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敏 王習明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19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文化自信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意義。堅定文化自信,既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意和傳承,也是對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和弘揚,同時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堅守和推進。青年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更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關鍵主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特定歷史方位上,青年應當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歷史、時代和當下的多重實際因素綜合促成的,是傳統與當代、信念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是時代的需要,也是青年自身發展的需要。
新時代中國發展戰略安排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刻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戰略安排與文化自信之間的內生邏輯。中國宏大戰略的實現,需要全國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持續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特有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可以涵養中華民族尤其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根與魂,讓其逐步堅定文化自信,從而為新時代中國的戰略發展提供動力、激發活力、保持定力,確保發展的持續性、方向性與穩定性。堅定文化自信可以不斷喚醒、激勵、提振青年,讓青年不斷調整自己的人生發展規劃,使其個人的成長需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需求同頻共振。
新時代青年的發展需求決定的。歷史一再證明,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當今西方國家企圖將中國演變到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去,與黨爭奪陣地、爭奪人心、爭奪群眾的斗爭從來就未停息過,不斷制造“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強盜邏輯、不斷宣傳“西方憲政”“普世價值”等政治謊言、不斷鼓吹“新聞自由”“網絡自由”等輿論托詞、不斷散布“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等反動思潮,致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正處在一元文化思想與多元文化思潮相互激蕩、中國本土文化與世界外來文化相互碰撞、優秀傳統文化與先進現代文化相互交融的復雜文化境遇中。青年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關鍵階段,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可塑與定型的交叉點上,亟需堅定文化自信為其成長與發展提供持續動力、正確方向、堅定立場。
新時代文化的特殊使命決定的。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之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發展進程一再證明,文化總可以在關鍵的歷史節點上,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民族、國家、政黨的興盛注入自信的力量。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文化更是顯示出特殊的力量,馬克思曾論斷:“落后民族征服先進民族,最終被先進民族的先進文化所征服”。在新時代這一特定的歷史方位上,中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將使中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9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正在邁向全面小康,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人民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對精神文化領域需求的渴望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迫切。在這一變革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將使中國人民尤其是處于成長與發展中的青年人凝聚合力、保持定力、夯實功力,朝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既定的方向前進,確保宏偉戰略的實現。
堅定文化自信是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動力。肩負神圣使命的新時代中國青年,亟需在新時代找到堅定文化自信的實現理路。
找準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把握當代中國的實際情況。新時代中國青年堅定文化自信,亟需深刻把握新時代這一特定歷史方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些歷史性的變革,是當代青年所處的當代中國最顯著的實際,是當代青年成長成才和人生事業的基石,也是激勵和鼓舞當代青年接續奮斗的信心之源。新的歷史方位,需要解決新的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時代課題。廣大青年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時代發展方向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著眼于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確定自己新時代的前進方向、發展道路和人生目標,進而樹立自己的遠大志向和使命擔當。我國的迅速崛起深刻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隨著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日益提升,我國已經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當代青年應從時代發展與國際格局兩個維度上把握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處,利用國內與國際兩個舞臺,充實和豐富“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的精彩內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從而找準堅定文化自信的基點。
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用優秀的文化滋養身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治國理政新境界和管黨治黨新境界,具有強烈的時代性、民族性、實踐性,用她武裝新時代中國青年不僅能夠提升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政治素質、實踐能力,而且能使新時代中國青年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因此,要引導新時代中國青年積極讀原文、悟原理,充分學習、全面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理論意義和豐富思想內涵;要引導青年積極討論學習心得,形成思想的碰撞,真正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善學善用,真學真用;要引導新時代中國青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實踐活動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堅定文化自信中落到實處。新時代中國青年作為傳承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希望所在,要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準確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中華文化中汲取堅定前進、滋養身心的精神力量,堅定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成長為中華文化的“代言人”“傳承人”。
弘揚民族精神,開拓國際視野。文化自信蘊含著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助推著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是對堅定文化自信的宣示,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情懷”和“文化認同”。在多元文化碰撞和激蕩中,弘揚民族精神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民族性和主體性。新時代中國青年需要堅定的文化自信是屬于中華民族的,要到偉大創造、偉大奮斗、偉大團結、偉大夢想等民族精神中去尋找文化之根、自信之源。這些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實踐中歷練出來的文化精華,是新時代中國青年堅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石,堅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民族復興的重大問題。作為文化精華的民族精神具有相對穩定的內核,可為新時代中國青年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抉擇參考,使其在文化的多元流變中,識別與抵制西方反動文化思潮,恪守與筑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立場。新時代中國青年還要要積極參與世界事務,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融匯中國情懷與國際情懷,既要扎根中國大地,吸吮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思想精髓,也要深入學習他國的優秀文化,吸收借鑒現代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開拓國際視野,主動加強中外交流,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作者: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李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