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芹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任選84例該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糖尿病護理小組模式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護理后空腹血糖水平為(5.4±1.0)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為(9.8±2.7)mmol/L,與對照組的(7.2±1.3)mmol/L和(14.6±3.5)mmol/L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服藥、血糖監測、飲食控制、鍛煉及定期檢查依從性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5.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護理小組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從而加速患者恢復,增強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小組;血糖監測;糖尿病;依從性;飲食控制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6(b)-0163-0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在臨床具有較高發病率,且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調整,近年來該疾病發病率也具有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主要因胰島素作用缺陷和分泌缺陷所致,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其病情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等特性,若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對患者多種靶器官造成損害,進而導致并發癥發生,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患者全身性病變或死亡[1]。由于目前對于糖尿病尚無有效的徹底根治方法,所以患者在應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注重飲食控制和血糖監測,所以通過有效護理干預加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必要性,該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患者為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病例84例,均為在該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嚴重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礙、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根據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平均分為兩組,研究組42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37~81歲之間,中位年齡(58.3±4.6)歲,疾病類型為Ⅰ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30例。對照組42例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3例和19例,年齡為36~80歲,中位年齡(58.4±4.7)歲,其中Ⅰ型、2型糖尿病分別為13例和29例,研究組與對照組的疾病類型、年齡、性別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臨床對比。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糖尿病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嚴密監測患者血糖變化情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并給予患者科學飲食指導和用藥護理,叮囑患者嚴格按醫囑用藥。研究組采用糖尿病護理小組模式進行護理,具體為:①組建糖尿病護理小組,加強對小組成員的專業知識和護理水平培訓與評估,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和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確保護理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②根據患者具體病情、文化程度和疾病相關知識了解情況,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給患者詳細介紹糖尿病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常見并發癥以及預防對策等,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和了解,督促患者自覺監測血糖變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患者需求和存在的負性情緒,并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提升患者依從性。給患者介紹臨床治療成功的案例,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③加強對患者的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合理控制飲食的重要性,引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叮囑患者避免攝入高糖、生冷、高脂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自覺加強血糖控制。④加強對患者的用藥和運動指導,給患者詳細介紹藥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和不良反應,告知患者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不可擅自停藥或隨意更改藥物使用劑量,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指導患者適當運動鍛煉,如太極拳、散步等,提高患者機體免疫能力,并叮囑患者定期檢查。
1.3 ?觀察指標
于護理前后分別測定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并對其進行比較。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包括服藥、鍛煉、血糖監測、飲食控制和定期檢查共5個方面的依從性,各項目評分均為0~10分,得分越高依從性越好。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評定兩組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以滿意率與基本滿意率之和為總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數據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使用(x±s)與[n(%)]代表,組間行t檢驗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控制情況對比
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前的血糖控制情況相當,差異不明顯,經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自我管理能力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血糖監測、服藥、鍛煉、飲食控制和定期檢查等各方面的依從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對比
通過評定兩組護理滿意度可知,研究組總滿意度顯著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372,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主要與人體中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生物學作用異常有關[2]。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代謝疾病,需要終身服用藥物治療,同時還需要配合全面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增強臨床療效[3]。常規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缺乏對每個患者具體情況的全面了解,在對其護理過程中臨床護理的針對性不足,具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忽視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很容易導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血糖控制效果不佳,進而影響患者療效和生活質量[4]。
糖尿病護理小組模式通過對小組成員進行系統化專業培訓,能夠極大地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從而給予患者更為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提升臨床護理質量[5]。準確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并對其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心理、用藥、運動以及飲食等多方面護理,能夠有效增強患者的疾病認知度,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從而提高患者的用藥、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等依從性,有效保持血糖穩定,提高血糖控制效果[6]。
該研究中,通過在研究組糖尿病患者中應用糖尿病護理小組模式,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控制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患者經護理后的自我能力各項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糖尿病護理小組的應用更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藥、飲食控制、鍛煉和血糖監測等各方面依從性,增強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提升臨床療效。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5.2%,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說明糖尿病護理小組能夠給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更有助于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糖尿病護理小組模式,可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促進患者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谷霞.糖尿病護理小組與常規護理方式對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差異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4):209-210.
[2] ?董凌初.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6):87.
[3] ?劉艷娟.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4):184.
[4] ?唐筱鈺,王慶雁.綜合護理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273,276.
[5] ?葉華.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173-174.
[6] ?張瑋.臨床護理路徑在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118-119.
(收稿日期: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