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 要:新時代呼喚新的教學改革,實現新課標的新要求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是達到創新課堂的便捷途徑,是現在新課程所提倡的比較有效的教學形式,它通過構建小組、合作學習、平等互助、課堂評價來建立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學習模式,可以達到讓教師少講授而學生多訓練又快樂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合作學習;小組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新課程所提倡的比較有效的教學形式,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去完成共同的任務,分工明確的互助性和互動性學習。合作學習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以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學習,利用合作與交流促成學生學習知識、交流情感的教學模式。在小組活動中可以自主學習,也可以相互討論,自主學習是小組討論的前提,群體合作能促進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
合作學習倡導全體參與、互相幫助、反對歧視、注重集體、團結合作、求同存異這樣一種學習模式,對于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來說是十分有效的。
一、學習小組的建構
根據課堂的要求和學生特點,在初中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組建的學習小組是否合理是小組合作學習能否成功的前提,合適的小組構建體現了對每一個學生的尊重。我在開學時,會對學生進行一次語文學習水平的摸底,然后根據摸底的結果,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業水平將全班分成八個合作學習小組,每組六至七人,小組成員的分工明確,有組長、副組長,有評分員,有記錄員。整個小組在一段時間之后角色可以互換,使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崗位上得到鍛煉,也可以在小組合作中發現學生的優勢與閃光點。另外,學習小組有延續性,但也有靈活性,既要保證一個小組能較長時間地合作學習,又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整合。
二、創新合作學習形式,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
班級中總會有好的層次的學生和中等層次的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形式讓這些學生開口,參與到小組合作中應該問題不大。但是,最難以打開心門的卻是一些學困生,他們不愿意動腦、不敢開口、不敢回答問題,久而久之,這些學生會成為被遺忘的角落,被邊緣化。小組合作學習的團隊性和互動形式,可能會讓這樣的學生更好地參與進來。
1.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讓學生逐漸進入角色
我在開始上課前幾分鐘會安排各小組就一個主題進行小型演講,讓學生自由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就讓更多的學生有發言機會,小組發言后派代表全班總結發言。例如,在學完九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之后,有一個學習活動“君子自強不息”,在組織這次活動之前,我首先讓學生就教材中提出的三個活動進行組內交流,然后要求小組成員先合作完成第一個和第二個活動,即先認識“自強不息”的內涵,然后尋找自強不息的人物,在完成這兩個活動的基礎上,以“自強不息”為話題組織了一次演講活動,由小組選派出語言表達能力最強的學生上臺演講,進行小組PK賽。這種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下一步教學活動打下基礎。
2.采取合作預習的形式,豐富學習新課的知識面
老師開始新課前先把預習的內容用導學稿的形式告訴學生,讓小組同學分工合作查閱生字詞、預習課文或課文注釋,并查找與課文相關的寫作背景、作者資料等,經小組討論將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做成一份組內筆記,然后帶著問題聽老師在課堂上講評。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雪》時,我不但要求學生預習課文,而且要求他們去了解毛澤東及其代表詩作,學生經過課前的預習,不但煥發出了極大的學習熱情,而且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有些同學甚至將自己感興趣的毛澤東的其他詩歌也背了出來,學習效果非常好,有時小組遇到的問題也被其他小組解決了,既減輕了老師講解的負擔,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3.用合作表演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教學內容中有豐富的供表演的內容,如朗讀詩詞、文段中的對話、心理描寫等,對學生來說語文課堂的表演活動是非常受歡迎的,可以使乏味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表演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一人扮演一個角色;有時是即時的表演,學到哪兒表演哪兒,有時是有準備的表演,服裝道具化妝都可以用上。如在學習《唐雎不辱使命》這一課時,因為有許多人物的對話描寫,所以我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學生在組內經過角色分配、預演、排練等,將秦王的霸道、蠻橫和唐雎的從容、鎮定表演得惟妙惟肖,表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使學生勇于表現自己,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更激發了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4.通過小組分工合作,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
在古詩詞教學中,我讓學生分組歸納總結詩詞朗讀的情感、語氣、停頓、語速等。如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分組提出建議,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討論后覺得有不同的語氣和情感表達方式。然后,鼓勵學生用自己小組總結的方式朗讀。經過這種方式加工錘煉后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印象更深、理解更透。
