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網9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國民零食加劇有關產品安全的激烈爭論辣條是中國百姓鐘愛的零食之一,眾多辣條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但該省宣布從10月1日起廢止地方標準,也就是說辣條不再適用“調味面制食品”地方標準,中國將采用新的國家標準。
去年河南生產的辣條被曝光不符合山西、貴州、浙江等多地的食品標準。今年“3·15”晚會曝光一些辣條生產工廠衛生狀況堪憂,引發全民聲討,地方政府監管不力也難逃其責。
近幾年在中國,有關國家和地方的工業制品及食品標準相沖突的事時有發生。辣條只是圍繞食品安全和工業產品標準爭論的一個最新例子。
背后原因是經濟變遷。改革開放后,中國設立工業制品標準。但隨著經濟和物流日益發展,已有制度的局限性慢慢顯露。2015年中國推出“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建立起適合新時代的標準體系,時任負責人指出,“現行制度基于計劃經濟體系,沒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該方案把2017~2018年定為新標準轉換期,2019~2020年定為最終整合期。辣條標準象征著相關改革的最后階段。
國家標準的修訂,體現了北京想激發企業間的競爭、進一步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的愿望,也向食品和日用品制造小企業傳遞出信號:曾長期受到地方標準庇護的日子將一去不返。▲
(作者比奈田悠佑,梁碧嫦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