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這里需要人給老人修腳嗎?我有手藝,我不要錢。”9月初,來自山東沂水縣農村的小伙張發利走進了濟南市一家養老院。在此后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他為濟南市6家養老院三十余名老人免費提供了修腳服務。“咱接受過社會好心人的幫助,我心里就一直想著要報答社會。咱也不會其他的,就有這么一門手藝。”張發利向記者介紹了他去養老院志愿修腳的原因。原來,張發利3歲的女兒在今年5月份被確診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女兒在治病期間得到了周邊親友和社會好心人的幫助,張發利為老人修腳是為感謝社會對自己患病女兒幫助的“報恩行動”。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張發利的微信朋友圈中記錄著這句話,他堅信“愛是相互的”。為了感謝社會對于自己女兒的幫助,張發利用他自己的方式向社會報恩——修腳,為養老院的老人們免費修腳。“我16歲就開始學習修腳,當時為了生計學的手藝,到現在有十幾年了,修腳的技術還是可以的。”張發利談起自己的修腳技術很自豪。他介紹,在女兒患病之前,他就在一家修腳店上班,那時單位也經常組織去養老院為老人修腳。
張發利在9月份正式開始了他的“報恩行動”。他在照顧女兒之余,帶著自己的修腳工具主動上門拜訪醫院周邊的養老院,申請為老人提供免費修腳服務。“我一般在女兒狀況穩定或者睡著時出來為老人修腳,一次大概兩個小時,能服務五六個老人。”張發利說,給老人修腳要尤為精心,“上歲數的人的腳趾甲普遍比較厚,不好處理,另外比如我今天上午修的一個老人還裹過小腳,就更難處理”。但他總是耐心地為老人修好趾甲,“有的老人腳趾甲整不好,鞋子都穿不上,都要穿大一號的,看他們不舒服我也不舒服”。
張發利從未收過老人的錢,即使他現在十分缺錢。“雖然距離孩子痊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我不會放棄,也會堅持回饋社會。”(摘自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