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孔鑾
摘 要?初中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閱讀文本教學方法的改進,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得以發展和提升。全文包含以下幾個部分內容。首先簡述英語閱讀教學的背景和意義;然后對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緊接著通過對具體的案例的分析研究了英語閱讀教學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作用;最后對于英語閱讀的教學提出了個人的反思和建議。
關鍵詞?思維能力;閱讀教學初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5-0012-02
眾所周知,英語被公認為是一門抽象而枯燥的語言學科,找到竅門的人會認為很有趣并很有成就感,而大部分人都是沒有找到“捷徑”的,特別是僅有十幾歲的初中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也是客觀存在的。學生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就不可能學好英語。教師要想教好英語,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讓學生可以主動地去學英語。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首先教會學生學習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初中的英語閱讀是學習英語學科的起點,是培養學生思維與英語思想的關鍵一步,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中最根本的部分,也是學生學習和解決英語題目的基礎。英語閱讀是所有知識點的精華,是知識的濃縮,是人們知識從感性到理性過渡的橋梁。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閱讀文章,而且這些概念往往是比較枯燥的、單一的、乏味的,這就使得英語的學習變得枯燥難懂。而在實際上,中學英語中的每一個概念都會對應著原始、直觀的模型,教師如果抓住這些模型進行教學,就能夠很好地教給學生對這些文章的理解。通過對學生英語閱讀的教學,可以把原本枯燥生澀的抽象英文字母,變成簡單直觀易懂的圖像或圖形來引導學生學習,將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把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識轉化為容易被學生吸收和理解的方式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到的課程知識,讓學生產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潛意識中的創新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形成一種愛找問題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提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智慧的碰撞火花。在閱讀教學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布置一個有目的地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老師引導學生一起閱讀材料、實踐問題,并將他們的思維系統地、依次地產生自己的新思想,這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問題不是容易,但要堅持教材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為學生提供理論依據,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關鍵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就是積極學習。
(二)設計靈活多樣的任務,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文本閱讀教學的任務設計應體現多樣性要求,即閱讀任務不能簡單化,不能停留在一個層面,恢復閱讀的原始面貌。教師從不同角度設計任務,必須注重設計,保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設計預測任務
如在文本教學設計時,應突出主題意識。仁愛英語教材的Unit7以康康的生日籌備到過生日和最后的日記,在閱讀教學設計時應一以貫之的體現主題。打破思維定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設計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
仁愛英語教材的材料多源自生活,適合教師設計真正的語言任務。七年級Unit7?Topic3?Section?C在閱讀教學中,教材有兩個文本。一個是以康康同學的角度介紹了當天生日的情況,另一個則是康康的日記,記錄自己生日當天的所見所感。用愛的主題突出同學、家人之間的愛,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文本教學在實際任務中,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重新組織語言,完成輸出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設計讀后續寫任務
書面閱讀的內容豐富,或進一步突出了主題,或擴大一個場景,如擴大情節和想象故事結束等等,老師想有效地使用教材,精心設計反射寫任務。教師要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組織各種各樣的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樣以七年級Unit7?Topic3?Section?C為例,在閱讀后活動中,特別在輸出環節,設計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任務,讓學生從父母的視角寫一篇日記。學生在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開展寫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組織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
合作學習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思維和主動探究。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群體的討論,辯論等活動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形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學習,相互補充,觀點和視角的碰撞將導致新信息的形成,新知識的增強,學生的進取意識的增強,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挖掘內隱信息,提升學生的評判思維能力
思維正常的人有探索的潛力。每一個有正常思維的人都天生具有探索的潛力。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在教學中重視、保護、誘導和激勵這種性質,或者忽視、壓制、挫敗甚至扼殺這種天性。主題意識不僅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列文認為批判性思維源于反射和問問題。當前仁愛英語教材有大量的信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涵蓋了廣泛的知識,靈活設置,創新的特性是非常明確的,作者有時有意無意留下了一個“問題”的文本,給教師的教學以發揮的空間。如本文案例中的三個視角來看待康康的生日聚會,實際上父母的視角是教師引導出的。在輸出環節,不僅有孩子對文字的掌握,更是對愛、對親情的加深理解。這三個視角的串珠式引導,足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教師合作學習學生的過程應該是漸進的,從淺到深,注重觀察、指導、傾聽,等待學生的觀點自然產生。筆者認為,在運用閱讀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合理的問題和任務
七年級的學生很好奇,喜歡口頭交流。教師可以設計新穎的問題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對于8年級和9年級的學生,憑借其年齡、知識積累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創造性地完成重寫和延續閱讀材料等任務,并鼓勵學生構建活動,使學生創新思維更合乎邏輯。
(二)尊重個體差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探索能力是初中學生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學生參與、體驗和掌握探究和學習方法比獲得探究結果更重要。因此,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應創造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獨立探索和合作,不斷反思自己,最終能夠靈活地解決英語問題,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目標。
(三)關注學生情感,營造寬松氛圍,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和探究
鼓勵學生研究的積極性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稱贊,比如“Great?idea!”、“Nice?question!”等這些積極的話語是保護學生探究性學習熱情的策略。和諧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表達,誘發探索思維。在課堂上相互合作,在適當的時候討論讓每個人都有思考的空間,并能夠仔細聆聽他人的意見,在未來社會,它將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合作關系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以閱讀文本為基礎,開展有設計的教學活動,體現文本的主題性。不僅要考慮英語閱讀教學的特點,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以開發更有效探究教學模式。以文本為載體,在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聞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能力培養[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7(17).
[2]周寧之.落實閱讀文本,關注閱讀策略和閱讀思維能力提高——基于“湖南省2015年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的思考[J].英語教師,2016(1):64-65.
[3]王麗.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30).
[4]周麗萍.基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7(3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