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輝
證監會9月9日至10日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提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外界簡稱深改12條。其中第9條表示,要加強投資者保護,推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罰沒款優先用于投資者救濟的制度機制。推動修改或制定虛假陳述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相關民事賠償司法解釋。這一條直接關系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也最被投資者期待。
投資者投資股市最怕的是什么?是上市公司造假!投資者研究股票基本面,依據的都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公開信息,如果上市公司公開披露出來的信息是虛假的,那投資者是防不勝防的。上市公司造假東窗事發后,證監會一定會進行行政處罰,觸犯刑律的還會移送公安機關。但是投資者的損失怎么辦呢?這個就沒人管了,得靠投資者自己去索賠。如果投資金額不大,維權的成本高于索賠金額,那維權就得不償失了。還有更絕望的,維權打贏了官司,但上市公司沒錢賠償,最后仍然是一場空。
這些年證監會加大了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罰款金額越來越高,幾億元幾十億元的罰沒款并不少見,但這些罰沒款都進了國庫,投資者不能從中獲得1分錢賠償。長春長生因疫苗案被國家藥監局罰沒款91億元,這些罰沒款都要上繳國庫,公司已經被罰得傾家蕩產。現在公司已經退市,實控人的股權也一文不值了,投資者即便打贏官司也得不到任何賠償。過去監管部門在處罰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時,都沒有考慮投資者的賠償問題,把索賠看成是投資者個人的事。過去一度還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觀點非常流行,認為這就是投資風險,投資者必須自行承擔這種損失,并把這看成是投資風險教育的反面教材。
因為投資者損失得不到賠償,因此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退市的態度并不積極,普遍希望通過資產重組來保殼,這就形成了退市難。證監會雖然一再表明決心要嚴格退市制度,但投鼠忌器,出于社會穩定和其他各種因素考慮,往往也網開一面,一些該退市的上市公司并沒有退市,A股市場的出口并不暢通,反過來也影響A股市場的入口暢通。現在證監會認識到了投資者賠償問題不解決,退市難的問題將始終存在,而深改第9條正是對投資者合理關切的回應。
深改第9條提出探索建立行政罰沒款優先用于投資者救濟的制度機制,這是證監會首次提出這樣的設想,這需要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很不容易,但對保護投資者利益是有力的保障。行政罰沒款依法上繳國庫,過去一直被視為天經地義,但投資者不僅不能從中得到好處,反而可能自身利益受損,因為遭到巨額罰沒款的受罰者往往已經沒有財力再賠償投資者,投資者維權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即便打贏官司也很可能得不到賠償。在這種情況下,罰得越多,投資者利益受損的可能性就越大,這讓投資者情何以堪?如果在罰沒款中留出一定比例的金額用于投資者賠償,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投資者損失的賠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但這需要修法,因此并不容易。現在由證監會出面協調,讓投資者看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希望。
深改第9條還提出推動建立證券集體訴訟制度,這也是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現在索賠都要靠投資者自行向法院起訴,因為種種原因,起訴索賠的投資者是極少數,成功獲得賠償的投資者更少。建立集體訴訟制度很有必要,要讓每一個符合賠償條件的投資者都獲得賠償,但集體訴訟不可能覆蓋到每一個適格的投資者,因此不起訴就不賠償是不合理的。應該建立依據判例獲得賠償的機制,對同一起證券賠償判決,所有適格投資者都可以依據判例向所在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減少重復起訴的成本。
投資者賠償問題是個牛鼻子,只要解決了這個難題,退市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過去也有不少上市公司退市了,表面看投資者也沒有強烈反對,其實這是因為這些退市股并沒有真正一退到底,退市后還在老三板交易,股價低的也有0.40元,因此投資者并沒有血本無歸。但這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就是退市警示作用大打折扣,退市股仍然成為市場投機目標,直到退市仍有較高的市值,殼資源炒作經久不衰,這已成為A股市場的頑癥。只有讓退市股真正一退到底,才能促進A股市場健康發展,而這離不開投資者賠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