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上述重點難點,廣州交警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廣州調研時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要求,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控大與減量并重”為目標,落實省公安廳“滴灌行動”,深入開展交通綜合治理攻堅戰,突出精細管理、精準治理,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創新推出交通安全“一個平臺、一項機制”,探索出城市交通安全“網格化管理+大數據治理”的“廣州模式”。
一個平臺即“四標四實”網格化精細管理平臺
為破解城鄉結合部事故預防難題和貨運車輛管理難點,廣州交警貫徹落實公安部“強自身”和“借外力”并重的要求,抓住全市開展“四標四實”(標準作業圖、標準地址庫、標準建筑物編碼和標準基礎網格;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和實有設施)專項行動契機,主動提請建設廣州市城鄉結合部交通管理子平臺——交通安全“四標四實”網格化管理平臺,形成對城鄉結合部全覆蓋的交通安全閉環運作體系,以此推動市、區、街鎮三級責任體系的落地見效,營造共建共治共享交通安全治理格局。
構建網格化閉環運作體系
利用“四標四實”平臺中的數據融合共享、網格員采辦案事件、系統推送反饋治理事件等功能,實現交通安全綜合治理由“各自為政”向“閉環運作”轉變。
打通數據壁壘。“四標四實”平臺匯聚全市35個職能部門、11個區政府、33個警種1500萬個城市管理信息數據,實現人、車、路、企業、環境等200多萬個交通元素數據與城市管理信息數據的深度融合、共享互通。
劃分專業網格。在全市272個“城中村”地區,依據交通要素、管理元素的分布情況,劃分出650個交通安全專業網格,組織由警、保、民、企、村等5支力量組成的6300名專業網格員,每日開展交通巡查、隱患排查等18項網格化管理工作,打造成“一格多員、一員多能”的流動式、升級版城市“兩站兩員”。
形成治理閉環。專業網格員發現隱患后按照“采辦分離”的原則,依托“四標四實”平臺推送至交通安全責任單位開展綜合治理,形成“網格巡查—發現隱患—信息上報—系統分發—流轉處理—反饋結果”的管理閉環。辦理效能通過“12345”市政府督查系統督辦,今年以來累計跟蹤施工監管、隱患治理、設施完善、違法整治等交通綜合治理事項2.2萬宗,實現各責任主體職責可視化、可追溯。
搭建網格化預警研判平臺
依托“四標四實”平臺預警研判模塊,形成了交通事故數據驅動、研判先導、圖層作戰、前置預防的新模式,實現了“傳統研判、事后預防”向“多維量化、前置預警”的轉變。
多維度數據建模。研發出集13項指標于一體的交通綜合評價指數平臺,由原始數據參照基數通過算法推導出標量數值,用于衡量原始數據在其所屬維度的相對表現。通過對城鄉結合部各專業網格的安全治理指數進行評分和排名,改變了傳統“四項指數”分析研判模式,促使事故研判更加科學精準。
動態化預警研判。對網格內所有事故、違法等信息進行歸類設置積分,發生相關安全指數事件進行相應的加分,當單位網格內的積分達到某一閾值時,系統自動預警并產生治理事件分配給責任部門跟進整治,整治完成后系統自動減分解除預警,目前已生成13.5萬個精準研判數據,推送6.5萬個精準治理方案。
全要素隱患清零。依托交通綜合評價指數綜合研判結果,通過對城鄉結合部人口年齡分布、交通方式、交通違法、居住地址、實有設施等“四標四實”數據的對碰分析,實施精準宣傳教育、精準隱患清零。今年以來通過開展“百日寧鷹”隱患清零行動,排查治理交通安全隱患道路354處,駕駛人換證率和車輛檢驗率、報廢率均達99%以上。
夯實網格化綜合治理支撐
依托三級預聯辦實體運作體制和“聯合督導、預警函告、約談提醒、深度調查、掛牌督辦、責任考核”六大機制,推動交通綜合治理落地,為“四標四實”網格化管理工作見效奠定堅實基礎。
