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艷 劉薇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間該院收治的92例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患兒,隨機分兩組,各46例。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研究組加強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康復效果、干預前后血糖與炎癥水平變化、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兒康復總有效率與護理總滿意率高、住院時間短;干預后,研究組患兒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 hPG)、C反應蛋白(CRP)較干預前與對照組低,上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患兒加強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兒康復效果與護理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同時降低患兒血糖水平、減輕機體炎癥反應。
[關鍵詞] 護理干預;新生兒;糖尿病;肺炎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6(b)-0138-02
新生兒肺炎為兒科常見疾病,多發于春季、冬季或溫差變化較大的天氣,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發紺等,現已成為中國兒童病死的首要原因。新生兒糖尿病主要指的是Ⅰ型糖尿病,需終身進行胰島素注射治療,而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會造成患兒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若不及時地給予有效治療可能會導致患兒心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臨床發現[1],在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兒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對2017年1月—2018年4月46例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加強護理干預后發現,干預效果較常規護理更為理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92例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患兒,隨機分兩組,各46例。所有患兒均滿足新生兒糖尿病、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且均未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兒家屬均知情并自愿加入該次研究。研究組中足月兒24例,早產兒22例;男26例,女20例;年齡3~30 d,平均年齡(14.2±5.3)d。對照組中足月兒26例,早產兒20例;男24例,女22例;年齡5~28 d,平均年齡(14.5±5.0)d。兩組患兒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確保病房干凈、衛生,溫濕度適宜(溫度保持在22~24℃,相對濕度保持在55%~65%)、空氣流通但避免對流風,同時持續監測患兒血糖、生命體征。對研究組加強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藥物護理:對不同病原體引起的肺炎使用不同類型抗生素進行治療,對有呼吸障礙患兒可使用吸入藥物進行治療或將萬托林與生理鹽水混合后使用空氣壓縮泵進行治療,在應用胰島素治療時要積極預防低血糖癥狀的出現;②體位與拍背護理:為患兒勤翻身、協助其站立并輕拍其背部,拍背原則為由上到下、由外到肺門;③臍部護理:持續觀察患兒臍部的脫落情況,對未脫落患兒,定時使用0.9%碘酊進行消毒處理,對臍部已脫落患兒,使用過氧化氫進行徹底性消毒處理,并采用濃度為0.75%碘酊進行消毒,確保患兒臍部干燥;④健康教育:對患兒母親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堅持母乳喂養,喂養原則為少食多餐,并注意保暖,切勿受涼,同時及時幫助患兒更換浸濕衣物,使用熱毛巾擦拭汗液,若喂食奶粉則需保證奶嘴孔大小適中,在喂養結束后將新生兒垂直地抱起,并輕拍其背部,以促進新生兒胃排空,避免吐奶現象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康復效果、干預前后血糖與炎癥水平變化、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①康復效果:患兒的康復良好且各項生命指標均恢復正常為顯效;患兒的康復較好,且各項生命指標均有所改善為有效;未符合上述任一標準為無需,康復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②血糖指標:FPG、2 hPG。③炎癥指標:CRP。④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評定,包括護理能力、護理態度等,評分范圍為0~100分,評分90~100分評為非常滿意,評分80~89分為一般滿意,評分7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為非常滿意率與一般滿意率之和。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x±s)表示FPG、2 hPG、CRP及住院時間,并采用t檢驗;采用百分率表示康復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并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康復效果、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顯效32例、有效14例;對照組顯效22例、有效16例、無效8例,兩組康復總有效率比較(100.0% vs 82.6%),研究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6.708,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5.8±2.1)d較對照組(9.0±2.3)d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969,P<0.05)。
2.2 ?兩組血糖水平、炎癥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兒FPG、2 hPG、CRP較干預前明顯更低,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非常滿意35例、一般滿意10例、不滿意1例;對照組非常滿意19例、一般滿意18例、不滿意9例,兩組護理總滿意率比較(97.8% vs 80.4%),研究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81,P<0.05)。
3 ?討論
新生兒肺炎為新生兒較為常見的一種肺部疾病,臨床根據其發病原因不同將其分為: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與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其中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誘發因素主要包括羊水、胎糞以及乳汁等,患兒通常表現出氣道阻塞與呼吸困難等癥狀,病情嚴重程度與吸入物性質、吸入量與吸入深度等因素存在直接關系;引發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為主,患兒通常表現出呼吸加快、發熱、反應差以及呼吸節奏不整甚至呼吸暫停等癥狀[2]。新生兒糖尿病的發病主要與遺傳、環境、免疫等因素有關,相關研究指出,若雙親中有一人患有糖尿病,則子代糖尿病發病率達3%~7%,若雙親均患有糖尿病,則子代糖尿病發病率則高達30%~50%[3]。近年來,臨床上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患兒數量不斷增多,對患兒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一直以來,臨床在治療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時除了采取抗生素、抗病毒及降血糖等藥物進行積極治療外,還常輔以護理干預以提高治療效果,但以往常規護理因護理措施簡單、缺乏針對性,干預效果不太理想。該研究對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患兒加強護理干預后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兒康復總有效率與護理總滿意率高、住院時間短;干預后,研究組患兒FPG、2 hPG、CRP較干預前與對照組低。表明對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患兒加強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康復效果、護理滿意度,同時降低患兒血糖水平、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促進患兒身體康復。分析原因如下:藥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兒癥狀,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體位與拍背護理不僅可避免肺內分泌物的堆積,還可有效促進肺內分泌物排出[4];臍部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臍帶干燥、預防細菌感染;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兒家屬對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的認識,同時了解有效的護理行為患兒康復的重要影響,對促進患兒身體康復具有積極性意義[5]。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糖尿病合并肺炎患兒加強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兒康復效果與護理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同時降低患兒血糖水平、減輕機體炎癥反應。
[參考文獻]
[1] ?張佳,謝明紅,齊詠.替考拉寧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肺炎療效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22):3401-3404.
[2] ?王佳麗.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0):1374-1377.
[3] ?王丹丹,戴文珍,林海燕.持續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產期血糖及母兒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刊,2018,53(10):1157-1159.
[4] ?張迪,馬金紅,張艷玲,等.延續護理對糖尿病母親新生兒出院后皮膚情況的效果[J].河北醫藥,2018,40(21):3355-3357.
[5] ?徐美玲,馬翠婷,王曉艷.1例兒童Ⅰ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合并重癥肺炎肺出血腎衰及腸穿孔的護理[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7,12(2):193-195.
(收稿日期: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