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繼成
摘 要:哈爾濱市作為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積極出臺多項扶持政策鼓勵創新創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本課題從哈爾濱市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做法入手,分析了哈市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成都高新區、天津市和南京市鼓勵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加以總結。同時,針對問題又提出了營造良好氛圍,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宣傳服務體系、引進和培養人才,建立健全創新創業科研服務體系、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創新創業環境服務體系和加強平臺建設,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等對策建議。通過以上建議,希望能夠推動哈爾濱市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步伐。
關鍵詞: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哈爾濱
中圖分類號:C915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8-0082-02
鼓勵創新創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保持經濟活力的源泉。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創新創業。特別是2015年6月16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雖然本意見只有30條政策措施,但涵蓋了創業面臨的政策、資金和環境等多方面內容,為各省、市(地區)加快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方法遵循。哈爾濱市作為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積極出臺多項扶持政策鼓勵創新創業。各項政策的合力實施,使哈爾濱市各領域的創新創業呈現出蓬勃生機,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為哈爾濱市“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哈爾濱市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以“兩創示范城市”建設為抓手,搭建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平臺
哈爾濱市近年來積極落實國家、省有關創新創業政策。截至目前,哈爾濱市各類創新創業基地空間達到176家,各類科技孵化器51家,創客空間9家。2019年上半年,哈爾濱市新增科技型企業522戶,同時在吸納就業人員、成交金額和授權專利數量等方面都實現了新的突破。自2018年哈爾濱市入圍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以來,哈爾濱市有關部門積極作為,在體制機制轉換、公共服務、科技融資、政策宣傳和資金落實等方面,為中小企業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這些部門的積極作為,不僅為本市小微企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而且為他們的壯大與發展保駕護航。
(二)以大專院校為依托,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大學生創新創業是哈爾濱市“兩創”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人的創新創業不僅需要哈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更需要各大專院校的鼎力配合。為此,哈爾濱市人社部門出臺了《哈爾濱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工程實施方案》,積極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市財政局與相關部門聯合制定出臺了《哈爾濱市大學生創業種子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深入實施。哈爾濱市高校云集,在校大學生是本市未來創業的主力軍。為此,哈爾濱市各大專院校根據自身專業的實際情況,積極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三)以哈經開區、哈高新區為核心,助推創新創業服務功能提升
哈爾濱市以哈經開區、哈高新區為核心,助推創新創業服務功能提升。近年來,哈爾濱高新區出臺了《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暫行辦法》、《鼓勵創業投資暫行辦法》、《支持企業上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暫行)》等十多項扶持政策,這些政策不僅涵蓋了鼓勵科技人員、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政策;還涉及創業投資和融資上市等問題。同時,哈高新區還通過房租補貼、服務平臺運行、經費補貼等方式對創新創業給予支持。哈爾濱經開區通過打造哈南工業新城“創業+產業+生產性商業”綜合特色,實現技術、生產和市場網絡融合。
(四)以簡政放權、優化創業渠道為手段,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近年來,哈爾濱市按照《哈爾濱市本級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對39個部門4820個權責事項分別編制權力運行流程圖,組織有關部門依據“個性化”服務理念,核對每個審批事項的相關事宜,并根據實際需求拆分細分“服務指南”、申請表單、示范性文本,并向社會公開“服務指南”,實現“量體裁衣”、“個性化”審批。
二、哈爾濱市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不濃
受全國經濟下行壓力等因素的影響,本市整體創業的意愿并不高,希望創業,敢于創業的人數比例并不高。一些城鎮居民寧愿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也不愿意承擔風險創業。大學生創業意愿雖有提高,但創業比例并不高。形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點在于本市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形成濃厚的氛圍,致使一些人害怕創業,導致創新創業的內生動力不強。
(二)創新創業人才匱乏
從哈爾濱市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資源相對充足,但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相對不足。一些既懂科技研發又精通“互聯網+”思維的人才嚴重缺乏。近年來哈市雖然加大了人才引進力度,但效果不是很明顯,一些急需的創新創業人才相對匱乏。同時,創新創業人才信息庫建設的力度不夠,人才信息資源難以實現有效整合,引才工作缺乏高效的信息服務。
(三)創新創業環境需進一步優化
近年來,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精簡了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了一批不合理收費項目,但一些行業性、地區性、經營性的創業、創新壁壘還較多,同時一些部門行政監管不規范,不透明,亂收費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給創新創業者造成嚴重的負擔。因此,本市有關部門還需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為創新創業者提供適合創業的環境。
(四)“孵化器”的服務體系不完善
