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婕

從小就想“與星星親密對話”
張艷麗1981年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由于父母都是天文愛好者,她經常向他們詢問有關月球的問題。比如,“月亮為什么會發光?”爸媽告訴她,“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恒星碎片匯聚而成,表面布滿了由隕石撞擊形成的環形山。其實月亮本身并不會發光,只反射太陽光。”
讀五年級時,在父母熏陶下,張艷麗已積累了豐富的天文知識。而小學自然課本上的四季星圖,更成了張艷麗的啟蒙老師。讀中學時,她便拿著爸爸送的一副望遠鏡,仰望星空,按圖索驥。自此,沉迷其中。
為了觀星,她和爸媽常常需要跑到荒涼偏遠的郊外,因為環境越黑越有利于觀測。一次,張艷麗和爸媽去觀測獅子座流星雨。半夜爬山4個小時,最驚喜的是,她看到密密麻麻的滿天都是星星?!爸两穸嘉纯吹饺绱酥蟮牧餍怯瓯l,平均每分鐘有3~4顆星飛出來,就像下雨一樣。”
那時,張艷麗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天文學家,坐在紫金山天文臺那樣的地方,“每天和星星親密對話”。甚至幻想過成為一名宇航員,登上月球探險,看看上面是不是有山川河流,有沒有外星人在那里棲息。
后來張艷麗被哈爾濱工業大學錄取,學的是電機專業,離登月夢雖然很遙遠,但總算沾了點邊。因為無論衛星、飛船,還是載人航天器、空間站,都離不開最核心的電機。
為研制“月球車”險些流產
2006年,作為學校的優秀碩士畢業生,張艷麗順利進入大名鼎鼎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21研究所,從事航天電機研發工作。
雖然是工科畢業生,張艷麗在穿衣打扮上也有自己的風格。上班第一天,當她化著精致的妝容,穿著一套時裝去單位報到時,馬上就成了21所的“新聞人物”。一位師姐趕忙把艷麗拉到一邊悄悄地說:“我的大小姐,你怎么能把自己打扮成這樣!你應該穿休閑裝或運動服之類,以后絕對不能再穿高跟鞋了,最好穿跑鞋!不然怎么搬電機呢?”
張艷麗迷惑不解,自己是搞研究做設計的,怎么能干搬電機那樣的粗活累活呢!后來經師姐解釋才知道,做航天電機的研發工作,從產品的設計、加工、生產、檢測到售后服務、技術支持,一旦出現任何問題,都是設計工程師的事情。因此,他們經?!芭荨痹谲囬g工作。
2007年,張艷麗接到了一個大任務,設計用于彈道導彈的特種電機。她苦戰4個月終于打破技術瓶頸,漂亮地完成這個研究項目。
由于專業技能拔尖,2009年,28歲的張艷麗竟接到了為月球車設計電機的重任。對于月球車來說,電機是“核心中的核心”。正因如此,所里當時的計劃是設計3款不同的電機。在研究方案階段,張艷麗卻大膽提出異議,認為通過設計和工藝改進,完全可以把3款不同的電機合成一款。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通過充分的分析論證,她的方案最終被采納應用。張艷麗說,“此舉可以節省近70%的研制費用?!?/p>
但她需要克服的困難也非常大。“因為月球表面的環境非常復雜,要經受高低溫差300多攝氏度的考驗。還有,月球車的原材料可能會在使用過程中釋放一些污染物,因此需要基于很多的實驗建立模型,并通過模型分析如何減少它的放射性。這些過程都非常繁雜?!?/p>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張艷麗懷孕了,在一次做實驗的時候,她甚至發生了出血狀況!得知情況,老公嚇壞了,建議她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住院治療。醫生也向她發出警告,“必須休息靜養,不然就有流產的危險。”
張艷麗害怕了,孩子畢竟是夫妻倆愛情的結晶,再說如果萬一發生意外,向雙方父母都沒法交代。當時她非常糾結,月球車項目凝聚了很多心血,就像是她的另一個“孩子”。經過一天一夜的思考,張艷麗一咬牙,出人意料地決定兩樣都不放棄!
由于長期加班加點地工作,張艷麗早產了。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孩子又瘦又小,身體卻很健康。
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她是“幕后功臣”
2013年12月15日,“玉兔”號月球車完美實現了在月球上軟著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面軟著陸的國家。那一刻,張艷麗激動極了,眼淚止不住地奪眶而出。
月球車項目完成之后,張艷麗和團隊一起,又開始了被命名為“玉兔二號”的嫦娥四號月球車的打造工作。這次的難度,比上次大得多。因為月球正面有較為寬闊的平原,著陸相對容易一些。而月球背面的地形則更為復雜,地勢更陡峭,為了不撞到峭壁,將采取近乎垂直的著陸方式。針對更為嚴酷的月球背面環境,“玉兔二號”也在其前任“玉兔號”基礎上經過“魔鬼式升級”,在性能上有極大提升。
在質量管理上,比航天標準更嚴格的是“張艷麗標準”。有一次,她發現有個電機雖然已經通過全部儀器設備審核,各項指標完全符合要求,但她卻當眾宣布電機報廢,必須拆掉重做!
張艷麗說,“這些線圈沒有按規定纏繞,偷懶了!”原來按照設計,這個電機的每一根銅線都應該由底部的小孔纏繞到定子上,但工人卻先在轉子上纏繞幾圈,再從底部穿過,這樣纏繞一個電機時能比完全合規操作省力不少,而且儀器設備也檢測不出來。但張艷麗知道,這批電機用在探測器上,要在月球上經歷晝夜300℃溫差,“一絲”在地球上檢測不出來的誤差,很可能在太空極端環境下被放大而造成設備停擺,所以,這份工作的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和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隨即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開始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
1月15日,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發布了最新試驗照片,照片顯示試驗搭載的棉花種子已經長出了嫩芽,這也標志著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2月15日,月球再添5個“中國地名”,在令國人倍感振奮的同時,中國人探索星辰大海的征程,也吸引了全球媒體的關注。
3月的一天,張艷麗的兒子從幼兒園回來在家里看電視,突然屏幕上出現了一個月球車的畫面。張艷麗馬上興奮地對他說:“兒子,你快看!那就是月球車。上面有14臺電機是媽媽設計的,現在就在月球上呢!”小家伙看了張艷麗幾秒鐘,然后伸出大拇指說:“媽媽,你真棒!”那一刻,張艷麗真是激動不已!
其實兒子還不知道,張艷麗設計的特種電機除了被應用于月球車,還應用在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空間站、載人航天工程、“高分”和“北斗”系列衛星等60余個高精尖項目上,其中有5項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頂尖水平,還曾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獎項……這個標準的“科技女神”用不服輸的勁頭兒,默默地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國的航天夢不止,張艷麗的奮斗也不會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