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楊傳昌
摘 要:一年多來,從張秋中學初中幾個年級所做的調查情況和問卷結果來看,中學班級管理的主體是班主任,但各種管理活動的落實和實施卻和學生不可分割。因此在中學班級自主管理建設中,培養中學生的班級管理能力是提高中學班級管理工作水平的關鍵,是中學班級管理工作及時有效進行的重要內容。因此,主要在轉變中學生自我管理觀念,提高中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等方面,探索提高中學生班級自主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自主管理;方法;對策
現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中學班級的自主管理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改革。那么如何更好地開展中學班級自主管理工作呢?本文就這一問題將進行詳細的闡述,希望能夠給現今的中學班級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建議,以便更好地開展中學生自主管理工作。
一、中學生自我管理的內涵
中學生在年齡上雖然與成年人有著一定的差距,但是心智方面也已經趨向成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和未來的發展負責。對此,中學教師應該重視中學生的未來發展,重視中學生未來的成長,減少對中學生行為的束縛,讓中學生自己去管理自己的行為,做自己的未來規劃。另外,中學管理人員也應該為中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機會。中學生自我管理的內涵主要體現在道德和學習生活兩個方面。首先,在道德方面的中學生管理主要是中學生的自我道德管理與約束。傳統的中學生管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填充式管理,而現今要求中學生的自我道德管理主要是依靠學生的自覺性,自覺主動地培養自身的道德素質。在學生自我道德管理中,第一,需要學生對自身的能力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對自己的狀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學會思考與分析自身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的道德標準。第二,通過對自身行為的觀察與思考,認真分析自身的道德水平,并且結合具體的實際設置一個能夠達到的理想目標。第三,要根據自己設置的理想目標,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并且還要不斷改變自己、突破自己,從而使自己達到更高的道德水平。在生活上的自我管理,需要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各方面的事情。并且除了自身的生活之外,還要注重在日常的人際關系中處理好各方面的事務,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網絡。在實際的人際關系交往中,形成良好的積極開朗樂觀的性格,這對中學生的未來發展是十分有意義的。
二、中學班級管理的實踐意義
學生進行班級管理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也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青春期,正處于人生中的轉折階段,并且這個時候也是他們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人生價值觀,從對父母的依賴逐漸走向獨立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這個時期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對學生將來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中學階段逐漸增強,其非常喜歡自己獨立去完成一些事情,從而獲得成就感,以及來自他人的認可與肯定。因此中學生就會對原來的班主任管理課堂模式有所抵觸。但中學生還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對班主任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依賴性,因此就形成了一種自我矛盾。因此,班級的管理應該與班級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更加自覺地進行學習,逐漸在班級中形成主人翁的意識,并且在不斷的發展實踐中逐漸形成正確的三觀,為自身未來更好地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以更好地應對將來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
三、實現中學生自我管理的措施
(一)轉變教育成才觀念
在中學生的班級管理中,無論是教師對學生的管理還是學生自身的自我管理,其最終都是為了全面發展學生,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后,具有全方位的能力,以更好地應對將來發展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因此,中學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要尊重每個學生的選擇,學生有選擇自身未來發展的權利。學生的未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己在未來中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也需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中學管理人員要相信學生會為自己的未來做更好的打算,會做出適合自己的最正確的選擇。中學生要積極轉變觀念,不要死板地認為只有考試成績好的學生才能夠有更好的發展,給學生更多的班級管理的選擇權利,讓學生擺脫傳統的教學觀念的束縛,在新時代下做更好的自己。因此,學生在進行班級自我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轉變自身的觀念,一定要認識到進行班級管理可以更好地發展自己,可以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
(二)樹立發展管理新理念
樹立中學生發展新理念,需要了解并熟悉中學生這個時期的發展特點,關注現今中學生的發展需求,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更好地把握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基本矛盾,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學生的發展。在推進中學生的自我管理過程中,中學的輔導教師要對中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之上,對中學生提出自我管理的要求。隨著中學生自我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管理員也應該提高對中學生的管理水平要求,以更好地促進中學生的自我管理。其次,要更多地讓中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實踐活動中,只有真正加入到活動中,才能更好地體會自我管理,才能夠提升自我管理的水平。最后,要注重培養中學生的主體意識。中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指在中學的學習生活中對自身主體地位的清晰的認識,在實現自我價值中的自覺意識。通過對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獨立性,從而使中學生具備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最終成為以自我發展為中心的主體。
(三)在活動中鍛煉自身的管理能力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班級經常性開展一些關于提高班級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活動。在這些班級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平等的關系,是互相合作的關系,教師需要在活動中了解學生內心最真實的需求是什么,學生具有哪些特點,學生對自我管理有著怎樣的認識等。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更好地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就需要經常性開展一些活動,比如說主題演講比賽、主持比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相應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在這樣的集體活動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使其更加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從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應對在未來可能發生的一些問題,從而促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
(四)完善相應的班級管理制度
良好的校園管理制度能夠更好地管理校園,更好地建設校園,相應地在班級管理中也需要更好的班級管理制度來更好地管理班級。對此班主任就需要在學校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結合相應的班級學生特點,制定班級管理目標和班級管理制度。通過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可以使學生的人格受到充分的尊重。但是班主任制定相應的班級管理制度時需要注意以下的幾點要求。第一,班級制度的制定需要班級內的學生進行討論,最終得出一致的意見,這樣的決策才具有說服力。第二,班級內的規章制度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對觸犯班級管理制度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批評,但是對于積極建設班級的行為也一定要給予獎勵,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建設班級,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第三,班級制度也需要從人性化的角度發展,能夠給學生一種正能量,更好地吸引學生去學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班規時不能夠過于死板,否則會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束縛學生的思想。第四,班規一旦在班級內通過,得到了教師和全體學生的認可,就需要在以后的學習中積極踐行班規。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是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管理的保證。
(五)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
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激勵和鼓舞來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動力。而對于中學生而言,激勵性的語言對他們會產生更大的效果。他們有時會因為幾句簡單的激勵性的語言而更加努力地去建設管理班級,有時也會因為教師不恰當的言語而感到失落,喪失對班級管理的興趣。對于中學生來說,教師的言語在他們的心里占據著很大的地位,他們往往非常聽教師的話。正因為這樣,當教師對學生說出“你很棒”“你做得很好”“繼續努力”等言語時,就會極大地激發其內心管理班級的興趣和信心。教師這些正面的積極的有正能量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中能夠產生很大的作用。除了教師的評價語言之外,學生的自我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自我教育可以通過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的自我反省兩個方面進行。學生通過對自身的評價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從而更好地開展相應的班級管理工作,更好地建設班集體。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自我評價有時候難免會有一些主觀性,從而影響自我認知,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同學之間進行互相監督,互相進行評價,以便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管理班級。
班級管理工作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學生很難獲得一種角色的體驗,很難有存在感,而在中學班級自我管理模式中充分體現了民主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積極性,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班級管理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的建設中,從而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更好地管理班級。
參考文獻:
[1]鄭麗.班級管理建設探討[J].校園期刊,2018(7):45.
[2]陳月華.初中班級管理行動研究[J].中學講壇,2017(8):58.
[3]黃富榮.優化班級管理,發展學生主體性[J].數學教研,2016(9):85.
[4]黃國華.初中班級管理研究[J].班級管理,2016(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