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

盡管注冊費猛漲15倍多,“與2018學年相比,來法國的留學生數量增長了2%”。這是法國高等教育、研究及創新部部長維達爾近日向媒體透露的數字,他想以此淡化“學費漲價丑聞”影響。為擴大國家影響力、吸納外國英才,自上屆法國政府起,一直不斷推出簡化留學簽證、居留以及幫助他們融入法國社會、順利就業等政策。不過自今年開學季起,針對非歐盟留學生執行的注冊費上漲還是讓不少人打了退堂鼓,不少留學生直言,這確實讓打算赴法讀書的后輩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學業規劃。
“學費”漲幅超過1500%
直到去年,法國公立大學免收學費,申請攻讀學士及碩士學位的學生不論國籍,只繳納170歐元、243歐元的注冊費。在此之上,再增加217歐元的強制基本醫療保險費,就是一個公立大學在讀生的全部年度“硬性花費”了。
然而,法國總理菲利普去年11月宣布,2019學年起分別上調非歐盟學生學士及碩士學位注冊費至2770歐元與3770歐元,漲幅超過1500%。為爭取“平等獲得教育的權利”,反抗“政府用錢篩選留學生”的政策,不少在校師生多次走上街頭游行、靜坐,施壓政府取消“漲價”。經過多次討論后,73所公立大學中,有7所今年9月提高了注冊費。維達爾稱:“上調注冊費在開學季沒有遇到抵抗,其他大學已開始準備,在建立國際合作關系的同時,逐漸將上漲注冊費納入未來工作當中。”
被之前的高性價比所吸引,每年赴法留學生數量穩定在34萬人左右,根據法國《世界報》公布的數字,其中有70%選擇了公立大學。數據顯示,法國每年在每個大學生身上花費的平均成本為1.38萬歐元左右,意指“法國貼錢為外國培養人才。”菲利普也為漲價辯護稱,一二百歐元的注冊費遠低于英、美、荷蘭高校動輒上萬歐元的學費。法國家長向國家納稅,因此“讓富裕外國學生和貧困法國學生繳納同樣的費用有失公平”,“增加的注冊費可用于為貧困學生提供獎學金或免除注冊費,提高法國高校吸引力”。
急于打破英美留學壟斷
2015年,澳大利亞首次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前兩名為美國和英國),法國《費加羅報》稱,被擠出前三讓法國很難堪,政府由此定下讓留學生在2027年達到50萬人的目標。
法國高等教育署指出,法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第一旅游大國,選擇留學法國優勢多多。作為科研大國,法國有6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已注冊的科研申請排名世界第4,科學出版方面排名世界第7。法國擁有近7.5萬名博士生,其中41%以上是外國留學生。法語是世界第五大語言,有3億法語人口。對選擇法語的留學生來說,法語會是他們在法國以及其他講法語國家地區開啟職業生涯的一大優勢。
在提升法國高等教育吸引力新戰略“選擇法國”中,法國政府加強了簡化簽證措施。4/5的中國學生首次申請即可獲得簽證。目前發給留學生的是最短兩年、最長4年的學生居留卡,免去了每年續居留的繁瑣。今年3月起,已獲法國碩士文憑并返回原籍國的留學生,將有機會申請獲得一種新型居留許可,讓他們重回法國找工作。這是對已實施的一年期“求職創業”臨時居留政策的補充。與此同時,法國高校英文授課課程從之前的286個增加到2018年的1328個;法語不再是完成博士論文的先決條件。此外,法國還計劃將政府獎學金及院校獎學金數量分別提高到1.5萬個和6000個,根據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資金補助或費用減免。
法國急于打破英語國家“壟斷”,增加在其海外存在感和影響力,也是因為感到來自俄羅斯、中國、沙特、土耳其等新留學目的國的壓力。在世界留學生總量以每年近23%幅度增長之時,上述四國增長幅度分別達65%、80%、260%和120%。法國前高等教育及研究部長菲奧拉佐認為,提高非歐盟留學生注冊費,會打擊一些亞洲及南美留學生選擇法國的積極性,但法國高等教育署承認,法國每年為迎接留學生花費了30億歐元,但留學生為法國帶來的直接及間接經濟收益有46.5億歐元。尤其是在美國收緊移民政策、英國即將脫歐的“有利時機”之下,可以預見,法國在未來數年內將持續向留學生敞開大門。
中國赴法留學生怎樣選擇
從《世界報》公布的在法留學生生源分布情況顯示,非洲、歐洲、亞太地區、美洲及中東的比重分別為46%、25%、16%、9%及4%。其中,每年約有3萬中國學生赴法求學,數量和阿爾及利亞持平,緊隨摩洛哥學生(3.9萬)之后并列第二。10年間,中國留學生數量翻了10倍,漲幅引發法國媒體關注。
圖盧茲第三大學教授博坦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法國公立大學費用吃緊,在校學生數量成為高校申請經費一大理由。更多的留學生起到了“增強國際形象、獲得更多費用”一箭雙雕的作用。但是由于入學門檻很低(通過高考即可申請所有專業),法國媒體也就如何選拔優秀留學生展開討論。法國電視二臺、法國《觀點報》就曾多次提出中國留學生是否有“質量差”的問題。不過,今年剛被巴黎索邦大學錄取的魯同學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語言不過關、成績不突出,是進不了法國名校熱門專業的。
《費加羅報》的數據顯示,在公立大學每年多接收3%留學生的同時,法國工程類學校及高等商學院接收的留學生數量每年增長約27%。這些收取學費(每年數千至上萬歐元)的高校文憑更受就業市場認可,因此更受留學生青睞。但是要想被錄取必須經過提前測試及篩選,學生素質較高。一位不愿透露校名的法國高等商學碩士項目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由于這些學校自負盈虧,中國、印度等國留學生正成為“緊俏”生源,因為“他們不太在乎學費的高低。”
在巴黎第七大學讀書的張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大學生享有多種優惠,讓赴法留學格外有吸引力。除去文藝展館、旅游景點門票減免,最實惠有住房、交通補貼等。以巴黎地區月租金為600歐元的公寓為例,拿到住房補貼后的價格在300至400歐元之間。此外,在巴黎乘坐地鐵、公交、輕軌等,學生月票價格只有28.5歐元(普通月票價格為65.2歐元)。張同學認為,國內一些名校的熱門專業——如軟件工程、國際金融的學費已經達到1萬甚至幾萬元人民幣。與英國、新西蘭或澳大利亞很多高校相比,“漲價”之后的法國公立大學學費依然不算貴。▲
環球時報201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