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呂克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近日宣布,在其展品介紹上不再使用專用詞匯“黃金時代”,而用“17世紀”來代替。此舉旨在淡化對殖民時期所取得成就的贊揚并反思殖民歷史。
在17世紀,荷蘭因為在航運、貿易、科學和藝術等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西方歷史上專用“荷蘭黃金時代”來稱呼這一時期。據“荷蘭新聞網”披露,阿姆斯特丹博物館館長德莫林表示,“黃金時代”一詞雖然顯示了荷蘭在當時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強大,“長期被視為民族自豪感的代名詞,與繁榮、財富等詞聯系在一起”,“但忽視了一些負面影響,如強迫勞動、貧困、戰爭和奴隸貿易。這是從強者角度敘述的歷史觀,是片面的。”如今,阿姆斯特丹博物館里所有原標記為“黃金時代”的展品都被改成了“17世紀”,例如許多“黃金時代的肖像畫”,現在都被稱為“17世紀的肖像畫”。
此舉引發一些政界人士的不滿。有議員認為博物館不該用改名的方式來“抹殺過去”“過分強調政治正確”,更有議員憤怒地表示,“我們先是更換了街道路名,然后又搬走了塑像(位于海牙的奴隸主塑像),現在連‘黃金時代都要掃進垃圾堆了嗎?”荷蘭首相馬克·呂特也認為此舉“荒謬”,他稱雖然當時有錯,但仍應保留“黃金時代”這個“優美的表達方式”,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這些咬文嚼字上,不如投入精力去創造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另據英國《衛報》報道,荷蘭首都另一著名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目前仍保留了“黃金時代”的說法,不過該館稱將在明年舉辦關于奴隸制的展覽來反思“黃金時代”的陰暗面。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將于本月底舉辦“17世紀不為人知的故事”特展,并舉辦研討會以探討相關爭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