黨委政府強力推動落實。廣州市委連續兩年將“四標四實”網格化管理列為重點工作,市聯席會議連續17年高標準運作,組織11個區、16個職能部門、170個街鎮上下聯動,推動市、區、街鎮三級預聯辦實體化、網格化運作。
成立“8+N”工作專班。由公安、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城管、教育、衛生、住建、廣州交投集團等8個部門、企業和相關部門組成全市道路交通安全“8+N”工作專班,推動三級預聯辦常態化開展研判分析和網格整治。
建立“1+4+企業+N”工作模式。由鄉鎮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統籌當地交通管理工作,履行綜合協調、督導檢查、指導考核等職責;依托交警中隊、派出所、路長、交通安全勸導站“4支力量”,開展交通管理具體工作;督促客貨運輸、物流等“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發動農機站、公路養護站、保險公司、保安公司等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及城鄉結合部交通管理,確保將城鄉結合部交通安全網格化治理責任落到實處。
用足考評倒查手段。三級預聯辦推動6大機制落地,道路交通安全占安全生產責任制考評20%,城鄉結合部考評比重進一步提高,全面壓實各主體責任。特別是全力組織開展對11類亡人交通事故深度調查,部局成都會議以來共完成789宗事故的深度調查,其中刑事立案45宗,采取強制措施60人,追究11個行業96家企業從業人責任,為網格化管理的落地見效起到關鍵作用。
壓實網格化共建共治責任
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借助社會力量開展共建共治,充實網格作戰的力量和覆蓋面。
壓實貨運企業主體責任。依托三級責任體系劃分企業責任網格,在廣州市600多家重點運輸企業建立“兩提示、三把關、四聯動”工作機制,并逐步向全市運輸企業推廣。今年累計檢查督導重點運輸企業2013家,發現問題1454個,發出整改通知書1369份,約談重點企業279家,抄告交通違法21.8萬宗,貨車事故宗數、亡人數同比下降13%、10%。
借助部門社會力量協同共治。先后與平安、人保財險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涉及15個交通管理工作領域,在城鄉結合部建立21個一類勸導站、服務站,配備勸導員、協保員126名;提請市公安局調動全市215個城鄉結合部派出所警力參與交通安全管理,共執法8.2萬宗;在48個城鄉結合部小學組建“警家校”護安保暢隊,打造街鎮、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交通安防體系。
一項機制即“125”大數據精準治理機制
為破解中心城區事故預防難題和“五類車”管理難點,廣州交警按照杜航偉副部長在重慶會議上“用好公安交管大數據,培育交管實戰應用引擎”的指示要求,精細化推動勤務運行模式改革升級,推出“125”機制,即“一個中心”,廣州交警大數據智慧中心;“兩大平臺”,DG大數據平臺和交通指揮綜合實戰平臺;“五張圖”,情報研判圖、指揮調度圖、勤務運作圖、警務督導圖、源頭管控圖,從而實現交通安全“情指勤督宣”全鏈條運行,城市交通安全精準治理。
以精準違法查緝提升整治效能
酒駕、假套牌等嚴重違法行為是中心城區主要事故隱患,廣州交警依托“125”數據研判,實施上圖精準發現和查緝。
精準打擊酒駕無證。依托DG平臺大數據分析,通過快速查處、周末夜查、異地用警、多警聯動等形式,利用卡口人臉識別模塊,與無證駕駛人員、酒駕人員信息碰撞,開展精準查緝和警示教育。2018年以來累計查處酒駕醉駕2.3萬宗,無證駕駛人員75人,打造了25個“零酒駕”街區,全市涉酒駕事故亡人數同比下降51.8%。
