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指出,當前,全國城市地區重大交通安全風險總體可控,但也要清醒認識到,隨著城市化、機動化快速發展,交通安全風險隱患日益增多,城市交通事故預防工作不適應快速發展問題日益突出。各地要統一思想、提高站位,正視短板、認清形勢。
會議要求,各地要精準發力、集中攻堅,全力打好城市交通事故預防工作主動仗整體仗。要狠抓隱患治理,筑牢安全防線,做到細化標準、科學排查,挖掘數據、精準篩查,健全機制、閉環督查,完善陣地、把關攔查。要狠抓亂象整治,凈化路面秩序,治理亂點亂源、管控關鍵時段、常態嚴管亂象、重拳打擊禍端。要狠抓科技應用,助力智慧預防,助推決策部署智能化、預測預警智能化、執法管控智能化和事故處理智能化。要狠抓應急救援,暢通生命通道,提升死亡事故應急等級、健全快速救援聯動機制和完善事故救助保障機制。要狠抓宣傳教育,促進全民守法,創新推動宣傳教育“七進”工作,推進宣傳產品制作、融媒宣傳,強化精準宣傳、豐富宣傳內容、聚焦警示曝光。要狠抓深度調查,倒逼責任落實,完善調查機制、加強內部調查和典型調查,提升調查公信力,推進嚴格履職,增強源頭治理。
會議強調,各地要創新機制、統籌推進,不斷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治理現代化能力水平。要抓住機遇,趁勢而上,推動交通安全治理從“交警主導”向“黨政主導”轉型、從“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轉變。要完善頂層設計,推動壓實責任,建立健全“市、區(縣)、街(鎮)、社區”四級道路交通安全議事協調機構,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共治、公眾參與”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格局。要深化協同共治,匯聚工作合力,推動警保合作由事后聯動,向事前共治、事中共建前移,打造更加緊密的交通安全命運共同體。要夯實基層治理,推動示范引領,堅持和發揚“楓橋經驗”,推動交通安全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向源頭前移。要統籌重點工作,借力借勢推進,堅持一切工作以安全為首要,狠抓責任落實,不斷推動完善城市交通安全治理體系。
優化城市道路交通組織讓交通更有序 讓出行更安全
5月30日,公安部交管局在四川成都召開全國城市道路交通組織優化工作現場會,就開展城市道路交通組織優化年活動,加強城市交通組織優化工作進行部署推進。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門立足我國城市交通的發展現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高效利用道路時空資源,優化重塑交通結構,支持促進綠色發展,智慧引導出行停放,努力讓城市道路交通更有序、出行更順暢更安全。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需求越來越高,但由于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城市交通資源約束日益明顯,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道路交通組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要充分挖掘現有道路資源,在法定通行規則的基礎上,對路口、路段、區域道路的空間資源、時間資源以及通行權進行合理配置和優化調整,合理引導交通需求,均衡時空交通流量,提高通行能力,破解城市“停車難”“停車亂”問題,緩解交通擁堵。
會議強調,要以減少城市交通事故為目標,規范交通流線和設施設置,嚴查容易致亂致禍的重點車輛、重點違法,讓出行更安全。要聚焦常態擁堵區域,保障剛性出行需求,兼顧非常態交通需求,分類施策改進工作,便利公眾出行。對學校、醫院、商圈、景區等常態擁堵區域,要多措并舉緩解擁堵。對節假日、大型活動、占道施工等情況,要不斷改進交通組織形式。要平衡好治污、緩堵和物流的關系,優化貨車通行管控,解決貨車“進城難”問題。
會議要求,要推動發展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大力倡導綠色出行,優先保障行人、非機動車和公共交通通行權益。要貫徹“以人為本”“完整街道”理念,推動加強步行道系統建設,科學設置行人過街設施,構建安全、連續、舒適的城市慢行交通體系。要維護非機動車通行路權,鼓勵鋪設彩色路面、完善機非隔離設施,合理確定共享單車、公共自行車投放規模和停放區域,打通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要科學規劃公交專用車道和專用時段,推進公交優先信號設置,加強對違法占用公交專用道行為的執法力度,保障公交運行速度。
會議指出,要把大數據作為推動交通組織優化工作的大引擎,實行“用數據研判、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監督、用數據創新”的交通組織應用模式,拓展“數據研判+交通優化”功能,創新“數據研判+信號控制”應用,提升“數據研判+出行誘導”能力,推動智慧化控制交通、信息化引導出行。
城市交通管理治理新經驗
依托科技手段治理交通秩序
比如行人闖紅燈、違法鳴笛抓拍以及一些二次識別的技術與運用。廣州的鷹眼,重慶的獵鷹,這些技術為重點車輛的監管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上海、濟南、南昌等城市采取人臉識別技術,查處非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違法。
不斷優化交通組織設計
各城市交警發揚工匠精神,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交通工程技術,全面優化城市區域路段,路口交通組織,努力把空間布全,把時間分配到最優,把每一個路口,每一條道路的通行潛力發揮到最大。
構建動態交通智慧化管理體系
杭州運用大數據建設城市道路智慧制度工程;武漢整合了全市兩萬多路視頻監控并且接入了交通、保險、城管等11個部門的信息,運用警務魔方進行交通的調控和管理;重慶等地初步建成了大數據分析研探平臺,并且運用RFID技術對公交優先、貨車通行進行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