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悅
摘 要: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背景下,提出我國應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組織、提高企業競爭力、開拓新興市場等建議,為優化出口結構、提高出口總量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新貿易;中國出口;貿易壁壘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3-0011-01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746.18;F752.68 ? ? ? ?文獻標志碼:A
1 ?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組織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加強區域經貿集團內投資與貿易的自由化,形成新的國際分工和專業化生產及貿易,對促進區域經濟成長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關稅同盟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形式,中國目前面臨很多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所以在宏觀方面應該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參與,利用關稅同盟效應,降低新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危害:當非成員方對我國實行新貿易保護時,我國可以通過區域經濟組織將原本出口至非成員方的產品轉移出口至經濟組織的成員方,在同盟內部增加對其他成員國的出口以減少損失。
目前,中國加入的區域經濟組織主要有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東盟“10+3”經濟組織、東亞經濟組織聯盟、上海合作組織等。加入以上合作組織的最大益處就是增加國際經濟交易的數量與提高交易的水平,為國家的對外經濟聯系、發展、深化提供穩定合適的平臺,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1]。
2 ?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我國雖然是全球聞名的“世界工廠”,但由于總體科技水平達不到發達國家的程度,只能依靠廉價的勞動力與資源進行生產加工。目前印度、東南亞各國等眾多發展中國家迅速崛起,這些國家也有充足且更加廉價的勞動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更加明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可替代性極強,在全球勞動力密集產品的互相競爭下,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屢屢遭遇貿易壁壘。企業應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培育發展高新技術,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2]。
3 ?開拓新興市場
雖然我國出口目的地呈分散化發展,但是現在還是最主要依靠北美、歐洲、東盟地區的進口拉動經濟增長。出口目的地太過集中,受到的風險增大,存在這些國家集中打擊我國出口產品的風險。因此,中國企業應該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如非洲、南美、中美地區等一些發展速度很快的地區,這些地區的人們需要大量一般消費品、工業中間品與工業機械。這些產品是我國的出口優勢產品,而且出口地分散,風險也隨之降低。
4 ?開展對外直接投資
積極開展直接投資,參與國際分工和市場競爭。企業必須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才能有效規避一系列外貿風險,還可以減少經常項目順差,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保持國內經濟平穩運行。我國要大力發展對外直接投資,建立跨國公司,鼓勵實力雄厚的國內企業直接投資,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市場競爭[3]。
5 ?行業內部互助
過去我國企業頻頻遭遇貿易制裁的原因有相當一部分在于企業。首先我國大部分出口企業沒有專門處理貿易糾紛的部門;其次企業在面對進口國貿易制裁時存在認識上的誤差,涉案企業不主動應訴,大多希望其他涉案企業能主動站出來為整個行業應訴,有“搭便車”心理;最后是應訴成本過高,大部分中小企業難以承受[4-5]。
進口國對本國某一行業進行貿易保護,限制的不僅是與之相競爭的外國某一企業或某幾個企業,相反它限制的是出口國的整個行業。所以,同行業的企業應該聯合起來,采取集體行動來維護行業和個體利益。
參考文獻:
[1]王迎.新貿易保護主義對轉軌國家經濟影響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5.
[2]熊珍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0.
[3]藍琴.從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看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和應對策略[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6.
[4]金瑤英.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背景、形式、特點以及我國的應對策略[J].商場現代化,2017(9):30-31.
[5]宣亞南.綠色貿易保護與中國農產品貿易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