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陸效先出生在江蘇漣水一戶窮苦的人家,19歲時就參加了革命,曾是新四軍武工隊隊長。抗日戰爭時期,江蘇鹽阜地區是黃克誠領導的新四軍第3師戰斗的地方,1941年7月和1943年2月兩次有名的反“掃蕩”就發生在這里。在父親的戎馬生涯中,雖說英雄事跡很多,也多次受過獎勵,但最令他難以忘懷的,還是黃克誠師長親自獎給他的那把駁殼槍。
抗戰期間,日偽軍在蘇北地區構筑了大大小小許多炮樓,在漣水城南一條通往縣城的大路上就有一個日軍的炮樓,村民要想進城必須經過這里。在這里,見到炮樓上的日軍都要畢躬畢敬,他讓你走,你才能走,不讓你走,你就不能走。有一次,一個村民的父親得了重病急需到城里去買藥,這村民早上出發,趕到漣水城南這座炮樓跟前時,時間也不早了,他朝炮樓上的日軍招手示意要進城買藥,可日軍就像沒看見,直等到太陽都快下山了,日軍還沒有示意讓他過去,村民急了就朝前走去,誰知一聲槍響,那個村民被日軍一槍打死了,家里病重的父親得知兒子的死訊,急火攻心,也命喪黃泉。
炮樓里的日軍根本就不把中國人放在眼里,想殺就殺,想搶就搶。那時候父親作為一名武工隊隊長,經常帶著戰友出去執行任務。為了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1942年大年夜,乘日偽軍放松警惕,父親帶著一名戰友悄無聲息地摸到炮樓跟前。父親讓戰友守在炮樓外面,自己一個人沖進炮樓,一手拿槍一手拿著兩顆手榴彈大喝一聲“繳槍不殺!”里面還在大吃大喝的日偽軍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呆了,一個日軍正要舉槍,被父親一槍打死,還有一個日偽軍想跑,也被打倒,剩下的兩個日偽軍趕緊跪地舉槍投降。父親砍下那名被他打死的日軍的腦袋裝在布包里,接著用馬燈里的煤油點燃了炮樓,然后提著日軍的頭和戰友一起押著俘虜消失在蘇北平原上。
父親在蘇北地區名聲很響,曾多次立功受獎。1942年3月他還有幸護送過劉少奇(胡服)到延安。在歷次反“掃蕩”中表現突出,所以在新四軍第3師召開的1943年春季反“掃蕩”立功授獎英模大會上,時任師長兼政委的黃克誠親自獎給父親一把駁殼槍。此后,那把槍就一直跟隨父親,并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直到打舟山群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父親轉業到地方工作。槍雖然上交給了政府,但他留下了那把槍的槍套,因那把槍是黃克誠師長親自獎給他的,意義非凡。
妹妹桂琴說,父親臨死前還抓著她的手說:“黃克誠獎給我的那把槍槍把壞了,你見到黃克誠了嗎?”一連說了好幾遍,妹妹流著淚說見到了,見到了……之后父親就離開了人世。
為了讓更多的人受到革命傳統的教育,我們把父親生前珍藏了多年的遺物——駁殼槍的槍套和一支派克筆捐給了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相信這也是九泉之下父親的一個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