、122233、222223、212233、222233)、失調穩步發展區(122334、222344、222334、222333)和協調高速發展區(123344、223344、223334)。失調緩慢發展區最初為嚴重失調類型,超過2/3的時間處于失調階段且最終未能達到協調狀態;失調穩步發展區處于失調階段的時間略短,在經歷過渡階段后基本進入初級協調狀態;協調高速發展區由最初的失調逐步達到勉強協調,并進一步發展成為初級協調,整體發展速度較快,協調狀態更加穩定(表3)。

由表3可知,協調高速發展區包括6個城市,與核心發展區域城市重疊,分別是沈陽、大連、長春、遼源、哈爾濱和大慶,三個省會盡在其中。無論是人口城市化水平還是土地城市化水平,相比其他城市其發展狀況均較優,GDP、固定資產投資和公共事業發展情況位于前列,城市人口比重高,市區人口密度適中。失調穩步發展區包括10個城市,明顯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協調高速發展城市的周圍。由于距離核心發展區域較近,擁有便捷的交流合作條件和輻射帶動優勢,并且幾乎都有自身的先天優勢,如吉林市水資源豐富,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工業基地;鞍山市地處環渤海經濟腹地,連接遼寧中部城市群和遼東半島,是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同時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搖籃。失調緩慢發展區包括18個地級市,占到總數的52.9%。這一類型城市在2005年及之前始終處在低度失調階段。這些城市大多缺乏高水平勞動力,GDP增長速度緩慢,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同時公共基礎設施有待完善。這些城市中有超過85%的城市屬于土地城市化發展滯后型,地均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幅度小,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提升不明顯。由于城市整體的吸引力不如核心區域,形成東北地區的低速發展地帶(圖7)。

4? 結論

本研究基于異速增長模型對1990—2015年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的異速增長狀況進行初步判斷,通過構建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測算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發展指數、協調度、發展度及協調發展水平等指標值,并對計算結果進行時間和空間分析,得到主要結論如下。

1)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的異速增長狀況劃分為兩個階段:1990—2001年處于負異速增長狀態,城市人口增長速度快于城市用地擴張速度;2001—2015年轉變為正異速增長,城市用地的增長速度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

2)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指數和土地城市化指數隨時間不斷增加且變化趨勢相似。二者協調發展程度逐漸由失調向協調過渡,2010年全部脫離失調階段,2015年有13個城市成為初級協調類型。

3)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的空間分布自2000年開始形成以省會和重點發展城市為中心的核心發展區域,向外輻射城市化發展軌跡。2015年已形成一條核心發展帶,帶內城市達到初級協調發展水平。

4)東北地區34個地級市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發展的軌跡有12種類型,可劃分為協調高速發展區、失調穩步發展區和失調緩慢發展區。其中協調高速發展區與核心發展帶城市高度重疊,分別是沈陽、大連、長春、遼源、哈爾濱和大慶等省會和重點城市;失調穩步發展區主要分布在高速發展區周圍,受其輻射帶動作用較大;失調緩慢發展區內城市最多,超過總數的50%,土地城市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朱鳳凱,張鳳榮,李? 燦,等.1993-2008年中國土地與人口城市化協調度及區域差異[J].地理科學進展,2014,33(5):647-656.

[2] 周? 艷,黃賢金,徐國良,等.長三角城市土地擴張與人口增長耦合態勢及其驅動機制[J].地理研究,2016,35(2):313-324.

[3] 陳? 春.健康城市化發展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8(4):7-9.

[4] 朱傳耿,孫姍姍.中國人口城市化的影響要素與空間格局[J].地理研究,2008,27(1):13-23.

[5] 郭施宏,王富喜,高? 明.山東半島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時空耦合協調關系研究[J]經濟地理2014,34(3):72-78.

[6] 范? 輝,劉衛東,吳澤斌,等.浙江省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協調關系評價[J].經濟地理,2014,34(12):21-28.

[7] 譚術魁,宋海朋.我國土地城市化與人口城市化的匹配狀況[J].城市問題,2013(11):2-6.

[8] 高雁鵬,袁家冬.2003年以來東北地區人口城鎮化水平的綜合測度及格局演化[J].經濟地理,2016,36(12):44-50.

[9] 王? 洋,王少劍,秦? 靜.中國城市土地城市化水平與進程的空間評價[J].地理研究,2014,33(12):2228-2238.

[10] 李明月,胡竹枝.廣東省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速率比對[J].城市問題,2012(4):33-36.

[11] 李培祥.廣東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關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9):12955-12958.

[12] 王亞華,袁? 源,王映力,等.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耦合發展關系及其機制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地理研究,2017, 36(1):149-160.

[13] 呂添貴,吳次芳,李洪義,等.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性測度及優化——以南昌市為例[J].地理科學,2016,36(2):239-246.

[14] NAROLL R S,BERTALANFFY L V. The principle of allometry in biolog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J].General system year-book,1957,1:76-89.

[15] 王成新,王波濤,王翔宇.基于結構視角的中國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異速增長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8):135-141.

[16] 劉繼生,陳彥光.山東省城市人口——城區面積的異速生長特征探討[J].地理科學,2005,25(2):135-140.

[17] 陳鳳桂,張虹鷗,吳旗韜,等.我國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53-58.

[18] WANG D C,GONG J H,CHEN L D,et al. Spatio-temporal pattern analysi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trajectories in Xihe watershed[J].Int J Appl Earth Obs Geoinf,2012,14,12-21.

[19] YANG R,LIU Y S,LONG H L. The study on non-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co-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land-industry”:Case study of the Bohai Rim in China[J].Geogr. Res,2015,49:972-975.

[20] 程必定.中國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選擇[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7(3):1-6,16.

[21] 呂志強,卿姍姍,鄧? 睿,等.中國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協調性分析[J].城市問題,2016(6):33-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欧美色伊人|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18| 精品久久蜜桃|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国产黑丝一区| 日韩精品毛片| 日本不卡在线|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熟妇丰满人妻|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 一级片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狠狠色综合网|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xx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伊人中文网| 日日拍夜夜操|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69视频国产| 在线国产欧美|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69视频国产| 一个色综合久久| 国产爽妇精品|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色综合久久88| 在线免费a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