騫真
摘 要: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社會治理始終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其中,強化和創新社會治理體系、廣泛探索新的社會治理方式是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核心價值理念,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全部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中圖分類號:D61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8-0016-02
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1]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發展的高度,著眼于打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為目的,圍繞“社會治理現代化”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社會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舉措。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論述,把社會治理問題上升到了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思想高度,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內容,為我們下一步建設社會文明、促進社會和諧指明了方向,是新時代下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和創新社會體制機制的重要思想武器。
一、社會治理思想的時代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一躍成為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社會性的矛盾與問題。其中,關于社會治理方面最核心的問題便是當前的社會治理體制面對高速發展的經濟所造成的滯后,例如社會公正問題、民生問題、安全問題等一系列傳統和非傳統的矛盾。社會利益體系失衡、社會治理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所引起的網絡環境等問題都時刻對當前我國社會的繁榮與穩定提出挑戰。
首先,以前的社會管理模式難以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經濟模式。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但管理模式依然帶有舊經濟體制的痕跡,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嚴重阻礙新經濟體制的生機與活力。經濟成分多樣化、社會生活多樣化等現實情況與治理固定化、管理條例化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的健康運行。其次,改革所造成的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激發了社會層面的內在矛盾。改革開放所帶來的不僅是人們思想上的解放,更重要的是經濟利益和經濟格局的大調整與大變更,這勢必會影響到一些固有經濟群體的利益分配,原有的固化階層被一場社會主義的春風所吹散,原有的社會群體被分解開來,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如此一來,社會矛盾自然變得更加復雜。最后,社會結構的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大大增加了社會治理難度。在改革開放浪潮的驅動下,我國的社會結構、城鄉結構以及地域結構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人口的流動性、社會的開放性等現象大大增加了社會治理的難度。再加上互聯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逐漸增強,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社會治理的難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2]在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直面這些問題與挑戰,把對人民的深厚情懷轉化為治國理政的內在動力,把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轉化為行動綱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從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理論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3]我們發現,以往中央所沿用的“社會管理”一詞已經被“社會治理”所替代,這個微小的轉變,不僅是詞性的改變,更多地體現了社會治理內涵上的變化。
目標上,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國夢為目標。目標明確方可步履堅定。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不是最終目標,這只是社會治理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最終目標仍需和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聯系在一起。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這個既定目標。”[2]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成了激勵中華兒女砥礪奮進的一面旗幟,也為當前我國社會治理指明了目標。中國夢的實現,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項需要集民智、匯民心和聚民力的偉大工程,社會治理就是這個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策上,實現社會治理的現代化轉型,保障社會治理制度的合理化、規范化和法制化。政策是社會治理關鍵點,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府和社會共同治理是未來我國社會治理包括深化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相比于“全能”的政府而言,政社分開的政策能夠更好地發揮社會各界力量在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界主體的治理熱情,把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貫徹到底。同時,又要不斷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機制體制,幫助社會組織和社會主體善于運用法律和法治的思維治理社會,提高治理的規范性。社會治理能力和社會治理體系是一個辯證統一體,只有建立合理的社會治理體系,才能保證社會治理能力的合理發揮。
立場上,新時代社會主義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人民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概念,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必須將人民作為我們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社會治理不僅是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貫徹和落實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過程。我們黨建黨以來就把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把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作為價值準則。社會治理的方向和內容都需要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使命貫徹到具體的實踐和行動中,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與社會治理的要求聯系起來。一方面,創新社會治理離不開廣大人民的參與,要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另一方面,發展成果要同人民共享,要堅持治理為了人民、治理依靠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理念,在與人民的共建共治共享中,實現社會治理的現代化。
三、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徑
社會治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唯物史觀的科學方法正確處理治理中的矛盾與問題。社會治理各項任務的實現,需廣泛探索與之相符合的實踐路徑,進一步開創社會治理的嶄新格局。
以理念為導向,貫徹新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理念的轉變充分反應了我們黨對社會規律的時代性把握,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理國家過程中認識的又一次飛躍。其中,共建是基礎,要不斷完善社會制度和社會體系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共治是關鍵,要充分發揮社會各界主體參與治理的熱情,在黨委統一領導的同時,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和群體的作用,營造良好的治理環境。共享是目標,要使社會治理的成果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結合在一起,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黨委為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提高社會治理領導組織能力。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決定了必須加強黨對社會治理工作的領導。現階段,我國的社會治理已經落實了領導責任制,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作為社會治理的第一責任人,充分發揮各級黨委在社會治理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并不意味著黨委和政府全盤接收,而是為了堅定社會治理的政治方向,確保為社會治理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新時代的社會治理,要全面落實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把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程中,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共參與、法制保障的良好局面。
以人民為主體,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機制體制。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回顧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充分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人民是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擁有無限的智慧。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把眾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凝聚到社會治理機制體制創新上來,努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社會治理新局面。
以民生為目的,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無論是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最終目的依然是為了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決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空洞的抽象概念,必須真切地體現在治國理政的具體措施中。社會治理關系人民群眾的方方面面,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是社會治理需要考慮的問題。以民生為目的,就是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切實融入到社會治理的實踐中,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從食品、醫療、安全等這些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情入手,為人民群眾創造安居樂業、安定有序的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面深入做好新時代政法各項工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N].人民日報,2019-01-17.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3-214,30-31.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