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不斷更新與發(fā)展,微博正在逐漸成為大學生汲取信息、展現自我、互動溝通的重要平臺。但是,當前由于微博環(huán)境缺乏有效監(jiān)管,高校缺乏相應的微博教育管理措施,大學生群體自律性較缺乏的問題突出。如何運用微博的獨特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新浪微博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功能,將微博切實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個亟待研究的新課題。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載體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無論是內容的有效傳播還是被接受都離不開一定的載體,因此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就離不開對其新興載體的研究。在常接觸的社交平臺中,微博是一個較典型的綜合社交平臺,覆蓋面廣且影響力較大,因此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對微博載體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微博的特點分析
微博實質上是博客的一種新型表現形式,可以通過關注機制,使大眾進行信息分享和交流互動的廣播式社交網絡平臺。其將不同的人通過用戶關系構建出一個溝通橋梁,并實現信息共享,使用者能夠采用WEB、WAP等不同客戶端進行個人社交社區(qū)的組建,使信息的即時分享成為現實。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第一,實時性。微博提供各種事實搜索的榜單功能,每分鐘更新一次的微博熱搜榜可以顯示每分鐘用戶的搜索熱點是什么。實時搜索功能可以查看到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前發(fā)布的實時信息,所以新浪微博信息的實時性與傳播速度的高效性遠快于其他應用。若出現重大的突發(fā)性事件或熱點新聞,用戶即時快速地利用微博平臺發(fā)布信息、錄制視頻、進行直播、評論探討始末,這種實時性與現場感,是傳統(tǒng)媒介無法比擬的。第二,碎片性。微博內容的碎片化降低了用戶發(fā)布信息的門檻,增強了用戶發(fā)言欲望。微博的短小精悍和信息量密集的特點契合了大眾人群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滿足了大家表達情感的需求。第三,互動性。微博作為一個完全的網絡虛擬化社交平臺,廣播式的信息傳播方式還實現了人際之間一對多、多對多、多對一的互動傳播。大眾運用關注、轉發(fā)、評論、投票等多重功能將自己的看法即時發(fā)布,逐漸成為熱門事件或話題的參與者。第四,平等性。微博用戶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不受時空限制向外界傳播信息,體現了大眾享有平等化的話語表達權。用戶也無需煞費苦心編撰微博內容,而是隨心所欲的記錄生活的片段與感悟,甚至是簡單的一個表情,都能使用戶從讀者變?yōu)樽髡撸蚴澜邕M行自我觀念的表述。第五,圈群性。圈群性,意即通過網絡構建一個全新的、快速的、覆蓋廣的人際關系集群。微博用戶可以結合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其他用戶進行關注,建立自己的關注類別分組,這就使用戶通過微博可以實現多個以興趣愛好、人際關系、技能特長等相互融合的社交圈群。一個又一個圈子的不斷重合聯(lián)結使得信息的擴散也在不同圈群中進行下去。
二、微博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挑戰(zhàn)
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中,微博的網絡信息交流傳播功能起到了許多積極作用,但當前微博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其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功能發(fā)揮。
首先,微博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輿論環(huán)境的可控性。微博被大學生群體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穩(wěn)定的輿論環(huán)境,使高校的輿論環(huán)境變得復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其控制性也逐漸降低。伴隨微博話題而形成的輿論環(huán)境,既能推動大學生思想觀點的正向化進步也有可能帶來許多不良信息。社會中的負面話題一旦引起熱搜,會在一定成附上影響那些思想容易出現起伏的大學生人群,甚至引發(fā)高校群體性事件,使高校正常教育教學工作遭受威脅。
其次,沖擊高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些教師并不了解微博也不經常使用微博,同時無法對微博上的信息進行逐個過濾與篩查,不僅使傳統(tǒng)的課堂灌輸方式失去原有效果,更無法提高思政工作者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影響力。大學生能夠即時主動的從微博上獲取海量信息,更容易使其對灌輸式教育產生抵觸情緒,不再遵循課堂教師的講解,而是更傾向于自我判斷與評價。由此看來,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當時都遭受到了沖擊與挑戰(zhàn)。
最后,導致大學生思想認知與價值觀的偏差。微博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導致社會交往泡沫化的快速形成,這種“快餐式”的溝通不斷吸引大學生,甚至使大學生不顧傳統(tǒng)觀念沉迷其中。長此以往,一些大學生無法分辨西安市與虛擬世界,只在虛擬世界中與人交流,這樣極易導致現實人際關系惡化、情感遲鈍、人格錯位、喪失交際能力等心理疾病。除此之外,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群體無法有效甄別微博海量信息中某些消極、落后、負面的言論,此類信息會極大的沖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甚至導致他們對社會的錯誤認知。
三、微博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優(yōu)化方法
