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共青團改革背景下,共青團各項工作的量化考核是實現共青團改革各項任務,扎實推進共青團工作落到實處,全面從嚴治團,團結廣大青年聽黨話跟黨走的重要支撐和系統保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團、教育青少年。文章從體系搭建、考核指標確立及必要性分析、調查問卷結果分析、實踐應用等方面闡述共青團工作量化評價考核體系,分別從思想引領與團基層組織建設、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科技創新競賽五個部分展開論述。通過體系的制度化建設和科學化運作,為學生第二課堂提供制度保障,對共青團各項工作的開展起到監督作用。量化評價考核不同于第一課堂的成績記錄,對各類活動要進行科學量化,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對其數量、形式、參與方式等不同因素加以綜合考量,并對量化評價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更好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關鍵詞:共青團改革;量化考核;第二課堂;共青團工作
團十八大回顧了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和共青團,強調了強國時代青年的歷史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共青團工作,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奏響青春建功新時代的最強音,大力促進青年發展,推動共青團改革再出發,積極落實全面從嚴治團的各項要求。文章通過梳理中共中央、教育部、團中央等出臺的相關制度文件,將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思想與新時代高校共青團改革相結合,探討共青團工作量化評價考核體系,以更好地落實從嚴治團各項要求,推動共青團改革再出發。
一、研究背景與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這對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提供了明確方向。2018年秋季學期,面向全國高校推廣實施的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已逐步被打造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社會單位招錄高校畢業生的重要依據。量化評價考核體系的探索正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的,充分利用“到夢空間”等方式記錄各類活動的開展及參與情況,助力學校人才培養。客觀公正的評價也調動二級學院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規范學校各類日常活動管理,提高學校精細化管理程度和辦學水平。
2018年5月至12月,筆者所在的課題組調研了首都幾所高校團委對于共青團工作的考核辦法,初步設置考核模塊及各二級指標,同時量化工具的運用也是重點探討的,如利用共青云、到夢空間等客觀記錄各項活動開展及學生參與情況,利用大數據對各類活動開展起到監督作用,將共青團工作“留痕”。基于調研結果和我校共青團工作的實際情況,在全校范圍內發放調查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1369份,同時針對校團委班子成員、分團委書記、新生輔導員、學生干部、2018級新生等群體開展訪談調研工作,結合問卷所得數據、文獻梳理、外校調研、訪談工作等探索構建共青團工作量化評價考核體系,初步形成考核標準并在我校2018年共青團工作考核評比中試用,在實踐中檢驗這一體系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全面性。
二、共青團量化評價考核體系搭建
(一)一級子目標的確立與分析
通過前期調研和訪談,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共青團應全面構建“思想育人、組織育人、制度育人、科技育人、實踐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模式,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擬定“思想引領與團基層組織建設”、“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科技創新競賽”五個模塊為共青團工作進行量化評價考核體系的一級子目標。
(1)思想引領與團基層組織建設。問卷中該模塊的平均綜合得分為5.03分,可見學生們對“思想引領和基層團建”重要性的認可,同時結合訪談紀要中的觀點,思想引領是高校共青團的核心任務,也是共青團在高校一切活動的“生命線”,將其作為首要任務和核心競爭力,實施思想育人工程,將思想政治引領貫穿到高校共青團全部工作中,引導幫助青年團員堅定“四個自信”,打牢青年團員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礎,樹立對黨科學理論的信仰,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 校園文化。問卷中該模塊的平均綜合得分為3.78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深受同學們的喜愛,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對青年學生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思想內涵、行為模式的培育和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尤其是對青年學生的思維和氣質養成具有重要意義。訪談紀要中,多次提及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全國教育大會也指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教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3) 社會實踐。問卷中該模塊的平均綜合得分為3.74分,實踐育人作為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提高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社會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高校學生的“必修課”之一,要以實際行動將“青年服務國家”的精神真正落到實處。我校2018年榮獲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青年服務國家”首都大中專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等榮譽,也為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導。
