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氣勢磅礴奔涌,風格悲壯激越,氣吞山河,撼人心魄,千百年來,激蕩著中華兒女精忠報國、威武不屈的英雄豪氣和愛國情懷。
抗日戰爭時期,為中華民族雪恥復仇、收復失地的悲壯志節所激勵,也出現了幾首同樣慷慨激昂、壯懷激烈的《滿江紅》。
1936年,侵華日軍步步進逼,著名作家郁達夫應友人之邀去福州任福建省參議。第二年,抗戰全面爆發,他前往福州于山拜謁戚繼光祠,寫下一首《滿江紅·閩于山戚繼光祠題壁,用岳武穆原韻》: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偉烈。拔劍光寒倭寇膽,撥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遺餅紀征東,民懷切。
會稽恥,終當雪。楚三戶,教秦滅。愿英靈,永保金甌無缺。臺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向長空,灑淚酹千杯,蓬萊闕。
明代嘉靖年間,抗倭名將戚繼光率軍轉戰于倭患猖獗的浙江、福建、廣東沿海,歷經大小百余戰,所向無敵,給倭寇以毀滅性打擊,荼毒東南沿海百姓數百年的倭患從此基本平定。時任兵部侍郎、浙江總督胡宗憲稱“自有倭以來,未有若邇來數捷之痛快人心者”,夸贊戚繼光“勇冠三軍,身經百戰,累解桃諸之厄,屢扶海門之危”。同時期的軍事將領贊譽戚繼光“豈直當今之虎臣,實為振古之名將”。郁達夫此詞由倭寇擾邊到日軍侵華,從追懷歷史到面對現實,寄托著作者對家國危亡的憂慮,表達了對抗倭先驅的深沉追思。
1940年5月16日,張自忠在湖北宜城棗宜戰役中親率部隊浴血苦戰,重創日軍,身中數彈,壯烈殉國,終年49歲。他是中國抗日戰爭中唯一以上將集團軍總司令身份為國捐軀的前線指揮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陣營戰死沙場的最高將領。同盟會元老、時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的邵力子聞此噩耗,揮筆寫下一首《滿江紅·挽張自忠將軍》:
澒洞烽煙,聽鼙鼓,聲聲未歇。惆悵憶、將軍百戰,死綏壯烈。叱咤恍聞戈指日,光明共見心如月。嘆中原、父老望旌旗,同悲切。
寇患亟,仇待雪。歿猶視,恨未滅!問誰能、忍恝金甌殘缺。黃土萋萋宿草淚,沙場汩汩軍人血。是丈夫、皆應繼風徽,收京闕!
詞作中對英雄的激情贊賞,對烈士的悲壯撫哭,讀來令人有雷霆之聲轟然于紙上、悲壯之風激蕩于心頭之感,充溢著中華民族同仇敵愾、百折不撓的犧牲精神,體現著中華民族前仆后繼、發憤圖強的千古悲風。
1938年,日軍逼近潼關,時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的孫蔚如毅然請纓,率領3萬三秦將士駐防山西中條山,阻擊日軍近三年之久,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中條山鐵柱子”。1941年春中條山戰役前夕,孫蔚如騎著戰馬巡視陣地,決心指揮全軍與敵決戰,一時心潮激蕩,詩情洶涌,吟作《滿江紅·中條山抗日》詞一首:
立馬中條,長風起,淵淵代鼓。怒皆裂,島夷小丑,潢池耀武。錦繡江山被蹂踐,炎黃胄裔遭荼苦。莫逡巡、邁步赴沙場,保疆土。
金甌缺,只手補;新舊恨,從頭數,挽狂瀾作個中流砥柱。剿絕天驕申正義,掃除僭逆清妖盅。躋升平,大漢運方隆,時當午。
時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長的于右任有感于孫蔚如率3萬關中子弟,在三百里中條山筑起鋼鐵防線,保住了關中沃野無虞、大西北父老鄉親免遭日軍鐵蹄踐踏,揮毫寫下《越調天凈沙·贈孫蔚如總司令》:
中條雪壓云垂,黃河浪卷冰澌,血染將軍戰史。北方豪士,手擒多少胡兒!
1942年5月25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山西遼縣麻田指揮部隊與日軍作戰,壯烈犧牲于太行山十字嶺,年僅37歲。噩耗傳來,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參謀長的葉劍英異常悲痛,飽含深情為自己的戰友寫下了《滿江紅·悼左權同志》:
敵后堅持,捍衛著,自由中國。試看那,欃槍滿地,漢家旗幟。剩水殘山容我主,穿溝破壘標奇跡。問伊誰百萬好男兒,投有北。
崦嵫日,垂垂沒;先擊敗,希特勒。會雄師踏上,長白山雪。風起云飛懷戰友,屋梁月落疑顏色。最傷心河畔依清漳,埋忠骨。
詞作把左權烈士的功績與犧牲,與抗日大業和近代中外歷史風云緊密聯系在一起,更襯托出了左權為民族獻身的偉大人格;同時,把對烈士的哀思寄托于火熱的反法西斯斗志之中,化悲痛的思念為對敵人的憤怒,更激發起中華兒女抗戰到底的決心和抗日必勝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