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
近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表明我國社會在不斷發展,科技水平在不斷提高。然而,道路上行駛的汽車越來越多,也讓交通環境變得愈加復雜,交通事故頻繁發生。有時可能由于司機或行人的一個疏忽就會造成車毀人亡的嚴重后果。車禍,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非常沉重的打擊,很多家庭的“頂梁柱”在事業蒸蒸日上時,因車禍不幸離去,留下了孤兒寡母。如果孩子尚未出生,父親卻遭遇車禍離開人世,其留下的遺腹子能否和其他需要被撫養的人一樣獲賠撫養費?如果能獲賠撫養費,遺腹子的撫養費該如何索賠?
案例簡介
2017年7月12日19時05分左右,貨車司機常某在瀘慈連接線9KM+100M處人行橫道由西往東橫過公路時,因雨天行車未保持安全車速,疏忽大意,遭遇突發情況采取措施不及時,與相對方張某駕駛未登記的電動自行車相撞,造成張某重傷。常某見狀,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將張某送至某市人民醫院搶救,但張某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后經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認定:張某駕駛未登記的電動自行車在道路上行駛,橫過機動車道時未下車推行且未確保行車安全,故肇事司機常某與張某雙方均應當負本起事故的同等責任。而此時,張某的妻子李某正懷有身孕。2017年10月11日辦理完張某的喪事后,張某的妻子李某想與肇事司機常某及承保的保險公司協商賠償事宜,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2017年11月15日,李某將肇事司機常某及保險公司起訴至法院,索賠醫療費、死亡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138萬余元。在訴訟過程中,李某生下兒子小張某。法院對于小張某和死者張某的關系也做了鑒定,鑒定結果顯示,事故中死亡的張某與小張某存在親子關系。
庭審時,被告常某辯稱:張某在死亡時,李某雖然懷有張某的孩子,但未出生的遺腹子在法律上不是自然人,不享有自然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使是在張某死亡后,本案訴訟過程中,張某的妻子李某生下了小張某,但因小張某出生時,張某已因車禍死亡,對于需張某撫養的人只能是其死亡之前的親人,故對其遺腹子小張某的被扶養人生活費不予認可,亦不應得到法院的支持。
保險公司答辯稱:第一,公民的民事權利始于出生,終于死亡。孩子在事故發生時,尚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自然人,不存在成為被撫養人的問題,既然不存在成為被撫養人的問題,當然也就不應當支付小張某的被撫養人生活費。第二,雖然在訴訟過程中,張某的妻子李某生下了小張某,因公民的民事權利始于出生,終于死亡,張某死亡時也就終止了撫養發生交通事故時還未出生的小張某的義務,故對相關訴訟請求不予認可。
但原告方李某認為:遺腹子雖然在事故發生時還未出生,但系受害人的親生子女。如果受害人沒有因為此次交通事故死亡,則張某將負有撫養孩子的義務。既然有撫養孩子的義務,那在小張某出生后,被告常某及承保的保險公司當然應當承擔賠償被撫養人小張某的必要的生活費。
原、被告之間誰說的有道理,有法律依據?被告及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張某死亡后出生的遺腹子小張某的必要生活費呢?
律師分析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的規定: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二十八條規定: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事故發生時,張某的妻子已懷身孕,盡管遺腹子小張某在其父親張某去世時還未出生,但是正常出生后,已具備民事權利能力,屬于張某被撫養人之一,可以依法享有獨立的撫養費請求權,在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時,可由其法定監護人李某代為行使。因此肇事者常某和保險公司應當負擔遺腹子小張某的生活費。
發生交通事故后,哪些人可以要求撫養費
具體而言,能夠獲得撫養費的包括以下兩類人:
一、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法定條件如下:
1.扶養人(即受害人)依法應當對其承擔扶養義務;
2.未成年人,即實際年齡在18周歲以下。
二、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滿足條件如下:
1.扶養人(即受害人)依法應當對其承擔扶養義務;
2.喪失勞動能力(以有鑒定資格的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為準);
3.無其他生活來源(如有退休工資者,則不屬于此);
4.成年人,即實際年齡在18周歲以上;
5.是扶養人(即受害人)的近親屬(如父母、夫妻、子女等)。
交通事故撫養費怎么算
1.被撫養人生活費根據撫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
2.被撫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
3.被撫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 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金額的計算公式
1.不滿18周歲的被扶養人:生活費=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人均年生活消費性支出×(18-實際年齡);
2.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18~60周歲被扶養人:生活費=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人均年生活消費性支出×20年;
3. 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60~75周歲被扶養人:生活費=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人均年生活消費性支出×[20 -(實際年齡- 60)]年;
4. 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75周歲以上被扶養人:生活費=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農村人均年生活消費性支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