近期以來,新浪微博對外和天貓、央視春晚、中國版權行業(yè)等多方面合作,對內通過微博運動、多種點贊等進行自我調整,其發(fā)展勢頭相比過去而言更好,因此如果運用得當,新浪微博能夠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良好助力。根據新浪微博的特點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guī)律,針對當前新浪微博中存在的問題,在今后我們應采取如下方法,大力發(fā)掘微博作為網絡新載體的優(yōu)勢,不斷做好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理化改革,優(yōu)化新浪微博這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
(一)創(chuàng)新運用微博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
首先,創(chuàng)設權威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公眾號。截至目前,在新浪微博中以“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只能看到某些個人用戶的認證標簽及工作感想,幾乎不存在相關的權威“大V”或者官方賬號。所以第一步要即刻創(chuàng)設出權威性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公眾號,此公眾號內容不僅要包含相關專業(yè)的學術內容,并且也要包括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力宣傳。其次,要逐漸將教育內容滲透進現有的具有影響力的微博賬號中去。新創(chuàng)設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賬號在吸粉能力與網絡號召力等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為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博載體中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局面,將教育內容與現有權威性賬號巧妙滲透融合。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本就十分豐富,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與心理等內容,在實踐中巧妙滲透是完全可實現的。
(二)積極引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適應微博信息傳播的特點
要想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就一定要依托相應載體并適應期信息傳播特點。首先,優(yōu)化與轉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微博信息以碎片式的描述和評論為主的,大眾以需求和興趣為導向,被具有創(chuàng)意的信息吸引。這就決定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減少理論灌輸,優(yōu)化相關教育內容,更貼合大眾接收信息的邏輯與特點。其次,要善于利用熱門事件與話題傳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微博平臺的高關注度是信息傳播最快捷的方式,要學會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隱含在熱門事件的回應與評論中進行有效傳播。
(三)營造良好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環(huán)境
要實現微博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無縫對接,高校要營造良好的微博監(jiān)管環(huán)境。微博空間風清氣正才能使用戶利益得以保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得以發(fā)揮。因此一定要加強微博信息傳播的空間治理。首先,以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為導向。社交平臺作為信息載體本身就具有操作性,無論是平臺還是信息發(fā)布者都可以控制傳播的信息。當前微博中就存在一些錯誤意識形態(tài)信息,如若任其“自由泛濫”,不僅會消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甚至可能危機國家安定發(fā)展。因此在營造良好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環(huán)境的實踐中,一定要堅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引,始終以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為平臺導向。其次,要正確處理微博平臺的負面信息。對于某些負面性事件,堵不如疏,要積極引導實施積極作為,不僅不會銷蝕掉微博用戶對平臺的信任度也大大提升國家機關的公信力。最后,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與把關人隊伍建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微博的自覺性,提高其開展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與媒介素養(yǎng)。提升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研究,加大對相關工作的資金投入和技術研發(fā),以及在算網絡空間中齊抓共管形成合理等等。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敏銳抓住信息化發(fā)展歷史機遇自主創(chuàng)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N].人民日報,2018-04-22(01).
[2] 陳歷.新媒體、新載體——微博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J].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106-108.
[3] 魯寬民,姚鑫宇,易鵬.網絡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實效性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賈蓓蕾(1993.03- ),女,漢族,陜西人,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在讀碩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研究生,主要從事道德與法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