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環
摘 要:出版物是一種文化產品,其文化屬性使其在投放市場后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出版物的社會實踐中,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問題。本文即對此進行了探討。首先對出版物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內涵進行探討,進而正確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提出實踐過程中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衡量標準。最后提出關于出版物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實踐思考和措施,例如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牢記使命,創作出更多雙效統一的精品等。
關鍵詞:出版物;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G23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8-0124-02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由此帶來了包括出版行業在內的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文化產業提供給公眾滿足其精神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其不僅具有經濟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文化產品不僅具有經濟效益,還具有社會效益。出版物是一種十分典型的文化產品,在新時代背景下,出版物必須要堅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則,同時要能夠平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做到雙效統一。為此,黨和國家多次出臺文件,召開會議闡述上述的觀點,例如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多措并舉助力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雙效統一。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在這種背景下,本文就該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出版物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內涵探討
(一)出版物的社會效益內涵
出版物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產品,其社會效益是指出版社、雜志社、傳媒公司等出版機構通過其向社會提供的出版物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貢獻,貢獻越大,其社會效益越大。從這個角度講,社會效益具有宏觀性、長期性、間接性和潛在性的特點。在學術界,有人將社會效益理解為社會責任,但是仔細思考,兩者在內涵、指向對象等方面雖有交叉,但仍存在著較大的出入。社會效益的外延要比社會責任更加寬闊。一般情況下,社會效益很難像經濟效益那樣容易衡量。但其實不然,出版物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其經濟屬性和社會屬性不可分離,同樣,出版物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樣不能完全隔絕開來,通過構建一整套反映社會效益的指標體系,可以對出版物的社會效益進行評估。
(二)出版物的經濟效益內涵
出版物以物質的形態出現,通過投向市場,獲得經濟效益,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出版物與一般產品無異,其經濟效益內涵遵循企業投入產出規律,反映的是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系,通過運用一系列的財務、統計數據,可以準確評估經濟效益,比值越大,說明經濟效益越好。隨著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經濟效益成為出版物投入市場后必須追求的目標。但是其前提是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二、正確把握出版物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一)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糾偏“市場缺陷”
從市場規律上來講,市場具有盲目性、自發性等弊端,同質化、低俗化無孔不入;從消費者角度考慮,消費者所熱衷消費的包括出版物在內的文化產品不僅包括高雅的、通俗的,還有庸俗、媚俗等糟粕。如果一味強調經濟效益,將會導致市場缺陷的擴大,放大消費者文化消費的陋習。而要使社會正常運轉,就一定要為文化產品設置道德底線。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是出版物等文化產品區別于其他產品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的顯著區別。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能夠糾正市場的缺陷,從而使文化市場、社會生活健康發展。
(二)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塑造、引領文化市場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不是對經濟效益的摒棄,而是塑造、引領文化市場向前發展的重要舉措。在社會上有一些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割裂開來的觀點是明顯錯誤的。實踐和理論反復證明,社會效益是文化企業的第一要務,與經濟效益并不矛盾。出版物要想獲得更為持久的發展,就要堅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出版物必定是對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持續的滿足感的,必定是積極向上的。只有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才會持久地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才會有消費者持續地消費出版物,才會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辯證統一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人民大眾對出版物的消費,是一種思想的消費、精神的消費。只有真正升華思想、滿足精神需要的作品才能夠獲得消費者的消費選擇。國家從政策層面、制度層面上規定了出版機構承擔的社會責任、產出社會效益的任務。從表面上看這是人為地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的一種統一,但是從深層次上分析,這恰恰是文化企業獲得長期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只有取得社會效益的出版物,才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獲得長足的發展,從而獲取經濟效益,因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
三、衡量出版物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標準和尺度
社會效益同經濟效益一樣,可以通過一定的標準和尺度進行評價。注重定量分析,要比定性分析更加直觀、可靠,也能避免陷入社會效益虛無的陷阱。針對出版物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衡量標準和尺度,可以從經濟效益、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實現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出版作品達到好的社會效益,其中就包括經濟效益的實現。出版物為了更好地獲得經濟效益,要完成相應的出版品種數量,不斷調整優化出版物的品種結構,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多層次的需求。出版物要規劃重點出版物、主題出版物等,爭取更多獲獎的圖書。還要綜合暢銷書和常銷書的配比,暢銷書能夠在短時間內引起市場的轟動,見效明顯;常銷書受季節影響因素小,在讀者心中的地位持久。人才是實現以上任務的基礎,合理有效的出版流程和好的編輯隊伍也應納入其中。
(二)履行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相比于社會效益,更加具體明確。作為文化產品,出版物的社會效益應將社會責任的考核評價納入其中。一是自覺遵守法律規范。包括自覺遵守《出版物管理條例》,弘揚主旋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環境保護,主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等。二是誠信經營。包括自覺繳稅、接受工商部門檢查,反對不正當競爭,尊重商業道德等。三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出版物投放市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出版物同樣要以滿足區域發展需求為導向,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四是社會責任履行機制的建立。社會責任不是應付檢查的任務,是需要融入日常經營、生活的一部分。出版物要將社會責任融入其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
(三)承擔社會義務
讀書的意義在此不用過多說明,出版物作為讀的“客體”,其對社會效益的彰顯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廣泛開展“讀書月”“讀書周”活動,開展送書下基層、進社區等活動,舉辦書展等,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此外,作者是源頭,扶持優秀的作家是繁榮圖書創作的根本舉措,也是實現社會效益的重要方面。以上種種,是出版機構承擔社會義務的重要表現。
以上所述內容皆可以進行量化分析,上述內容構成了社會效益的評價體系,對將出版物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實踐思考有很大的啟發性。
四、關于出版物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實踐思考和措施
出版物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干出來的,以社會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為依據,以國家關于文化產業雙效統一的政策要求為統領,以文化體制改革為主線,對于出版物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進行實際的探索。
(一)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出版企業是出版物的實施載體,國有出版企業是出版市場上的龍頭和旗幟。出版物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要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尤其是存量改革。繼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將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優化,提高企業內部的運行效率,制定一套能夠確保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雙效統一的制度體系。
(二)牢記使命,創作出更多雙效統一的精品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這對出版企業在生產創作出版物的工作方面提出了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告誡我們,雙效統一的精品出版物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這些出版物要能夠啟迪讀者的智慧、升華讀者的思想,不斷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版物的創作要緊緊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實踐,充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挖掘和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作出不負于人民、不負于時代的精品。
(三)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生產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出版物
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期間,就提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新提法,在2017年,這種提法更是被寫入了黨章。這對文化產業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出版物作為典型的文化產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就是要以市場為導向,生產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出版物。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四)講好中國故事,加快出版物走出去
出版物是宣揚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宣傳中國形象。出版企業要緊密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拓展對外傳播渠道,打造中華民族品牌,積極參與國際文化競爭,增強文化自信。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在具體實踐中,還有諸多舉措,例如加強出版人才隊伍建設;緊緊圍繞國家發展主題,構建宣傳陣地;積極承擔文化傳承責任與義務,面向讀者,服務社會等。總之,出版物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是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張新娟,趙耕茹.完善制度建設為出版單位充分發揮社會效益保駕護航——以國防工業出版社為例[J].出版參考,2017(3):50-51.
[2]王廣照.出版社社會效益考核的實踐與探索——以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出版發行研究,2015(1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