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成
全椒老年大學腰鼓班,每次動人心弦的表演,都使我為之震撼,為之感動,為之稱贊!
甭看這是一群年過半百的老太太,但她們身著金黃色隊服、頭扎紅色絲巾、腰挎紅彤彤的小鼓,排著兩行縱隊,踏著堅實整齊的步伐,兩個小鼓槌隨著大鼓銅鈸指揮的節奏,左右、上下、前后,“咚咚恰、咚咚恰、咚恰咚恰,咚咚恰”地敲打,鼓槌系的紅絲帶隨著敲鼓時的甩動,如同彩云般在上空翻騰。那生動活潑的形象,那氣勢磅礴的腰鼓技藝表演,獲得了廣泛好評。
全椒縣老年大學腰鼓班近幾年來成績顯著,她們究竟有什么秘籍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腰鼓班的石菊英老師,原在縣交通局工作,退休后到老年大學腰鼓班學習。她認真學習基本動作,還自學并研究打腰鼓的技巧。她經常到新華書店購買相關書籍,從網上搜索腰鼓教學視頻,在家反復對照練習,打腰鼓的技藝不斷提高。2012 年,學中選優,石菊英被學校聘任為腰鼓班教師。從一名學員成長為一名教師,石菊英也因此更加了解學員,和學員相處如同姐妹,受到大家的喜愛和尊敬。
石菊英教學十分認真,針對學員學習時間不一、水平參差不齊等現象,她不但在課堂上手把手地教,課余時間還采取“一幫一”的辦法,加強節奏訓練,做到以老帶新,使新學員很快掌握了要領,融入隊伍中,提高了班級整體教學水平和質量。腰鼓班從開始辦班的二三十人,很快發展到現在的七十九人。
石菊英老師的身體并不好,患有高血壓、腰肌勞損等疾病,還做過頸椎手術。特別是前幾年,她的愛人身患重疾,不但日常生活起居需要她無微不至地照顧,而且每個星期都要前往南京就醫,另外家中還有一個年幼的孫子需要照料。為了教好腰鼓課,石菊英耐心地做好家庭工作,在兒子兒媳的支持下,每逢學校上課日或排練演出節目時,她就委托她的老母親幫忙照看小孫子。所有這些實際困難,都沒有影響教學,石菊英不僅完成了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及課程安排,腰鼓節目和動作花樣也編排得非常新穎、生動,增加了學員的學習興趣。
在石菊英老師的帶領下,腰鼓班的班委們團結協作、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做好班級工作。腰鼓班班委雖各自分工不同,但目標是相同的,那就是按照學校規定的文明班級條件,把班級管理好、建設好。在班委會成員中,要數班長孫信嫻最忙。她不但要抓好班級常規工作,還要協助石老師抓好演出活動。例如,每次參加學校和縣、市組織的文藝演出,她除了自己積極參加排練和表演外,還要做好具體事務。從服裝道具的準備,到訓練的具體事項安排、演出時間和集中地點的確定,都是挨家挨戶打電話通知學員,有時累得精疲力竭,但她從來沒有訴過苦。2016 年下學期,石菊英老師因愛人病故,不能前來授課,班長孫信嫻又因有事請假,學校指定副班長邱慶珍、文體委員黃明蘭兩位同志負責班級工作。她倆沒有辜負學校的重托,把班級管理得有條不紊。黃明蘭、劉惠兩位同學還主動擔負起教學任務,利用休息時間到石老師家先學,然后回來再教班級學員學,保證了教學計劃順利完成,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全椒縣老年大學腰鼓班之所以能打出動聽悅耳、瀟灑大氣的腰鼓,是因為她們下了一番苦功夫。在石老師和班委會的以身作則下,學員們無論是刮風下雨、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冰天雪地,沒有特殊情況,不請假,不缺課,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有時為了趕排演出節目,她們自覺加班加點,練得人人汗流浹背,腰酸腿疼,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累,也沒有一個人打退堂鼓。
腰鼓班有近80 名學員,在學校是一個大班級。老師每次教的課程,不可能人人都立刻掌握,總是有的接受能力強些,有的接受能力差些。特別是每個學期都有新學員增加,對腰鼓的打法動作一竅不通。除了石老師課堂教授外,課余時間身為班委會成員的小組長們都主動幫教,手把手做示范,使新學員很快就跟上全班教學進程。腰鼓班是一個團結和諧的班級,在學習中,大家相互幫助;在工作中,大家相互支持;在生活中,大家相互關心。只要有學員生病或家庭發生困難,班委們都帶領學員前往看望慰問。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目前,全椒縣老年大學腰鼓班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新節目,以更加蓬勃向上的精神、催人奮進的鼓點、精妙絕倫的演技,向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