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娟
摘 要:對內部控制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的現有文獻進行歸納總結,旨在通過分析內部控制與企業創新投入之間的關系,確立進一步研究的方向,為企業合理增加創新投入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企業創新;投入;內部控制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3-0168-01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75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諸多學者從公司內部控制視角對企業創新進行了大量研究。內部控制在降低代理成本、提升會計信息質量、降低企業風險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內部控制體系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企業的創新投入,只有當企業充分重視內部控制與創新的關系,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對創新的促進作用,才能使創新投入保持合理水平。企業作為創新的重要主體,在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2 ?內部控制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
張曉紅等(2017)[1]通過實證發現,內部控制程度高低與企業創新投入成正比。而張娟等(2016)[2]通過對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發現,在大部分處于創新平均水平的公司中,加強內部控制會抑制創新投入;而在技術創新消極的公司中,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和創新績效都沒有發揮顯著的改善作用。
學者們通過研究發現,內部控制對企業創新投入有兩種作用,即促進或抑制。“內部控制促進論”認為,創新不是隨機的,而是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使企業建立合適的戰略目標,并明確各崗位職責,提高辦事效率,保證企業創新的資源供給,使得企業創新的實施更加規范化,緩解利益沖突,達到提高技術創新產出率和企業創新績效的目的。“內部控制促進論”還認為,內部控制的制度性與創新的靈活性之間存在矛盾,會導致企業程序僵化,降低管理層與員工的創新熱情,而煩瑣的審批制度也會使企業錯失良機,錯過生產大量新產品與開發新技術的機會。
3 ?內部控制對創新投入的影響路徑
3.1 ?改變企業管理者和股東之間的代理關系
時現等(2016)[3]通過實證回歸檢驗得出,當企業管理層存在管理短視行為時,其管理決策偏于短期,因此管理層會減少企業研發投入,但內部控制可以抑制管理短視,有助于加大企業的研發投入。
國內外學者對抑制作用研究較少,也有研究從高管的角度指出,內部控制提高了高管的風險暴露概率,卻降低了隱性收入,會嚴重削弱高管增加創新投入的動力。
3.2 ?降低項目風險和相關財務風險
時現等(2016)發現,內控可以降低創新項目的運營風險和相關財務風險,有利于增大企業創新投入。在高質量的內部控制下,控制環境適當、控制手段充分、信息獲取及時、溝通順暢、風險評估適當、內部監督有效,這些內部控制方法將有效降低創新項目風險。如果企業在研發前沒有進行可行性研究,合理估計項目所需資金,可能會導致項目融資失敗,或者沒有產生合理的經濟效益,而內部控制會降低財務風險。
3.3 ?緩解融資約束,促進研發投入
我國資本市場不完善,上市公司普遍面臨不同程度的融資約束。創新需要充足資金的長期支持,而資金不足會導致創新終止或失敗,使企業錯失良機。連玉君等(2009)的研究結果表明,融資約束的存在使得中國上市公司的投資支出比最優水平低20%~30%。不完善的資本市場、供給需求雙方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等,使創新融資約束更加突出。高質量的內控可以提高企業的信息披露水平,使投資者更加了解企業的創新動機、條件、前景和盈利水平等,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參考文獻:
[1]張曉紅,朱明俠,王浩.內部控制、制度環境與企業創新[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5):87-95.
[2]張娟,黃志忠.內部控制、技術創新和公司業績——基于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經濟管理,2016,? ?38(9):120-134.
[3]時現,吳厚堂.內部控制、研發強度與管理短視——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6,? ?13(5):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