精準查控假套牌車。開展假套牌“鷹”系列行動,通過8個功能模塊對碰,對目標人車進行精準分析,全息掌握運行軌跡、出行規律、時空分布,并通過窩點追蹤打擊等13種技戰法實施精準布控、觸網打擊。2018年以來依托“125”機制查獲假套牌車近5000輛,“夜鷹”行動一次查獲112輛假套牌泥頭車,“云鷹”行動一月查獲544輛假套牌車,現場抓獲違法嫌疑人83名。
以精準勤務編制提升執法效能
中心城區交通要素密集、管理因素疊加,廣州交警依托“125”機制的勤務運作和警務督導功能,科學布設有限的警力,精準發力,破解城市交通勤務粗放滯后的問題。
勤務管理效能定性分析。通過民警執法、巡邏、接處警、隱患清零等工作信息的全面數據化掛圖分析,實現對勤務效能的全時空、全要素分析,日均篩查3560個勤務數據,實現從單一指標評判向綜合指標評判轉變。
勤務運作水平定量評判。通過事故、警情等數據與民警執勤執法信息的全面關聯分析,實現民警工作量表單化呈現上圖,全息掌握勤務工作存在異常的情況,日均預警提示并糾正10至15個異常勤務,實現警務督導從事后倒查向過程預警轉變。
勤務考核項目定向調整。通過綜合定性、定量分析,實時監測支隊總體勤務運作情況,進一步完善對各轄區交警大隊導向化、精細化、科學化的考核,將“完成量化任務為導向”轉變為“針對事故、擁堵等交通管理重點為導向”,指導監督基層一線科學布警、精準執法,倒逼整體執法效能、執法規范水平的提升,推動粗放型勤務向導向型勤務的轉變。目前一線民警日均巡邏管控里程上升15%,事故處理時長縮短23%,執勤執法的投訴信訪量下降36%。
以精準源頭監管提升管控效能
公交、出租車等傳統公共交通和外賣送餐、快遞物流等新業態交通,已成為影響中心城區交通秩序的兩大重要因素,廣州交警將“125”機制全面嵌入源頭管控環節,開展企業精準源頭監管,破解企業主體責任不清不實的難題。
重點企業精準“畫像”。依托全省大數據監管平臺“滴灌行動”,對公交、出租等首批23家安全隱患突出企業開展安全風險多維畫像、積分預警、網格管理,通過8類重點車輛數據碰撞,準確掌握重點運輸企業真實地址、位置分布及名下車輛違法情況,開展精準源頭監管。
新生業態精準治理。出臺《廣州市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管理規定》,搭建新業態車輛標準化管理體系,開展外賣企業“一人一箱一碼”非現場執法,對全市9家外賣送餐企業6.5萬個從業人員規范編碼,對騎手實行“一懲罰、二停工、三辭退”措施。依托快遞物流行業協會推廣5萬輛專用電動三輪車,制定配額管理等5大機制加強監管。今年累計查處2.7萬宗新業態車輛違法,同比上升243.9%,涉摩電事故數及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3.2%、8.7%。
以精準處置事件提升通行效能
中心城區交通事故、擁堵等事件難在提前發現,貴在及時處置。廣州交警實施“125”精準高效處置,破解重要敏感案事件發現慢、處置慢的問題。
高密度開展巡邏防控。堅持做大做強“羊城鐵騎”,通過近3年的升級換代,“羊城鐵騎”已由單一的巡邏管控發展成集排堵保暢、隱患治理、事故快處等7大功能于一體的尖兵力量,日均巡邏總里程超4萬公里,今年以來累計疏通擁堵點7.4萬處,處理輕微事故5.3萬宗,快撤理賠率達84%,實現了因現場處置不及時引發二次事故“零發生”。
高效率打通救援通道。會同市衛健委建設數字化交通事故傷者應急救治綠色通道,在重點事故、敏感事故多發區域布建51個醫療條件較好的交通事故傷者救援定點醫院,并與120急救中心共享事故發生地點、急救醫院地點信息,輔以摩托車滾動護衛和信號優先放行等措施,打通綠色救援通道。今年以來廣州市事故死傷比降至8.1%,創歷史新低。
高水平開展應急聯動。打造全國領先的智慧交通指揮中心,與氣象、水務等部門建立惡劣天氣進駐聯處機制,與應急、交通等部門建立重要時點交通安保聯動機制,完成惡劣天氣交通保障任務125個,圓滿完成敏感節點安保任務64個,實現了重要節假日期間大面積交通堵塞、惡性敏感事故“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