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金萍 熊健益
摘 要: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一直是研究的熱門課題。通過文獻研究發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極其復雜。介紹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分析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老齡化之間的關系,探索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老齡化;經濟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1-0031-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126.1? ? ? ?文獻標志碼:A
2018年中共中央出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充分體現了黨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一直都是研究的熱門課題。
通過文獻研究發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不是單方面的,其影響極其復雜。一方面,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劇了人口老齡化,使農村人才外流,勞動力供給老齡化,不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逐漸使土地經營集約化、規模化,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加速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1 ?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的定義及現狀
1.1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含義及現狀
由于研究角度或重點不同,不同學者或機構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定義有很大差異。劉雨升參考國家法律有關規定,將家庭在農村并且一年不在家天數超過6個月,年齡大于等于16周歲,男性小于等于60周歲、女性小于等于55周歲的個體(不包括長期在異地的學生),定義為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
國家統計局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解釋則更強調戶籍,如“住戶調查”中的“外出農民工”是指“戶口仍在農村、當年在戶口所在鄉鎮地域以外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農村勞動力”。
關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研究,范樹學的描述很具有代表性。他認為在東南沿海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居多,中西部地區也是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的主要輸出地,其比例遠遠超過東南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自然環境與地質環境造成了農業生產的現實困境,外出務工成為破解此困境的主要出路與途徑[2]。
1.2 ?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定義及現狀
關于人口老齡化的定義,學者們表述雖不盡相同,但所表達的意思相類似。國際上通常是以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或65歲以上人口與總人口的占比,作為衡量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把60周歲以上的公民定義為老年人,這說明人口老齡化是以年齡為界限的。
郭曉鳴在研究人口老齡化的相關問題時,認為某個區域的人口年齡大于60歲,并且在總人口中占了10%的比重,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人口總數的7%,就表明這個區域進入老齡化社會[3]。
在農村老齡化現狀的研究中,仝廣順、楊竹晴和宋鳳軒指出我國農村老年人口數量占比較大。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2%;農村老年總人口約為1.08億人,農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共4 742萬人,占農村老年總人口的43.9%[4]。
從人口分布的空間結構上看,林寶研究發現中國農村老年人口分布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態勢,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日趨嚴峻,各地區差異明顯[5]。
2 ?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老齡化之間的關系
學者們通過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得出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之間關系的結論。
初冠儀基于實證分析,認為農村勞動力轉移以及人口老齡化之間存在辯證的Granger因果關系。人均福利水平提高時,會加劇老齡化、降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同時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也限制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6]。
宋斌文通過定量分析,指出農村勞動力異地轉移客觀上加深了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程度,削弱了傳統的養老方式[7]。
李中秋、王朝明通過考察農村勞動力轉移對人口年齡結構、養老負擔的影響,發現農民工的流動使得農村人口更加老齡化、養老負擔更沉重,農村老年撫養比和老年人口比都因此增大[8]。
廖柳文、高曉路研究發現大量農村青年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使得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更嚴重,農村治理主體出現老弱化[9]。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農村勞動力轉移使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現象更為突出,而農村人口老齡化也影響著農村勞動力轉移。
3 ?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3.1 ?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經濟發展影響的結果
一些學者通過研究發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對經濟發展有消極作用。
蔚仁佳基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非農化角度,從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的角度分析,認為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有負面影響,進一步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可能會給我國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消極作用[10]。狄前防從勞動力供給的生產角度分析,初步提出并論證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削弱農業生產梯度勞動力供給,降低土地的利用效率[11]。
另一些學者從規模經濟技術替代的角度分析,得出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結論。
李興麗指出人口與勞動力的減少,使土地資源逐漸向集中化、規模化的經營模式轉變,使農業生產走上規模化經營之路,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對發展農村新經濟起到了積極的效果[12]。李曉川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分析,認為農村勞動力向城鎮部門轉移能夠優化我國農業的人力資源配置,提高農民生產效率,從而提高了收入水平[13]。
3.2 ?農村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影響的結果
農村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十分復雜,也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由經濟增長理論可知,資本、勞動、土地和技術都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人口老齡化使得農村勞動力供給老齡化,影響農村農業生產性的投入,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
徐娜、張莉琴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我國農業生產中老齡化現象已成為難題,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14]。徐雪潔研究發現農村人口老齡化使得農業生產總值下降,制約了農村現代化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15]。聶正彥、燕彬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農業勞動力老齡化阻礙農業生產率水平提高,老齡化不利于農戶要素配置優化,導致規模經濟的實現受阻[16]。