5.通過完成作業合作,顯現小組學習的團隊合作能力
以前的語文作業多數是用書面形式由學生單獨完成,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多種作業形式。例如每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有一些需要學生合作才能完成的作業。在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精神,讓學生掌握了通過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和智慧,體驗到學習是快樂的、作業是快樂的。
6.通過小組先進與后進搭配的方式,轉化學困生
班級的學困生是教學中的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全班均勻分組的基礎上,每個小組再配對搭配,一個優生搭配一個學困生,給學困生訂立目標,給優生布置任務,鼓勵學困生主動承擔小組的活動和問題的回答,對于學困生取得的進步,合作小組都可以享受加分的獎勵。在獎勵機制下,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困生的轉化變得容易了。
7.建立合理競爭機制,增強小組合作的責任感
小組合作學習提倡小組間展開競爭,競爭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各小組在每堂課都設置好100分為基礎分,對教學中遇到的重點和難點設置一些必答搶答題,答對給10分,答錯扣10分。每個星期進行一次小結,每個月進行一次總結,對于優勝的小組予以適當的獎勵。經過一段時間調整,發現教學中的許多行為都可以用來競爭,比如用比賽的方式來背誦剛學完的古詩詞、用挑戰其他小組的方式來做一些題。在競爭中,每個小組的同學無不小心謹慎,認真仔細,全情投入,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
8.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寫作,讓寫作文變得有趣
寫作課因為用時長,書寫量大而變得有些乏味。在安排學生寫《我的老師》時,我布置了三個步驟:①確定一個最想寫的老師;②討論作文的開頭,并安排一個人寫;③每個人寫一段這個老師的故事,把故事組合起來;④每個人寫一段結尾,找出一個最好的。把上面文章組合起來進行修改,變成這個小組的作文。由于有了每個成員的參與,所以每個人都認真寫作,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三、以平等的教學理念引導小組開展合作
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就是,建立一個平等的學習平臺,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很好地解決老師主觀上對學生的偏見,老師或有或無地會對成績較好的學生關照一些,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忽略一些。但是學生之間沒有這樣的偏見,同學之間是平等的,他們不會因為某個學生成績的好壞,而采取歡迎或排斥的態度,為了體現平等的教學理念我用了下面的方法指導小組的合作。
1.創設具有層次性的問題,使小組的成員在討論時人人參與來實現學習上的平等
問題從簡單開始,層層遞進,一環套一環。這樣的設計可以讓程度比較低的同學有機會參與小組討論,當更難的問題出現時,由于參與了前面問題的討論,學困生也不會不知所云,能跟得上其他同學的步伐,這樣的設計對學困生是平等的。
2.創設“爭辯型”問題,在小組討論時人人有所思、有所辯,通過這個方式來實現學生發表觀點的平等
小組合作學習最有生機和活力的特點就是討論和爭辯,沒有討論和爭辯的小組合作是假的小組合作。思想的火花只有在心靈的碰撞中才會產生。老師應該利用一切時機設置可以爭辯的問題,讓小組內部成員進行爭辯,或者讓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爭辯。爭辯中每個人都可以有平等的機會發言,每個小組的發言都值得聆聽。
3.創設“我有問題問老師”環節,來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
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一般是老師問學生答。從來沒有學生會懷疑老師,更少學生會有這種質疑提問老師,小組學習中設置這個環節,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不會讓學生成為知識被動接受者。為了提高提問質量,我會設置小組最佳提問獎,獎勵經過小組討論,提問質量高的小組。
四、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
1.評價形式
最基本的是老師對小組的評價,除此之外還有學生自主評價、小組之間的評價。最及時的就是當堂評價,可以用到口頭評價、計分評價、書面文字評價等。各種評價靈活運用,相互結合,使小組合作學習充滿活力。
2.注重過程
學生可能比較注重結果,但是老師要注重過程,比如設置預習、討論、提問、解答、作業五個過程進行評價,學生就會明白,在每個學習過程中都要專心致志、不能松懈,否則評價結果可能就要落后于人、落后于別的小組。
3.知識評價與能力評價結合
基礎知識是開啟能力的鑰匙,對語文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評價是必要的,但是不要成為唯一的。比如會讀會背誦會理解一首古詩是基礎知識,而會模仿會寫古詩就是一種能力了。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將高分給通過討論解決問題的小組,與學生單獨解決問題相比,前者的價值大,更能體現能力。
4.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
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階段性或者年終性獎勵應該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物質獎勵主要是文學書籍、學習用品等,精神獎勵主要是獎狀、小紅花、小紅旗等。適當的獎勵可以讓學生持續積極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語文教學的課堂模式很豐富,小組合作學習只是其中的一種創新和嘗試,其目的是把學生教好、讓學生學好。筆者只是拋磚引玉,相信更有效率的課堂學習模式已經在路上了。
參考文獻:
[1]袁濤,崔紅霞.論合作學習策略[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3(2):74-77.
[2]何志學,何君輝.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2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