專業的創新創業服務機構是創新創業活動中重要的環節,它對創新創業的各要素整合,提升創新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哈市擁有51家科技孵化器,他們的服務功能還不是很完善,不具備核心競爭力。這些孵化器存在活躍度不夠;服務體系的功能發揮不理想;以及在孵化器運作上仍然存在不規范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哈市創新創業的進程,有關部門需高度重視。
三、先進地區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的經驗借鑒
(一)成都高新區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創業的扶持政策
成都高新區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際情況,制定了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創業扶持政策。該政策不僅涵蓋了扶持范圍中的企業類別、創業領域和鼓勵重點等事項,而且還明確了兩大項14小項的扶持內容。扶持內容中的資金、基金、獲得專利、知識產權和創業投資機構等事項,本市都可以借鑒。
(二)天津市鼓勵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
天津市為進一步優化區域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業環境,加快集聚各類科技人才和創新創業項目,鼓勵和支持各類人才到保稅區創新創業,正式出臺了《天津港保稅區天津空港經濟區關于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明確將對企業獲得科技部和天津市的部分科技資金支持給予匹配資金支持。同時,還為科技領軍人才提供一系列優厚條件。例如:創業輔導、住房補貼、租房補貼、人才獎勵、金融扶持、稅收支持和科技成果轉讓等多方面扶持。這些政策不但解決了科技領軍人才的后顧之憂,還能激發科技領軍人才的創業激情。哈爾濱市要想留住創新創業人才,應在這些政策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和扶持。
(三)南京市鼓勵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
2012年,南京市出臺了《深化南京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打造中國人才與創業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該措施規定,允許和鼓勵在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事業、企業單位科技人員(包括擔任行政領導職務的科技人員)離崗創業,3年內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職稱,檔案工資正常晉升;規定職務發明成果收益按至少60%,最多95%的比例劃歸參與研發的科技人員及其團隊擁有。這項措施出臺后,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各地紛紛效仿。哈市應在借鑒其他兄弟省市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步伐,才能在新一輪全國創新創業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加快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近日,國家《“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發布,規劃強調了“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此,各地區應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加快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步伐,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
(一)營造良好氛圍,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宣傳服務體系
哈市有關部門應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一是要明確宣傳重點,吃透中央有關精神。近年來,中央有關創新創業的精神不少,各地區應在吃透精神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對相關文件提到的,且符合各地區實際的政策措施要通過各級各類媒體深度報道,讓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二是要制作宣傳手冊,擴大宣傳范圍。創新創業宣傳手冊內容應豐富多彩,涵蓋本市創新創業政策、取得的成就、創業典型案例以及圖片信息等。這些宣傳手冊除在常設固定點宣傳外,還應投放在各級政府審批大廳、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業孵化基地等場所,營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良好氛圍。三是利用多種途徑,廣泛宣傳。通過開設專欄,懸掛條幅,制作標語等傳統形式以及短信、微信和微博等新興媒體擴大宣傳,使創新創業工作深入人心。
(二)引進和培養人才,建立健全創新創業科研服務體系
在引進人才方面,各地區應按照國家有關人才發展的戰略規劃要求,以構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為中心,引進懂技術、知市場、精投資的高級復合型人才,重點打造創新創業服務團隊和領導團隊,建立創新創業人才資源庫。在培養人才方面,首先,各地區利用各大專院校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通過課程、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全面的創新人才。其次,利用行政干預手段,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更多面向社會需要的自由和空間。再次,要消除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向企業轉移的各項壁壘,為他們的知識產權收益提供保障,建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使科技研發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同時,要搭建高校與創業園區溝通的橋梁,推動以高校為依托的創業園區建設,提高科技創新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實際效果。
(三)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創新創業環境服務體系
面對各地區創新創業環境存在的現實問題,有關部門應積極作為,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一是降低創業門檻。適當放寬創業者在資金、行業等方面的準入門檻,簡化辦事流程,積極支持鼓勵創新創業。二是完善各項政策。在現有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還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減免和支持政策,推動創新創業企業健康發展。三是要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要把服務創新創業企業作為日常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確保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到位。四是要搭建公共技術平臺。以政府投入為主,企業、行業組織和社會力量投入為輔搭建公共技術平臺,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五是建立風險賠償機制。為了解除創新創業者的后顧之憂,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補償的方式對創新創業者給予補償,逐步建立風險賠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