農村人口老齡化一方面導致農村勞動力供給老齡化,另一方面又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土地的集約化經營,形成規模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車曉光認為,在農業生產進程中,農村人口老齡化加快了機械和技術對勞動力的替代,有效引導小規模經營向適度規模轉變,有利于農業現代化發展[17]。盧秋萍從長遠考慮視角看,認為農村人口老齡化與規模化生產、機械化作業和農業科技廣泛應用為正相關,有利于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18]。
3.3 ?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兩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劇了農村人口的老齡化,致使農村勞動力供給老齡化,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和勞動力轉移也使得精英人才外流,降低了農村勞動力供給的質量,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凌若愚、潘鎮和劉藝園通過對農村人口結構和土地流轉的現狀分析發現,優質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失使得土地耕種效益低下,老齡化對土地轉入和土地轉出有顯著影響[19]。陳錫文通過計量方法研究發現,農業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生產產生了負面的影響[20]。
農村勞動力轉移使得農村人口老齡化加重,土地經營逐漸集約化規模化,土地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加速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陳雪研究發現,農村人口老齡化減少農業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從而加快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操作的進程,因此老齡化間接加快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21]。
農村勞動力轉移形成了“打工經濟”,不僅有利于城鎮化的建設和發展,也為農村經濟發展引入了資本,有利于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劇了人口老齡化,使高齡老人留守在農村,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形成了一種“留守經濟”。“打工經濟”和“留守經濟”都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種形式。
馮小認為“留守經濟”和“打工經濟”對農村家庭具有支撐作用,為中國經濟轉型與社會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22]。
4 ?結論
通過梳理農村勞動力轉移或人口老齡化的相關文獻,發現大多數學者主要是從現狀分析其對經濟的影響。多數學者研究農村勞動力轉移或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側重于從經濟角度去分析農業生產、農業產出或農業現代化,而沒有從農村居民消費、收入水平和公共基礎設施等角度去分析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學者們基于研究視角的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結論截然相反。一些學者認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或人口老齡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另一些學者得出了兩者對經濟發展具有負面影響。
同時,多數學者基于某地進行理論與數據實證分析,而沒有從全國范圍內進行全局性考慮,導致得出的結論不具有一般性。在研究農村老齡化問題時,多數學者把關注點放在了老齡化引發的一些養老問題上,往往把老齡人當做是一種負擔,而很少有學者把農村老齡人口當做一種資源,關注老齡化所帶動的養老產業發展。
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人口老齡化一直都是研究的熱門課題,但很少有學者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及兩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基于當前研究成果,不難看出農村勞動力轉移導致農村老齡化加劇,但具體加劇到何種程度仍需要更深層次研究,比如設計定量測算的研究方法來衡量勞動力轉移對人口老齡化加深的程度等。
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老齡化兩因素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既有積極影響也有負面影響,這就需要更深入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探討積極與消極影響范圍的深度與廣度。這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施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城鄉協調統籌發展,農業逐步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規模逐步擴大,農業勞動生產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隨著城鎮化加速推進,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向城市,人口老齡化問題依然不容忽視,這會給城市和農村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正確看待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老齡化之間的關系,優化資源配置,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化挑戰為機遇,促進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步。
參考文獻:
[1]劉雨升.社會資本視角下的農村勞動力流動問題研[D].杭州:浙江大學,2018.
[2]范樹學.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探討[J].南方農業,2018(11):102-103.
[3]郭曉鳴.農業大省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的態勢、影響及應對——基于四川省501個農戶的調查[J].財經科學,2014? ?(4):128-140.
[4]仝廣順,楊竹晴,宋鳳軒.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探討[J].經濟研究參考,2018(22):26-28.
[5]林寶.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影響與應對[J].西部論壇,2015(2):73-81.
[6]初冠儀.實證分析人均福利水平農村勞動力轉移及人口老齡化間的關系[J].農業與技術,2015(13):152-155.
[7]宋斌文.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村老齡化的影響及其對策建議[J].公共管理學報,2004(5):74-96.
[8]李中秋,王朝明.農村勞動力轉移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基于經驗數據的估算[J]創新,2015(4):108-113.
[9]廖柳文,高曉路.人口老齡化對鄉村發展影響研究進展與展望[J].地理科學進展,2018(5):617-626.
[10]蔚仁佳.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經濟效應及協調性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8.
[11]狄前防.農村勞動力轉移對我國現代農業負面影響的問題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7.
[12]李興麗.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3.
[13]李曉川.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分析[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6.
[14]徐娜,張莉琴.勞動力老齡對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4(4):227-233.
[15]徐雪潔.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D].西安:西安工業大學,2018.
[16]聶正彥,燕彬.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 ?60-67.
[17]車曉光.農村人口老齡化對延邊州農業發展的影響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5.
[18]盧秋萍.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6(32):88-91.
[19]凌若愚,潘鎮,劉藝園.農村人口老齡化對土地流轉影響的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8(7):41-44.
[20]陳錫文,陳昱陽.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產出影響的量化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1(2):41-48,113.
[21]陳雪.農村人口老齡化對中國農業經濟的影響研究[D].南京:江蘇大學,2017.
[22]馮小.留守經濟:當前中國式小農經濟的現實[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3(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