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摘 要:近年來,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農村人口外流現象仍然較為嚴重。大部分年輕人寧愿去大城市打工掙錢,也不愿意在家門口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鄉村能否留住本土人才,是鄉村振興與否的關鍵。解決我國農村人才流失問題,對鄉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特色農業;人才結構;人才流失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3-0059-01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6 ? ? ? ?文獻標志碼:A
1 ?榮安村人口外流情況
據村委會統計,榮安村擁有人口568人,務工登記總人數為353人。在本省務工的人數為189人,占總務工人數的54%,外省務工人數為164人,占總務工人數的46%。外出務工的353人大都是20~40歲的青壯年,剩下的215人平均年齡在50~60歲,大部分是老人和兒童。
2 ?榮安村人口流失的具體原因
2.1 ?糧食種植獲利較低
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農民的關注。據榮安村村民反映,雖然國家實行糧食補貼,但糧食種植還是非常不劃算。國家頒布了惠農政策,免除了相關稅費,但種子價格和其他農業相關服務價格卻上漲了。舉例來說,種地用的化肥價格降下來,而種子價格又升上去了,兩下一比,基本扯平。
2.2 ?外出務工成本低、風險小
山東省榮安村資源并不豐富,企業亦很少,農民缺少就近就業機會。國家對“三農”問題一直給予高度重視,取消了農業稅和提留款,發放了糧棉補貼等,但沒有改變農業生產投入大、產出小、周期長、效益低的現狀[1]。發展養殖業或種植中藥材,需要技術指導,農民認為風險太大,很可能賠本,而外出務工成本低廉,操心較少,承擔的風險小。
2.3 ?中藥材種植等特色農業沒有形成規模
山東省榮安村屬于欠發達地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該村擁有人口568人,種植黨參、黃芪等中藥材的人數約36戶。
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能,在人參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可作為人參的替代品。黨參、黃芪的種植需要專業技術支持,從引進優良品種到種植技術,村民基本沒有經驗。
2.4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榮安村現有的公共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各級道路普遍偏窄,部分道路沒有硬化,村民出行極不方便。生活垃圾沒有按時清理,空氣質量和生活環境受到污染。排水不成系統,生活污水無法處理。社區廣場的健身器材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影響了村民的娛樂休閑活動。公路兩邊的綠化帶因常年得不到管理,被塵土徹底包圍。
3 ?農村人口流失的應對策略
榮安村特色農業發展不足,村內基礎設施落后,使越來越多的村民踏上了外出務工這條路。榮安村人才流失問題嚴重,引起了當地鄉政府的重視。榮安村有著中藥材種植得天獨厚的條件,卻沒有充分經營特色農業,可謂“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村委會與鄉政府精誠合作,運用“互聯網+”發展鄉村特色經濟,引進中藥材種植專業人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優化生存環境[2]。借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東風,解放思想,培養創新意識,改善了榮安村人才流失的狀況。從統計數據上看,截至2017年12月底,榮安村外出務工人員有336人返回村中從事各種生產活動。榮安村較好地實現了人才由流出到流入的轉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聚人氣,能傳承,有后勁,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關鍵。防止農村鄉土人才流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知識技能培訓,著力提升本地農民素質。二是發揮典型引領示范作用,培育鄉賢文化。三是加大農業投入力度,發展農村經濟。四是加大對農村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
參考文獻:
[1]劉雯.我國農村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對策建議[J].人才資源開發,2015(10):253.
[2]唐斕.李士強:讓“互聯網+”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EB/OL].[2016-03-11].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6lh/2016-03/11/c_128792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