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萍
摘 要:只有讓地理教學回歸生活,讓地理的精彩在生活中展現,才能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符合“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關鍵詞:地理;生活;興趣
地理是一門關乎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多元化學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無不與其有著密切的聯系,地理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由于初中地理學科不參加中考,如何喚起學生對它的重視,是當前地理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只有讓地理教學回歸生活,讓地理的精彩在生活中展現,才能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符合“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的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因此,讓地理知識回歸生活成為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下面簡單談談我在教學中將生活現象、生活元素融入地理教學的幾種途徑。
作為地理教師,要事先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學生需要什么,盡量傳授所需,而不是灌輸考試所需。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翁,有經驗的地理教師能激起學生對生活中地理知識的渴望,積極啟發誘導學生主動思考,形成師生角色的互動,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快樂,從而彰顯地理課的實用性。
要做到以上所述,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備課。
作為一名多年的地理教師,在講課的時候,總是盡可能地找到與本節課生活中相關聯的地理知識,在課堂上巧妙運用,把地理知識融入生活,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比如在講“海陸變遷”一節時,首先用多媒體展示汶川地震、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的視頻和圖片,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畫面立刻引起學生的注意,觸動他們年幼的心靈,這時再導入課題開始講解,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動提問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發生同樣災難的可能性,從而引發思考,知道海洋和陸地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地運動著,一旦它哪天不開心了發點兒小脾氣,便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沉重打擊。在講全球氣候變暖時,聯系每個人熱了都會出汗,那么地球熱了會不會出汗呢?地球出汗會導致什么后果呢?這樣做,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在講海陸熱力差異時,讓學生聯系自己夏季中午和晚上去河邊洗腳的不同感覺,就會得出海洋陸地的物理性質不同造成了熱力差異,這樣既突破了海陸吸熱放熱的快慢問題,又使地理知識回歸生活。
當然,課上不能只是舉例這些現象,還要把美食帶到課堂來,在這個“吃貨”橫行的年代,同學們對美食的興趣正持續發酵,我便把世界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美食圖片展示給學生,還會借鑒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遠方的家》,選取與當堂課相關的視頻進行播放。例如日本的生魚片、壽司所以好吃,離不開它獨特的海洋氣候和缺乏陸地植物食材的環境;歐洲西部的牛羊肉和奶制品豐盛美味,主要原因是那里的水草豐茂,更適合牛羊生長;印度的手抓飯吃相不雅,卻是當地人不可多得的佳肴等等。讓學生饒有興趣地學習,分析美食與自然條件的關系。一堂課上得活色生香,學生課后仍意猶未盡。
光吃還不夠,玩也是必不可少的。說起這個話題,同學們一向熱情高漲,反映最多的就是電腦、手機游戲。我便用地理知識引導他們,說明為什么印尼巴厘島適合旅游,泰國曼谷的市場在水上,挪威的午夜可以看太陽,阿爾卑斯山能滑雪;夏威夷群島是潛水的天堂;歐洲人喜歡地中海的沙灘陽光等等。話題引到這里,我便讓學生發揮所學,列舉哪些地方適合更有趣的運動。學生將不同地域的交通工具也帶上了,什么亞庫特人的狗拉雪橇、孟加拉國的船舶,印度的火車,沙漠中的駱駝,南極地區的破冰船、威尼斯的貢多拉……回答五花八門,但都能符合地理學科的知識要點,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關于住的方面,讓學生把收集到的世界各地的民居展示出來,例如:北極圈附近的冰屋、阿爾卑斯山上的石板屋、太平洋島國的棕櫚屋、東南亞的高架屋、黃土高原上冬暖夏涼的窯洞、福建客家的土樓;新疆的晾房;日本木制的房屋,青藏地區的碉房、非洲的茅草屋、上海的高樓大廈、阿拉伯半島的帳篷、內蒙古的蒙古包等等。這時氣溫、降水與民居的關系就被學生記住了——原來,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們都要依賴當地的自然環境來生存,這都是人類智慧的體現。
同樣的道理,世界各地的服飾也是千差萬別的。比如印度的莎麗輕盈艷麗;俄羅斯的毛皮服裝厚重保暖;日本的和服由漢朝服飾改良而來;阿拉伯半島的貝都因人穿著寬大的袍子;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們都喜歡斜穿著藏袍、黃土高原的白羊肚頭巾、蒙古族的長袍等等,地區間由于氣候的不同,造成了人們衣著的巨大差異,也才有了如今如百花爭艷般的服飾文化。
一堂課在輕松的氛圍中很快就接近尾聲了,家庭作業也是教師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我常常在想,如何能不讓孩子們在繁重的作業中消磨掉對地理學科的喜歡呢?這一點,電視紀錄片幫了我不少忙。就在剛剛過去的寒假,我布置的作業除了復習上冊要點外,便是觀看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一帶一路》,如果時間有富余的同學,還可以收看記錄片《地理中國》《航拍中國》,以提前預習世界地理知識。我還利用現在國家重視家庭教育的機會,倡議同學們跟父母一起出門旅行,去一個遠方的風景區或者城市,回來把自己記錄下的當地美食、美景分享給大家,這不僅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更是個跨學科學習的好機會,還能在愉快的氣氛中加深親情,讓學生的地理知識真正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地理是一門距離我們生活最近的學科,時時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小到出門穿衣戴帽,大到民族興盛富強,都離不開地理知識的積累與豐富,讓地理知識回歸生活,用生活的理念進行教學,使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融為一體,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還能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