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鋒馳
摘 要: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是語文教學中應當關注到的,山區高中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時間短、閱讀格局小,教師需要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加速推動校本教材的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靈活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實現山區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山區高中;語文;閱讀習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閱讀,使感情得到熏陶,使思維得到啟迪并且能夠得到審美的樂趣。但是在近年來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將閱讀的意義框在了應對考試中,對于學生的終身閱讀習慣的關注明顯不足,與閱讀教學的意義漸行漸遠。由于受到功利性教學、社會閱讀環境、家庭閱讀環境及學校閱讀環境的影響,當前的山區高中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實現學生閱讀的發展,本文針對此展開探究。
一、山區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的現狀
1.閱讀興趣不高
學生閱讀興趣不高,也是近年來閱讀教學問題頻現的原因,究其內核,在教學中,教師更多的關注到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閱讀意義的傳遞,教學中未能充分體現出閱讀的人文性。學生閱讀中,存在著明顯的任務心理,很難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其實這也與教學中過于刻板地要求學生去記住某些知識和主題有關。如學習《雨巷》一詩時,部分語文教師過于刻意地要求學生將對“丁香姑娘”的追求理解為對革命的追求,忽視了少年少女的心理。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刻板的教學逐漸消磨。
2.閱讀時間較短
閱讀時間比較短,是高中階段閱讀面臨的一個較為嚴峻的考驗。高中階段學生課業壓力增大,需要應對各學科大量的學習任務,除此之外,在學習中,學生的壓力也大大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對于閱讀的理解以及應有的態度逐漸降低。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的閱讀耐心以及心情等逐漸降低,加之時間較少,能夠真正用心坐下來閱讀的人逐漸減少,很少高中學生能平心靜氣地去閱讀。
3.閱讀格局較小
閱讀格局較小,是近年來語文閱讀教學的新問題。從整體上而言,閱讀本身不應局限于語文學科中,其對學生未來發展以及終身成長都產生著影響。閱讀格局決定了學生的發展,但是近年來,學生明顯地將更多的關注投射到學科知識上,并帶有一定模式化,但是卻忽視了對于文本、讀者、作者、世界的閱讀四要素的關注,圍繞考試的訓練式的閱讀盡管在開始養成閱讀能力之前能夠對學生閱讀的方向進行引導,但是在較長周期中,尤其是高中學生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此時這種閱讀不能給學生更為宏觀的閱讀體驗。格局的限制,使得閱讀的魅力被削弱、學生的閱讀關注點未能得到擴展。
二、影響山區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習慣養成的因素
1.功利性的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帶有明顯的功利性,不但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弊端所在,還是學生整個基礎教育學習階段的閱讀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進入高中之后,這種局限性又被進一步放大。高中階段,教師在教學中,也逐漸呈現模式化狀態,針對一篇閱讀文章,會讓學生分析主題、關鍵句含義、中心思想等,也正是這樣的模式化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制約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甚至違背閱讀教學本來的意義。盡管閱讀教學的功利性與當前的應試教育有著直接的聯系,但是語文教學工作者仍然需要進行必要的反思。
2.浮躁的社會閱讀環境
現代社會浮躁的閱讀環境對學生閱讀心理的形成、發展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首先,現代社會閱讀節奏極快、閱讀價值取向功利化,如在網絡閱讀時,網頁上會顯示,本文還有多少字數,還需要多少時間讀完,這樣促使閱讀者產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制約了學生對問題的深層次的思考。其次,網絡文學與自媒體準入門檻的降低及內容的消遣性影響了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相當部分的山區高中學生有網絡閱讀的習慣,準入門檻的降低使網絡文學與自媒體文章質量參差不齊,如內容的消遣性與娛樂性,使大多數網絡小說重視情節節奏的快速化,而忽視情節的邏輯性與主題的深度。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閱讀是消遣性的、是漫無目標的,其講求閱讀速度的快速化,無需也無法形成深層次的閱讀,也就無法在閱讀中養成正確的方法與勤于思考的習慣。
3.家庭閱讀環境的缺失
山區高中生家庭閱讀環境的缺失制約了其閱讀習慣的養成。山區高中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學生家庭經濟環境不佳,很多學生的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并且長期在外務工。一方面,經濟環境的窘迫導致了家庭購書極少;另外一方面,家長的文化水平導致了其無法對學生閱讀形成正確的認識與進行科學的引導。即使是部分來自城鎮的學生,其家長也欠缺良好的閱讀習慣,平時閱讀更多是看報紙、休閑雜志。家中主要購買教輔書和休閑書。這制約了山區高中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4.學校閱讀環境的影響