(4) 志愿服務。問卷中該模塊的平均綜合得分為3.27分,團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對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高校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同時要內化“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的理念,共青團通過引導青年學生參與志愿服務,以增強其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服務國家、奉獻社會。
(5)科技創新類競賽。問卷中該模塊的平均綜合得分為3.16分,科技競賽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密不可分,創新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靈魂,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共青團應為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綜合素質搭建平臺,加強科技育人。該項得分略低也說明要通過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激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類競賽。
(二)二級子目標的確立與分析
(1)關于“思想引領與團基層組織建設”模塊二級子目標的設定。“思想引領與團基層組織建設”模塊二級子目標包括第二課堂成績單、思想成長、青馬工程、互聯網思政教育等。其中,思想成長(共青云)占比最高(75.09%),我校已積極開展網上共青團建設,錄入各項活動并作為活動記錄、考核、評獎評優、表彰的重要參考。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占比60.7%,結合共青團改革相關方案,“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是深化高校共青團改革的要求,補充“第一課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依據,是高校共青團順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在學校黨委的高度重視、統一領導下,形成全校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進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互融互動、互促互補,圍繞學校育人中心,積極融入育人體系,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彰顯價值。
學生對于“第二課堂”的了解還有待繼續加強,部分同學認為“第二課堂”僅是對于第一課堂成績的補充與反饋,而不知其“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主旨及對素質與能力的開發,客觀記錄參與競賽情況、社會實踐等,也是育人工作的體現。目前我校已將第二課堂體系納入2018級本科生培養方案中,校團委也出臺相應的成長計劃和積分制度。根據交叉分析可知,高年級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的認知度較低,在日常工作開展過程中也要加強第二課堂宣傳,落實改革,促進學生成長,重視第二課堂的參與及實踐。
通過表1可見,隨著年級的增長,“青馬班”在本年級中所占比重提高,所以數據中出現這一問題,我校第一期青馬班于2018年上半年開設,對于填寫問卷的大一新生(2018級)來說還未入學,對青馬工程了解不夠,所以波及了本項指標的占比,此項共占比49.67%。
互聯網思政教育占比63.7%,90后、00后在校大學生作為互聯網原住民和新生代,互聯網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超過半數調查者的追捧。
(2)關于“校園文化”模塊二級子目標的設定。通過對我校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整理,將“校園文化”模塊分為競賽類活動、文藝類活動、體育類活動,三項占比分別為84.08%、88.9%和77.57%。結合訪談紀要認為,校園文化活動應注重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層面,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成才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我校為例,競賽類活動包括:安全知識競賽、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文藝類活動包括:五四合唱、校園歌手大賽、宿舍文化節、風采大賽等;體育類活動包括:石化籃天、“五四”杯、學院杯、新生杯等。針對校園文化活動模塊,要充分考慮各院系投入的時間成本、院系規模等問題,對于活動分值的設定要公平公正,盡可能削減人數優勢、分散評分項,采用“多項少分”、“分級分類”等方式進行評定,充分調動院系及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推動校園文化發展,打造校園精品活動,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3)關于“社會實踐”模塊二級子目標的設定。根據我校具體情況和訪談結果,將“社會實踐”劃分為三項二級指標進行量化考核,分別是各院系參與率(占比86.49%)、校級重點支隊數量(占比74.07%)、重點支隊獲獎情況(占比71.07%)。社會實踐要緊密圍繞學校中心工作,依托“一套機制、兩個保障、三大平臺”的社會實踐育人體系,重點打造品牌項目。健全組織制度,加強過程管理,建立一套長效機制,協助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設置社會實踐學分,確保我校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期間進行32學時的實踐鍛煉,在大學二年級暑假期間參加一次32學時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宣傳引導,注重建設多元化、專業化和品牌化的實踐活動。通過新媒體平臺,增強實踐育人效果;借助校友會平臺,拓展實踐育人廣度;調動校企聯動平臺,提升實踐育人深度。
