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鈺嶸
摘 要:分析了秸稈資源分布現狀和資源化利用情況,總結了江蘇省秸稈資源化利用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秸稈;資源化利用;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1-0083-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1 ?江蘇省秸稈資源分布情況
江蘇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區,耕地面積4 735.7萬 hm2,有太湖、沿江、丘陵、里下河、沿海和徐淮6大農區,作物以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為主。秸稈的產量大約為4 000萬t/a,水稻、小麥、油菜和玉米秸稈占秸稈資源總量的80%以上。其中,水稻秸稈1 836.83萬t,占總量的45.8%;小麥秸稈1 015.62萬t,占總量的25.3%;油菜秸稈299.1萬t,占總量的7.5%;玉米秸稈198.14萬t,占總量的4.9%。秸稈資源分布呈現由北向南遞減的趨勢,蘇北、蘇中、蘇南的秸稈資源量分別占全省總量的57.7%、27.2%和15.1%。由于存在農作物復種指數與單位面積產量高、收種季節矛盾等因素,秸稈生產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導致秸稈資源量大,有效收集時間短。
長期以來,秸稈作為中國農村地區主要的燃料和飼料,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隨著農業生產水平提高、農民生活方式轉變、農村勞動力轉移、能源消費結構改變和各類替代原料的應用,秸稈利用方式和利用途徑發生了巨大變化,區域性、季節性和結構性過剩現象不斷凸顯,露天焚燒和隨意丟棄現象屢禁不止,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污染空氣和水源,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2 ?江蘇省秸稈資源化利用現狀
秸稈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貴資源,科學、合理利用秸稈對于緩解農業資源不足、發展循環農業、減輕污染、推動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等具有現實意義。2009年以來,江蘇省從政策引導、宣傳教育和執法監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執法力度,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積極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創新秸稈綜合利用方式。當前,江蘇秸稈資源化利用主要采用“1+5”綜合利用模式,“1”即機械化秸稈還田,“5”即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飼料化和基料化還田。
江蘇省農業廳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超 2 668萬hm2,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較2008年提升了33%,基本實現了秸稈焚燒零火點。2018年,省級財政投入9.6億元,對秸稈機械化還田的農戶按照10~25元/667 m2的標準進行補貼,對秸稈離田實行按量補助。
“十二五”以來,江蘇省科技廳共組織實施省級重點研發項目102項,下撥資金3 664萬元,項目總投入2.68億元。重點圍繞秸稈機械化還田、秸稈肥料制備、秸稈工業化應用(熱解氣化、人造板制造、生物質能開發、制漿造紙等)、秸稈飼料開發以及秸稈基質化應用等技術,加強研究開發與成果轉化,推動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南京工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聚鋒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蘇金麥穗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為促進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成立了“江蘇省秸稈資源化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作重點有以下幾點。
(1)建立秸稈物理漿生產、秸塑復合材料生產示范線,優化設備和加工工藝。
(2)利用秸稈等生物質紙漿、秸塑,生產綠色環保的食品包裝材料和建筑、裝飾用品。
(3)發展秸稈多糖聯產技術,研究其抗腫瘤、抗菌、抗氧化等活性成分,為生物醫藥產品初級原料和動物飼料添加劑提供植物多糖原料。
(4)開展生物質能源與肥料循環利用研究,可以利用生物反應堆技術與生化反應和電化學開發綠色環保的生物質能源等。目前,江蘇省已形成秸稈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五化”并重的多元利用格局。
3 ?江蘇省秸稈資源化利用存在的問題
農作物秸稈直接還田是當前最便捷、最直接的秸稈利用方式,但是在當前技術條件下,秸稈還田還存在很多技術和經濟問題。①秸稈還田成本高。②秸稈還田機械化程度不高,技術難度大及機具價格偏高、利用率低,無法在丘陵山區使用。③秸稈還田后農戶操作費時費力。
雖然秸稈“五化”利用前景廣闊,但是在產業化發展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1)秸稈產量高且較為分散,收集、裝車、運輸需要大量人力和財力。
(2)秸稈資源有季節性產出的特點,茬口時間緊,儲存周期長,不僅給收、儲、運增加了難度,也提高了收、儲、運成本。
(3)相關企業加工秸稈能力不高,秸稈制品、肥料和基料等產品科技附加值和產品檔次低,秸稈產品銷路不暢,難以推動秸稈大規模利用。相關數據顯示,秸稈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并不順利,很多秸稈綜合利用企業處于低利潤甚至虧損的境地。
4 ?對策建議
十九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關鍵,要把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秸稈綜合利用不僅可以保護生態環境,還可以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對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4.1 ?加大宣傳力度
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經濟價值,推動秸稈產業科學化、實用化發展,明確禁燒秸稈對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性。各級地方政府要選擇適宜機械,積極向農民推廣秸稈還田技術。2018年10月17日,江蘇省科技廳聯合農業農村廳召開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與推廣新聞發布會,選擇了30項具有代表性且成熟的技術,方便農民和企業進行一對一的咨詢、學習、交流。
4.2 ?推廣應用秸稈綜合利用科技成果
政府相關部門要做好秸稈資源利用情況調研工作,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科研資源,建立科技創新機制。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財政資金,力爭在資源化利用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多角度、寬層次的集成技術體系,研發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配套設備。技術轉移中介機構和地方政府要結合當地情況,做好相應的科技服務工作,推廣相關技術,形成秸稈利用新格局。
4.3 ?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
根據江蘇省秸稈資源分布情況,可將秸稈用作肥料、飼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工業原料和生物質發電原料等,完善綜合利用項目和產業布局,不斷創新秸稈綜合利用模式,發揮企業帶動作用。太倉市東林村獨創現代農牧循環發展模式,以秸稈飼料化為核心,按照構建稻麥生產—秸稈收集制飼料—秸稈飼料養殖肉羊—羊糞制肥—有機肥還田的循環模式,通過采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秸稈飼料化、肉羊養殖生態化、養殖廢棄物肥料化的方式,打造現代農牧循環生產模式。當地人還利用秸稈開發秸稈制板、工業托盤、溫室墻體、運輸墊材等副產品,目前年經濟效益可達上千萬元,帶動周邊農民致富,產生了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起了示范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石祖梁.中國秸稈資源化利用現狀及對策建議[J].世界環境,2018(5):16-18.
[2]劉飛,周嶺.農林剩余物綜合利用的研究現狀[J].農機化研究,2015,37(2):230-235.
[3]梁青.秸稈還田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河南農業,2013(1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