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德歲
1??神奇的高科技生物
《動物世界奇遇記》的作者湯波博士,一直從事動物生物技術研究,包括體細胞克隆技術、基因工程技術和最近發展起來的基因編輯技術等前沿技術,如今在中國農業大學國家動物基因研究中心工作。
“作為生物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員,我時常為這些前沿創新成果感到興奮不已,更驚嘆于科學家的奇思妙想,希望能將這些前沿生物技術創造的神奇動物以及科學家的所思所想介紹給讀者。”談到創作本書的初衷,湯波如是說。
動物世界因為科技發展正在發生一些神奇的變化:經過遺傳改造后,原本普通的雞、山羊或兔子,竟然能源源不斷地生產患者急需的救命藥;原本普通的獼猴,竟然能精確模擬人類疾病,為人類篩選藥物;原本普通的豬,有望為人類訂制可移植的器官;甚至借助體細胞克隆技術,已滅絕數千年的猛犸象都有可能復活……
以上內容都是《動物世界奇遇記》中的內容,看上去似乎有點像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但確實是近些年不斷涌現的動物生物技術前沿創新成果,也是在世界上發生過的事。
2??科學也可以很好“讀”
湯波告訴筆者,剛開始構思《動物世界奇遇記》的時候,只是想將一些有意思的高科技動物羅列出來,不過很快卻發現,這些高科技動物誕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創造它們的科學家都各不相同。
《動物世界奇遇記》一書分為25個章節,講了25個故事,談到內容選擇方面的標準,湯波介紹說自己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選擇:一是選取具有深遠影響的原創成果,如體細胞克隆青蛙的誕生顛覆了人們對于生命的認識,同時也促進了治療性干細胞技術的發展;二是從《自然》《科學》和《細胞》等權威雜志公開發表的科研成果中選取題材,如用于異種器官移植的基因編輯豬和人豬嵌合胚胎等成果分別發表在《科學》和《細胞》雜志上;三是選取已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高科技動物,比如生產重組蛋白救命藥物的轉基因山羊,快速生長型轉基因三文魚;四是選取青少年感興趣的題材,比如猛犸象復活等。
除了介紹科技成果本身之外,本書還加入了文化元素,讓故事更具可讀性。第五章《荷蘭玉兔搗藥忙》,就介紹了能生產救命藥的荷蘭轉基因兔。湯波告訴筆者,科學家將表達人源蛋白的基因轉入兔的基因組中,這些轉基因兔會在乳汁中分泌重組人源蛋白,以治療一些致命的遺傳性水腫,這種重組蛋白藥物是最近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第二例源自轉基因動物的醫藥產品。
“而大多數青少年都知道關于嫦娥奔月和玉兔搗制長生不老藥的中國神話傳說,于是我從唐小迪一家在欣賞倫敦夜景看到明月展開,先講述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簡要介紹人類登月的歷史,以突出科學家勇于創新的主題,而玉兔搗藥的神話故事也被科學家變成了現實,從而自然引出生產救命藥的轉基因兔的故事。”
3??趣味性與啟發性
中科院院士楊煥明、蒲慕明,北京大學教授饒毅、科普作家史鈞等都對《動物世界奇遇記》給予了高度評價。諸多反饋之中,最讓湯波感慨的是自己女兒的反應。“她拿到書后花了兩個晚上就讀完了,跟我說‘故事太少了,看得不過癮,然后過幾天竟然能給其他小朋友講猛犸象是怎么復活的。”
談到好的科普圖書的標準,湯波認為要兼顧科學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同時要有啟發性。從2015年底開始科普創作之時,他就不斷以此為目標來進行寫作。從開始的一個月1篇,發展到現在每月4~6篇,在《南方周末》、“知識分子”“果殼科學人”等媒體平臺上均有作品刊出。
如何讓青少年對這些科普作品更感興趣呢?湯波透露,自己的一個訣竅是要在寫作中將前沿創新故事與青少年朋友喜聞樂見的神話故事、動漫形象等融合在一起。“比如介紹吐蜘蛛絲的基因工程家蠶時,將其比擬成漫畫英雄人物蜘蛛俠。”
在創作《動物世界奇遇記》一書時,他還特別邀請《我們愛科學》和《科學24小時》的兩位青少年科普資深編輯對文字進行把關和潤色,力求符合青少年的口味和欣賞水平。在出版之前,將初稿給一些青少年閱讀,“包括我女兒,看看他們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再修改完善”。
湯波告訴筆者,他正在撰寫第二本科普書《生命的奇跡》,在新書中將進行另外一種嘗試,用扣人心弦的故事來講述一些重大前沿醫學突破是如何鑄就奇跡的。湯波希望能通過這部書,“讓讀者在看故事的同時了解前沿科學進展和科學家的貢獻,同時增強人們戰勝病魔的決心和信心”。
達爾文首先是地質學家
長期以來,達爾文的名字是與《物種起源》和生物演化論密不可分的。自然而然,一般人心目中的達爾文,當然是偉大生物學家的形象了。此外,由于他自小就癡迷于收集昆蟲標本,尤其是在劍橋大學讀書期間,更是迷上了甲殼蟲;因此,他作為昆蟲學家的名聲也很大。圈子里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有一次,達爾文走在路上抓到了兩只過去不曾見過的甲殼蟲,即新的種類,便抓到后一手握著一個。后來,他又發現了一只新類型,于是只好把右手里的那只暫時放在嘴里,彎腰去抓第三只。誰知嘴里那只甲殼蟲突然從屁股里射出一股液體,味道極難忍受,他不得不把它吐出來。結果,第三只也乘機溜走了,只剩下左手中的那一只,這令達爾文十分沮喪。總之,一般行外的人并不了解,達爾文不僅是地質學家,而且是相當杰出的地質學家,他首先是以地質學家成名的。他的《“小獵犬”號科學考察記》早于他所有的生物學著作,率先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