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蘭
作 者:[荷]格特·比斯塔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8-02
定 價:54.00
教育有風險嗎?毋庸置疑,任何一次教育干預都可能存在風險。一個不恰當?shù)膭幼鳌⒁粋€不經(jīng)意的眼神,都可能成為風險的來源。面對教育的風險,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建議教師們讀一讀荷蘭著名教育哲學家格特·比斯塔的《教育的美麗風險》。
該書中,作者圍繞教育的風險問題,針對7個教育主題——創(chuàng)造力、交流、教學、學習、解放、民主、精通——進行了批判性討論。作者認為,教育的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所有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更何況教育是人與人之間交流,而各人的想法存在差異性,這是導致教育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面對教育風險,有些老師會選擇逃避甚至漠視。針對這一問題,作者提出教師應當接受這種風險并視其為“積極事物”,這樣才能產(chǎn)生“名副其實的教育”。也就是說,真正的教育不應逃避風險,而應正視風險,不僅要正視更要探索應對之法,這正是該書的核心觀點。
既然教育的風險不可避免,需要教師正視,那么風險可把握嗎?答案是肯定的。教育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在交流過程中會產(chǎn)生諸多不確定因素,而這些不確定因素就是我們把握風險的“點”。何為“交流”?該書第二章第一部分引用杜威的理論認為,交流不僅只有“發(fā)出”和“接收”這兩個過程,還有意義產(chǎn)生的過程。也就是說,在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一方發(fā)出信息一方接收信息這么簡單,其中還包括了信息接收者如何理解信息。舉例而言,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或許只是無意間看了學生一眼,對教師而言這一眼本身并沒有什么意義,但在信息接收者學生眼中或許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有些學生甚至可能會認為那是老師對他的“嘲諷”。認識到這一點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就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盡量從自己身上發(fā)出積極的信息,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教育風險的問題。
教育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也是一件很平凡的事。在完成這件事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風險,教育者需要正視、把握這些風險,并探索一些有效的應對方法,這樣教育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該書圍繞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問題,通過充滿激情的語言和貼近教學實際的案例,探討了創(chuàng)客教育如何與數(shù)學課、歷史課、生物課等傳統(tǒng)學科融合的問題,提出了重新構建課堂資源、培養(yǎng)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能力的方法。([美]道格·約翰遜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定價為33.00元)
該書圍繞課堂管理的問題,精選了307個案例,通過逐一對各個案例進行分析提出了307個解決策略,幾乎涉及課堂管理和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這些策略對于教師開展教學具有很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對于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也十分有益。([美]羅森布盧姆·洛登等著,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定價為34.00元)
該書展示了多位名師的課堂引導藝術,總結(jié)了情景引導、課件引導、提問引導等課堂引導方法,為廣大教師提供了高效課堂的引導藝術范式。書中既有理論闡釋,又有案例分析,每篇案例之后還附有專家點評,能使讀者對名師的教學方法領會得更透徹、更深刻。(鄧濤主編,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定價為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