山區高中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其讀書習慣的養成也更大程度上受學校閱讀環境的影響。而山區高中學校對學生讀書習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閱讀硬件環境,其包括圖書館和閱覽室。學校圖書館的圖書數量少、種類少;所藏書籍內容陳舊,難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圖書館的開放時間不合理,往往是在上課時間開放,學生在短短十分鐘的課間無法完成借書。閱覽室使用效率低,學校沒有設置閱讀課或閱讀課設置不合理,往往整個年級統一設定某一節為閱讀課,這樣導致學生無法到閱覽室進行閱讀。二是閱讀的軟件環境,主要體現在學校沒有形成濃郁的讀書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從學校的宣傳工作重點看,一為高考服務,二是為德育滲透服務,最后是為各種檢查服務。很少在校園環境設計上考慮促進人人愛讀書的濃郁的讀書氛圍的形成。其次,學校開展各類讀書活動的積極性不夠高,無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無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培養山區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策略
1.全面推進高中語文閱讀的校本教材建設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發展,以人教版教材為例,除了標準的語文必修教材外,還增加了選修教材,學生可以選擇古文、現代文等不同文體的閱讀教學,可見,教學改革已經關注到學生閱讀素材的豐富,盡可能地增加學生的閱讀內容,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但是這樣的改革,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全面推進高中語文閱讀的校本教材建設,將更多優秀的,能激發學生興趣的閱讀文本引進課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總結歸納,為學生提供更豐富、更高質量的閱讀教材。
2.提升教師個人的綜合素養
提升教師個人的綜合素養,是對學生閱讀能力成長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在近年來的語文教學中,不僅學生閱讀時間比較少,教師閱讀時間也相對較少,這也在側面上影響了學生。閱讀是一個重要的人文環節,這是一個交流的環節,需要足夠的人文傳遞與滲透。語文教師是對學生閱讀影響較為重要的人,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一方面,教師閱讀興趣濃厚、閱讀范圍寬廣,能夠影響著學生,并在交流中將這種閱讀的熱情傳遞給學生,能與學生的閱讀產生交流,有助于促進學生閱讀的發展,將閱讀輕松化、自然化;另一方面,教師綜合素養的提高也必然有利于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每天抽出固定時間進行閱讀與思考,并且嘗試將這種閱讀的狀態傳遞給學生,鼓勵學生共同閱讀,實現閱讀的全面發展。
3.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環境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成立班級圖書角,圖書共享,彌補家庭閱讀環境的不足
山區高中學生大多欠缺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其中突出問題就是欠缺可供閱讀的書籍,成立班級圖書角,號召每個學生拿出5~10本圖書供大家閱讀,這樣便可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
(2)積極開展課外讀書活動,形成濃郁的校園讀書氛圍
學校要積極開展各種課外讀書活動,并做好相應指導,落實到位,形成人人愛讀書的校園讀書氛圍。首先,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的心理與認知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教學進度,制訂學期讀書計劃,一方面要提供具體書目,使學生明確閱讀內容,另外一方面,要積極采用各種方式確保讀書計劃能夠落實到位,如建立讀書微信群,用微信打卡小程序,每天檢查讀書進度,或者在讀書群中分享讀書心得。同時還要依托學生社團,如文學社、朗誦社等,積極開展作品交流、讀書心得交流,朗誦比賽及邀請老師開展讀書講座等活動,以形成氛圍、激發興趣。
(3)優化校園圖書館、閱覽室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首先山區高中要加大對圖書館的建設,及時補充更新圖書。在圖書的采購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與認知特點,選擇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圖書。
其次,要優化校園圖書館、閱覽室的管理,一方面要簡化圖書的借閱手續。另外一方面要靈活優化校園圖書館、閱覽室開放時間,增加課后、周末的開放時間,提高使用率。此外,還可以參照閱覽室的可容納人數及教師任教班級的人數靈活安排閱讀課的時間,提高閱覽室的使用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4.靈活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推進閱讀教學發展的重要環節,學生應當如何閱讀,當然不能僅僅依賴于教材,而是需要更為豐富的閱讀體驗。在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
(1)創設問題情境,以疑帶讀
老師布置讀書任務時,要善于設置問題情境,針對不同的文本特征,結合學生的閱讀基礎,或提出問題或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更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
(2)發起小組讀書交流,形成頭腦風暴,互助互補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布置統一讀書任務,并發起小組讀書交流,不同的同學就內容、思想、形式、感悟等多個方面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在交流中形成頭腦風暴,實現閱讀的二次思考,形成更全面、更有深度的認識,從而促進表達能力與閱讀能力的提高。
(3)布置讀寫任務,邊讀邊寫
讀與寫是不分家的,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閱讀的積累,將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同步發展,如在閱讀一部作品后寫出自己的感悟,在閱讀之后進行知識的積累等,這些都是當前閱讀中需要關注到的,嘗試以創新的形式,將閱讀與寫作結合,才能切實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不僅僅關系到教學任務、考試結果,還與學生的未來發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相應的聯系,教師應該結合山區高中情況,采取有效的策略,促進山區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1]覃愛平.淺談如何激發農村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6(5):91-92.
[2]馮蘭珍.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及對策[D].蘇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