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
像古典西畫一樣,古典西園也是講究寫實的,追求形似。如果他們愿意將植物修剪成一種動物的形狀,或者將雕塑做得和真人一樣,他們就一定會做得惟妙惟肖。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一切都必須聽任創(chuàng)作者意志的擺布。他們以征服者的姿態(tài)對大自然加以改造,并最終獲得預想的效果。法國造園家勒諾特爾就曾經(jīng)強調,要“強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則”。所謂“均衡”,就是對稱的和諧。所以,在他所主持設計的凡爾賽宮苑中,完全看不到自然形態(tài)的物象。他認為,人工之美高于自然之美,故而這種毫不掩飾人工痕跡的園林被稱為“規(guī)劃式園林”。后來凡爾賽宮苑成為了歐洲園林風格的范本,并被競相效法。
既然被叫做“規(guī)劃式園林”,那么園中的植物便都被“規(guī)劃”成儀仗兵一般整齊的隊列,同時被修剪成或方或圓,或球狀或菱形的圖案,甚至還有做成迷宮的。植物能改變自然屬性而盡隨人意,這是他們覺得非常自得而又極為有趣的一種創(chuàng)意。西園中,水也不會有天然流淌的形態(tài),均為人工水體。水不只往低處流,往往沖天噴灑。我在奧地利薩爾茨堡郊外的一座名叫“海爾布倫宮”的園子里,就見證了造園者對水的極致運用。那是歐洲唯一一座以水為主題的宮苑,水以各種獨具巧思的人為形態(tài)取悅游人。園子里,驚叫與贊嘆之聲不絕于耳。
征服與改造自然,進而為我所用,此為西方造園思想的核心。而這與他們對待人類自身的態(tài)度大異。西方人提倡平等自由,尊重個性,但“物”卻被排除在外,園林便成為了全然脫離自然形態(tài)的人工制品。在造園人的意志支配下,它具有了完整、和諧與鮮明的特性,呈現(xiàn)出一種雕塑感與裝飾性并重的“盛裝之美”。因此,西洋園林的基本特征是對稱、開闊、一覽無余,園中鋪植大面積的草坪,植物多為幾何造型。
而中國園林的造園理念卻恰好與之相反。我們的先人有一套自己的生命哲學和美學標準。幾千年來,崇尚自然的老莊思想對中國文化影響十分深遠,因而中國古人并不認為人應該是世界的主宰,他們一向敬天畏地,相信天地大化自有其運行規(guī)律,人只是天地中的一分子,應順乎天理,力求天人合一。他們克制著自己的狂妄,不與大自然比能耐。他們深知,天工開物,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世間之大美,然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何等的低調與謙遜,人類應當誠懇地去向大自然學習,便提出了“師法自然”的理論。中國古典園林的創(chuàng)作者便是得到了大自然的點化而靈感迸發(fā),創(chuàng)造出了世間最精致而詩意的人工山水。
因此,中國古代造園家始終遵循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自然美與人工美相結合的園林范式,它是兼具審美與居住功能的理想人居環(huán)境,是第二自然。因而中國古典園林的模樣都與自然山水相似,像是大自然的一個單元,是它本色的一隅。
因此,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洋園林有著全然不同的風貌——中國古人本著“師法自然”的理念來建造園林,最終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
然而,這絕非照搬自然,而是如繪畫一般,將自然山水的形狀加以提煉,并用“以小見大”“以少總多”的概括手法呈現(xiàn)一方典型化的微縮山水,并在這片山水間體現(xiàn)真山真水的精髓。
要做到以假亂真,難度著實不小,但中國的造園匠師總是傾力而為,力求不露痕跡,仿佛大化神筆。所植花木總是任其橫逸斜出,自由生長,使園子氣韻生動;各種水體少有直岸,猶似天然形成;橋和路往往曲折前行,因為通幽者多以曲徑。造園人盡力以自然形態(tài)而出之,最終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理想境界。
中國古人的審美趣味與西人迥異。西人喜歡一覽無余,而中國古人卻覺得了無興味。中國的皇家園林雖也有一條軸線,卻渾不似西園的中軸線那樣,像一條通衢大道,它只是一根隱性的邏輯線索,是結構所需,而非審美設計,它被起伏的山勢、扶疏的林木與曲婉的碧水所消隱。而私家園林則幾乎不會有此設計。在中國古人看來,園子若被一眼洞穿,那是對人們好奇心與想象力的謀殺,乃失卻了含蓄、婉約之美。
不但不能一覽無余,還需設置障景以阻擋視線。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園子里照壁、圍墻、假山與植物隨處可見。障景的功能是調動人們天性中的好奇,欲往探究花遮柳扶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隱藏是為了更好的引誘,它讓景物在被暫時隱蔽之后,又忽地在你面前意想不到地展開,讓你以為已是“山窮水盡”,不料,繞過那些遮擋物,眼前卻又豁然開朗,忽得“柳暗花明”的驚喜,給人一種情緒上的起伏和節(jié)奏上的頓挫之美。“以隱為顯”“欲揚先抑”,這便是我們可愛的古人所耍弄的一點小小的心機。
中國園林建筑與山水更有著極佳的融合。樓、臺、亭、榭、廊、橋、軒就如同草木一般從山水中長出,而不是人類強加給大地的異物。它們是人與自然合作而創(chuàng)造出的特殊景觀,是對山水的點綴,乃審美之焦點。若是沒有這些構園要素,園林便缺少了人文美感,亦必將大失意境。
中國園林的建筑與環(huán)境是相依相偎的親密伴侶,不像西園那般主次分明。西園中的園林部分只是如山峭拔的主體建筑的陪襯,建筑居中,園林構件如眾星拱月般烘托它的威儀。而中國園林的建筑卻形態(tài)多樣,分散于園中最為恰宜的位置,形成風姿獨具的眾多景觀組團。
中國造園人知道,盡管他們師法自然,但其作品卻無法做到有著與自然山水同等的比例和分毫不差的逼真形態(tài),只可求其神似,故而中國古典園林與山水畫一樣,是一種“寫意山水”,重在表現(xiàn)意境。這樣的山水從整體到局部,每一個點景設計都獨具巧思,都是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lián)的詩意畫面。徜徉其間,便似進入了一條詩畫長廊,獲得一種一步一景、步移景異的觀賞奇趣。
西洋園林的基本特征是對稱、開闊、一覽無余,園中鋪植大面積的草坪,植物多為幾何造型……而在中國古人看來,園子不但不能一覽無余,還需設置障景以阻擋視線,若被一眼洞穿,那是對人們好奇心與想象力的謀殺,失卻了含蓄、婉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