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老年大學 王仲德

習近平同志關于“三有”老人的論述,同他《談治國理政》的語言風格一脈相承,平“語”近人,說到了老年人的心坎里,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把我們多年來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上升到一個新高度。筆者按照這個新目標,展望老年大學(學校)發展前景,腦海中涌現出了這樣一幅畫面:在我國老齡化大潮滾滾而來的潮頭,廣大農村、城市社區數以萬計的老年人,熱情高漲地呼喚著“我想上家門口的老年大學”!
因此,筆者重新打開了首部具有頂層設計意義的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 年10 月5 日印發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 年)》(以下簡稱《規劃》)。當閱讀到“優先發展城鄉社區老年教育”列為發展的“主要任務”之首,提出“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委會)’三級社區老年教育網絡,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時,強烈地感受到老年教育發展方向轉至面向每一位老人,著眼基層,致力普及的重要性、必要性。這是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老年教育面向每一位老人,著眼基層,致力普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老齡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落實《規劃》目標的關鍵之舉,是老年教育分層次辦學,把現在的縣級以上老年大學辦成老年教育高等學府的必經之路。
當前,老年教育正面臨面向每一位老年人,著眼于基層,致力于普及發展的新機遇,乘勢而為,必將譜寫出精彩的提高與普及相互促進、并肩前行的新篇章。
一是抓住正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新機遇,聯系老年教育的實際,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擔當起培養“三有”老人的歷史使命。在學習中,老年教育戰線上的同仁們要走下去,深入基層干部群眾,聽取他們的想法與需求,探討如何響應老年人發自內心的“我想上家門口的老年大學”呼喚的新路子,邁開創新發展的新步伐。
二是抓住對《規劃》開展一次期中全面檢查的新機遇。《規劃》已出臺二年多,從上到下對照《規劃》目標要求,展開一次全面檢查恰逢其時。鄉鎮、社區老年大學(學校)發展較慢,是薄弱環節,要通過全面排查,調整本地發展規劃,從實際出發,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升級一批,鞏固加強一批,再創辦發展一批。確保到2020 年,“50%的鄉鎮(街道)建有老年學校,30% 的行政村(居委會)建有老年學習點”的目標,高質量地全面實現。
三是抓住老年教育再次進入國家頂層設計的新機遇,深化老年教育的組織領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健全三級老年教育辦學網絡,把“優先發展城鄉社區老年教育”全面落實到位。要在認真領會國務院辦公廳于今年4 月印發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的落腳點是“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的前提下,在發展思路、體制機制改革、管辦分設上動真格,確保老年教育在面向基層、致力普及的方向發展,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盡早享受到“上家門口的老年大學”,展示學有長進,以學促樂、促健、促為的新時代“三有”老人的長者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