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洋
摘 要:基于金融創新視角,探索農村產權融資法律制度,明確農村產權融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具體的調整建議,希望為關注此話題的人提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創新;農村產權;融資;法律制度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1-0149-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75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農業生產現代化的推進,農村產權融資和融資法律制度等相關問題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在金融創新視角下,農村產權融資法律制度的建立對農村產權融資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加大了農村產權融資的難度,因此要高度重視相關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整改方法。
1 ?農村產權融資受法律制度限制
1.1 ?抵押難
我國對農村產權具有明確的法律制度規范,明確要求農村土地在具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情況下可以依法進行轉讓,但轉讓后的農業土地一般不能改變農業用途。法律的限制使得農村土地和宅基地很難進行抵押,辦理農村宅基地抵押的機構也相對較少。
1.2 ?缺乏完善的價值評估體系
將農村產權進行抵押時,需要對該產權進行價值評估。農村產權受地域、用途、自然條件、交通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對產權的評估相對復雜,而且目前我國仍然采用“一權一論、一塊一定”原則,在價格評估方面缺乏明確的評估體系,使得評估的結果不準確。
1.3 ?流轉范圍受限
“三權分置”背景下,農村產權流轉的范圍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在農村產權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限制下,產權流轉涉及的利益主體較多。例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只能在集體內部成員之間進行轉讓,使得流轉范圍被限制在行政村和鄉鎮內[1]。
1.4 ?缺乏改革動力
近年來,針對農村產權推出的試點改革政策僅適用于解決農戶利用農村產權進行貸款方面的問題,在具體的制度改革與產權融資方面還缺乏一定的改革動力。
2 ?基于金融創新視角下的農村產權融資法律制度分析
2.1 ?農村產權抵押問題及改進建議
我國《物權法》對農村土地承包作出了明確規范,其中第184條明確規定了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用于抵押;第180條提出建筑物及其地上附著物可以用于抵押。其中地上附著物是指農村土地上的農房,如果農房可以用于抵押,而集體所有的土地不能用于抵押,該項法律本身存在立法意旨不明的問題,采取的是房地分離原則。在農村產權抵押過程中,一般通過農房抵押進行融資,《物權法》中規定的農村宅基地抵押在一定程度上將土地與地上房屋進行“捆綁”,使得農村房屋無法單獨進行市場交易,給農村房產融資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要想有效解決抵押制度存在的問題,就要取消對農村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的相關限制,在法律允許的基礎上,農民可以用土地經營權進行抵押和擔保。根據農村產權抵押政策對《物權法》和《金融法》等相關條例進行修訂,取消農村產權中使用權的抵押限制,改用農村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等作為抵押。一方面,滿足了農村集體制要求,將農村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的群眾也沒有喪失其集體制成員的身份,維持了我國農村集體制制度。另一方面,農民本身不會喪失對土地的承包權,在法律的保障下,實現了較為完善的農村產權抵押融資[2]。
2.2 ?“三權分置”問題及調整建議
我國在農村產權相關制度的推動下,從“二權分離”發展到“三權分置”,使農民擁有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得到了有效分置。但目前,對“三權分置”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很多農村產權和承包所有權仍延用“二權分離”制度,不利于對農村產權進行合理利用。如果權屬證明不具備法律效益,產權抵押標準不夠清晰,那么農村產權的流轉和抵押等融資性作用就很難受到法律保護,為產權融資留下了較多隱患。此外,在出臺農村產權相關法律制度的同時,要進一步明確規范“三權分置”的具體法律制度,例如在《農村土地承包法》中定義“三權分置”的法律定義,在《土地管理法》中提出與“三權分置”相關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具體內容,這樣才能在農村產權發生抵押、流轉的過程中,參考“三權分置”相關條例對事件進行界定與管理,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農村土地進行轉讓,發揮“三權分置”在農村產權融資方面的作用[3]。
2.3 ?農村產權流轉問題及政策調整建議
現階段,《土地承包法》對農村產權流轉相關內容作出了司法解釋,要求農村土地的承包方具備農業經營能力,即農村產權承包人員能夠利用這塊土地進行農業生產。目前,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對農村產權流轉還存在較多限制,導致農村產權流轉的范圍不斷縮小,市場交易率不高,對農村產權流轉形成了較大阻礙。因此,有必要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調整,適當放寬對農村產權流轉的限制,并為農村產權流轉提供明確的市場法制體系。①取消對農村產權流轉中對受讓方的限制,取消對受讓方已取得承包土地經營權的規范,盡可能讓農村產權流轉受讓方的使用范圍擴大,使農村產權流轉的成功率不斷提升。②由政府部門出面為農村產權流轉創造市場,讓更多需要流轉產權的農戶與受讓方在政府提供的產權流轉市場下進行流轉交易,為農戶搭建農村產權流轉信息、價格評審機制、市場規范等相關咨詢平臺。這樣可以增加農村產權流轉的成功率,在政府部門的監督下完成,可以保障產權流轉的合法合理性。③明確農村產權流轉主體與受讓方的權利與義務,以保護雙方的權益。
2.4 ?盡快落實農村產權具體實現形式
針對農村產權缺乏改革動力的問題,應盡快落實與農村產權相關的、具有長期法律約束力的法律法規,對農村產權融資作出明確規范與約束??梢愿鶕陙韲业木唧w政策方向、土地政策和農村集體制的發展趨勢等進行規范。盡可能拓寬農村產權的處理范圍,使農村產權融資發展能夠緊跟金融創新的腳步,解決農村產權抵押和流轉問題,使農村產權融資快速發展。此外,還應對農村產權融資體系進行完善,其中包括農村產權的各類手續辦理、合同擬定、抵押物權等級、所有權轉讓等內容,規范與管理農村產權融資過程,使產權融資受法律和政策保護。
3 ?結束語
目前,由于受法律制度的限制,農村產權融資存在抵押難、價值評估體系不完善、流轉范圍受限、缺乏改革動力等問題,通過對農村產權抵押、“三權分置”、產權流轉和產權具體實現形式等問題進行調整和改進,使我國農村產權融資在金融創新視角下得到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眉山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李玉輝,李洋.金融創新視角下的農村產權融資法律制度研究——基于農村? ?“兩權”融資實踐引出的法律問題研究[J].西南金融,2018(2):63-70.
[2]李宏偉.農村產權融資的出路[J].中國金融,2015(8):88-90.
[3]覃建生.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法律制度問題探析[J].廣東科技,2014,23(2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