為提高學生對第二課堂的重視程度,“社會實踐”模塊對照我校《暑期社會實踐手冊》內容為標準,通過“成果完成度”和第二課堂簽到情況,作為該一級子目標的扣分項。同時支持各學院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結合自身專業特色,組建隊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4)關于“志愿服務”模塊二級子目標的設定。結合我校情況,基于對“志愿北京”平臺的使用,該模塊通過志愿北京注冊率、志愿北京人均參與時長、志愿活動參與率三方面進行考核,并使用“到夢空間”簽到。問卷數據顯示,對以上三項的支持率分別是68.52%、77.94%和83.56%。以“五大青年行動”為重點開展志愿服務,定期組織志愿活動團隊做經驗交流,加強輿論宣傳和典型表彰,加大志愿者服務的公益性宣傳力度,積極培育志愿文化,促進社會觀念轉變,引導青年學生增強參與志愿服務的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
同樣在訪談中,多數人提到應緊密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重點打造品牌項目的觀點。對優秀的志愿服務隊伍進行表彰,持續開展志愿服務,并通過志愿服務的等級對學員進行考評,同時也可以提高學院對于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視程度,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內化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
(5)關于“科技創新類競賽”模塊二級子目標的設定。問卷結果顯示,同學們于三創比賽參與率、創新/創業類競賽獲獎、挑戰杯/創青春入選的重視度較高。三項二級子目標指標的設立也符合共青團工作的開展規律和我校“崇尚實踐,知行并重”的辦學理念,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推進科技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培養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并以學生組織為依托,加強各類科技競賽的組織宣傳,培養方案根據不同年級由淺入深有針對性地設置,建立“大一重創意、大二思創新、大三謀創業、大四商孵化”的金字塔型科技育人培養機制,在壓力與動力并存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及抗壓能力。
同時借此完善科技育人評價體系,加大創新創業工作在各院系團組織考核評優中的權重,推進科技學術活動管理、單項獎學金評定等工作的規范化。整合各方資源,擴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參與面,提升創新創業水平。加強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的宣傳展示,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青年關注創新、主動創新。
(三)評價考核體系及考核標準
根據評價體系建立的原則和二級學院學生工作的實際情況,把二級子目標再進行細分,形成評價指標(三級子目標),體系結構、各模塊考核權重詳見圖1。
三、結語
從2015年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到2016年《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相繼出臺,2017年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2018年團的十八大勝利閉幕,更加清晰明確了共青團工作的發展方向,要緊扣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扣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重要講話精神和團的十八大精神。高校共青團要堅持立德樹人,團結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跟黨走,全方位推進從嚴治團。這也為共青團量化評價考核體系的搭建提供了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共青團工作要緊緊圍繞育人職能開展,考核體系的實際應用中也發現了其存在的不足,為下一步研究和推廣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鸝,劉曉闖.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量化評價體系建設研究[J].青年發展論壇,2018,28(02):71-78.
[2] 高亮,朱玉姣.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工作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管理觀察,2018(20).
[3] 劉作權,劉正寧.基于目標管理的高校二級學院量化考核方法研究與實踐[J].大連大學學報,2014,35(05):127-129.
[4] 陳曉運,謝素軍.共青團改革的實踐創新[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01):76-82.
[5] 厲鑫輝,畢洪東.習近平的青年思想與新時代高校共青團的改革探索[J].青年發展論壇,2018,28(04):39-46.
[6] 陳建波.高校二級學院(系)學生工作量化考核綜合評價模型[J].麗水學院學報,2007,29(03):62-69.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8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重點課題),課題名稱:新時代高校共青團改革背景下量化評價考核體系探索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8ZD10。
作者簡介:王鑫,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校團委副書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影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