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娟
摘 要:在社會進步、國家經濟實力增強以及優惠政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然而在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合作社發展模式的轉變也將帶動財務管理模式的轉變。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3-014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2.6 ? ? ? ?文獻標志碼:A
1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現狀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本質是經濟互助性組織。合作社經濟活動的主要開展模式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農業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銷售以及儲藏農業生產技術信息等活動。201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推行,意味著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法律保障與政策支持[1]。目前,在我國農村合作社系統內,財務管理模式主要被劃分為兩類:一是自我管理,二是委托代理。但在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各種問題。
1.1 ?財務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都存在會計核算不規范問題。①沒有合理的科目和分錄設置。例如合作社內人員出差時,報銷和審批流程不規范,沒有對差旅費進行細致的核算,上級管理人員也無法通過記錄來準確得知資金的流向。而在分錄管理方面,工作人員也沒有明確各個賬戶之間的對應關系,不符合權責發生制的相關規范。②會計操作不規范。在財務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中,常常會出現記錄混亂和原始憑證不完整等問題。同時在財務管理中還存在內部監控不嚴的問題,增加了財務風險出現的概率。
1.2 ?從業者素質較低
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內普遍存在財務管理人員較少,或者從業者素質較低的情況。高素質專業人才的缺乏,使得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規范性、時效性以及科學性都大大降低,直接影響了財務管理水平,合作社的日常工作效率也較低。同時,從業者素質較低也極有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財務風險。
1.3 ?財務管理能力較弱
在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傳統的財務管理體系過于單一,無法滿足現階段管理工作的需求。例如缺乏盈余分配制度,管理人員無法根據合理的流程實現對成員利益的有效分配。此外,能夠進行分配的對象也沒有嚴格標準,比較隨意。這種分配模式無法有效保障每一位成員獲取利益的合理性,影響了合作社成員的參與熱情。也有部分合作社的信用體系不規范,使得成員面臨的資金風險大大增加。
2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對策研究
2.1 ?完善財務制度
要想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工作,就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對財務制度進行優化升級。同時要規范會計核算流程,加強內部監督與管控。在會計核算過程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依據國家統一的會計標準來開展工作,完成核算任務。會計從業者需要建立健全成員賬戶,根據權責發生制和實際經營用途,建立科學合理的會計科目和會計分錄[2]。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手段開始被應用于財務管理工作中,農民專業合作社也需要在內部構建起信息化的數據系統,推廣財務軟件,提升財務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存儲的精確性與高效性。在內部管控方面,合作社需要成立監督部門,減少因財務管理人員失職帶來的各種資金風險問題。
2.2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農民專業合作社應該設立合理的工資福利待遇標準,吸引更多專業財務管理人才的加入,并不斷強化內部的財務管理系統。同時要定期進行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培訓,提升在崗員工的職業素養與專業知識水平,完善用人制度,健全人才隊伍。
2.3 ?優化財務管理模式
在未來的發展中,農民專業合作社要認識到財務公開和加強監管的重要性,從而維護合作社成員的合法權益。同時,財務管理人員還需要構建合理的盈余分配制度,確保成員收益分配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合理性,并規劃出合理的預留款項。
3 ?結束語
農村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必須重視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建設。但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存在各種問題,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對財務管理體系進行不斷優化與調整,從而推動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傅杰.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農村財務會計,2019(6):44-46.
[2]孫玲.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思考[J].納稅,2019,13(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