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航
摘 要:黨的十九大給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賦予了新使命。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點是要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和重大意義。目前高校開設的各門思政課可以從不同側重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注重創新思政教育形式,不斷增強親和力和針對性,給學生帶來更多獲得感。
關鍵詞:黨的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8-0142-03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在2019年3月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又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2]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邁上新征程,應與時俱進,切實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課程,應當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教學重點
黨的十九大最重要的成果是概括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將其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鄭重寫入黨章。因此,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要講清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和重大意義等等。
1.分析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時代是思想之母,任何科學理論都植根于它所處的特定時代,都有著鮮明的時代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認識。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一個重大政治論斷。新時代“新”在哪里?與以前有什么不同?首先,我們國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其次,我們面臨新的社會主要矛盾。過去幾十年,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但隨著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現在用“落后”來界定我國社會生產狀況已經不符合實際了,人民的需要也不僅僅局限在物質文化層面。黨的十九大做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重大政治論斷,發展了以往對社會主要矛盾內容的表述,準確反映了當前我國發展狀況和人民生活狀況。最后,我們邁向新的奮斗目標。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黨的十九大描繪了分兩個階段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在這個歷史關鍵節點,迫切需要科學理論指路引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應運而生、順勢而成的。
第二,科學社會主義煥發新生機。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嚴重挫折,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所謂“歷史終結論”,宣稱共產主義已經失敗,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然而,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世界并沒有按照他們的邏輯演進。二十多年過去,“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西方國家經濟持續低迷、復蘇乏力,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進一步暴露。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依然選擇走自己道路的社會主義中國,經濟社會保持平穩發展,人民生活邁向全面小康,不僅頂住了金融海嘯的沖擊,而且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極大改變了世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力量對比失衡局面,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全新選擇。可以說,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思考、經驗總結和實踐探索,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和形成的全過程。
第三,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變局。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經濟重心從大西洋兩岸向太平洋兩岸轉移,世界政治格局向更加均衡的多極格局轉變;全球化進程遇到逆流,一些國家以“本國優先”為名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新興經濟體成為推動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表現搶眼,發達國家治理模式面臨制度性危機,發展中大國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話語權不斷提升。從美國“政府停擺”創紀錄,到英國陷入“脫歐”困境,再到法國“黃馬甲”抗議運動,無不表明西方國家正面臨制度性危機。美國頻頻在國際上“退群”,通過打貿易戰來緩解國內危機,對推進全球治理構成巨大挑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影響力空前增強。世界需要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也正在發揮著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重要作用。
第四,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執政新考驗。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對于成立近百年、執政70年的中國共產黨來說,要成就千秋偉業,必須有效應對執政考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清醒分析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帶領全黨以自我革命的勇氣,正風肅紀反腐。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成效卓著,反腐敗斗爭形成壓倒性優勢,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內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形成的,是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成果,展現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斗力。
2.聯系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從十個方面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并指出“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可以說,這五年改革開放推進之深、依法治國影響之大、人民生活改善之多、國際地位提高之快、全黨全社會自信之強,都是前所未有的。高校思政課要注重梳理這些年的巨大變化,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并深刻認識到黨和國家事業取得這樣的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
黨的十九大用“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這一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涵蓋了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等各方面,是一個系統完備、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八個明確”偏重于理論層面的高度概括和凝練,“十四個堅持”偏重實踐層面、方略層面的展開,兩者有機融合、有機統一,凝結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升華,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戰略和戰術相一致、認識論和方法論相統一的理論特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科學理論的價值就在于回答時代課題、推動實踐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經過實踐檢驗、富有實踐偉力的強大武器,開啟和引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新發展。
3.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這一思想的重大意義,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
一是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之所以顯示出強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就是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我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的產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新的時代要求和實踐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最現實、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飛躍,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創造力,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二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這一目標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既需要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一棒接著一棒跑,更需要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了“路線圖”和“方法論”,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體中華兒女的磅礴力量,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三是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面對當今世界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戰略家的恢宏視野、戰略思維,鮮明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張,凸顯了大國領袖的風范和擔當。當前,中國正通過“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將理念轉化為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正變得越來越真切可感,得到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中國從本國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的基本原則,在消除貧困等重大問題上的思路、方法、經驗,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具有借鑒意義。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3]這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具有的世界意義。
二、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具體途徑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7年底下發的《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教學建議》,明確了教學重點,提出了教學建議,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目前高校給本科生開設的四門思政課從不同側重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比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著重從世界觀、方法論的角度,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并創造性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使學生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認識和把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著重從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的角度,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豐富內涵,展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脈絡和邏輯體系,使學生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著重從中國近現代史發展進程和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角度,講清楚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于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任務、歷史事實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的判斷,講清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著重從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角度,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講清楚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幫助學生自覺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除了上述四門主干課程,“形勢與政策”課是時效性、針對性、綜合性都很強的一門課程,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應當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點講授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講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2]在明確了教學重點、教學內容之后,如何創新思政教育形式,不斷增強親和力和針對性,給學生帶來更多獲得感,就成為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共同面對的課題。老師把思政課講得“有知有味”,學生才會有更多收獲。“知”是思政課所傳遞的思想,“味”是教學技巧和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對于黨的十九大精神,高校教師自己首先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若自身知識儲備不夠,理論素養不高,教學必然捉襟見肘,無法游刃有余。在教學技巧和方法方面,要用適合當代大學生特點和需求的方法,將我們黨豐富的思想資源和鮮活的實踐案例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將改革進行到底》《輝煌中國》等電視專題片,全景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反映了五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巨大成就,筆者選取部分內容在課堂上播放,深受學生歡迎和好評。以往的思政課教學多為單向授課,學生缺乏參與感,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如何有效引導學生由“做客”心態轉向“做東”心態,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活思政課堂氛圍,這就需要教師在新形式、新方法的運用上下功夫。一堂立體豐滿的思政課應該像精心設計的旅途,步移景換,處處驚喜。比如,可以將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十分鐘辯論、隨堂調查等融為一體,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針對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的特點,要注重在思政教學實踐中運用網絡新媒體技術。比如,利用優質慕課資源豐富課堂教學,運用網絡交流平臺延伸教學時空,建立思政課微信公眾號加強互動,利用“學習強國”APP在線學習等等。感染力、親和力、針對性、獲得感,應當是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努力方向。
高校肩負著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這是新時代賦予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思政課改革指明了方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使思政課真正成為青年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人生驛站,這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