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
近日,我國與所羅門群島正式建交。2018年以來,中國又多“結交”了4位新朋友:多米尼加共和國、布基納法索、薩爾瓦多共和國和所羅門群島。
所羅門群島:
沒有寶藏的“幸運之島”
公元前1000年,猶太人部落首領大衛攻下耶路撒冷,建立了統一的以色列-猶太王國。大衛死后,他的兒子所羅門即位。所羅門大帝每年從屬國征收大量金銀財寶并存放在猶太教圣殿“耶和華神廟”里。猶太王國滅亡后,神廟被付之一炬,所羅門的寶藏去向何處,成了謎。
1568年,西班牙航海探險家阿爾瓦羅德門達納在南太平洋的一個島上發現了沙金,誤以為找到了所羅門的寶藏,于是命名這里為所羅門群島。
不過,盡管沒有所羅門的寶藏,這里也不會讓尋寶者失望。所羅門群島另有所藏——由6座大島和900多個小島組成,這里的自然資源極其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金銀礦藏也相當豐富,沿海漁產,尤其是有著“軟黃金”美譽的金槍魚產量驚人,占到該國GDP總量的18%。
旅游業也成為所羅門群島近年來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這里以干凈的海水和清新的空氣聞名,且和周邊群島相比,火山活動相對較少、基本不會對當地的生活造成威脅,因而它又得名“幸運之島”。
布基納法索:打工之國
位于西非內陸的布基納法索,大概是中國幾位新朋友里境況最“慘”的:沒資源、不靠海、土壤多沙貧瘠,一直以傳統農牧業為主。
國土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人口2000萬,人均GDP僅為644美元,幾乎排在“最不發達國家”的末端。唯一的“之最”,是全球識字率最低。
因為國內幾乎沒有現代產業,布基納法索人只能出國打工,到加納、科特迪瓦和幾內亞等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得多的南方鄰國出賣勞力。據統計,約有近百萬布基納法索人長期住在加納和科特迪瓦。
據BBC報道,中國曾是布基納法索驢皮的最大出口國,將其用來制造阿膠。不過,由于驢皮需求上升太快,威脅到了當地驢的生存,布基納法索隨后禁止了驢皮出口。
多米尼加共和國:美國人的“后花園”
位于加勒比海的島國多米尼加,素有“美國人的后花園”之稱。這個鄰近美國的熱帶小島,四季陽光充沛,有著細膩干凈的白色沙灘、碧藍的大海,境內有四大山脈、沙漠景觀。
除了旅游業外,多米尼加經濟還靠出口加工業和僑匯拉動發展。出口的商品,除了蔗糖、咖啡、可可、香蕉等熱帶島嶼的“拿手菜”外,還有雪茄——除了古巴,能當得起“雪茄之國”稱號的,只有這里。
如今,這個面積約為北京3倍、人口只有北京一半多的島國,已是加勒比地區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國家之一。與鄰國海地形成鮮明對比——多米尼加的人均GDP是“窮鄰居”海地的9倍,正因如此,不少海地人想方設法偷渡到多米尼加工作、生活,導致了兩國政府、國民間矛盾不斷。
薩爾瓦多共和國:
沒有救世主的“暴力之國”
1524年,薩爾瓦多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在接下來的近300年里,14個歐洲白人精英家族控制著全國經濟。獨立后,國家財富仍由這些家族控制,普通民眾的生活極端貧困,起義不斷。但這些反抗運動都被軍事獨裁政府壓制了下來,在其背后,站著美國政府及其軍事援助。
民兵游擊隊和政府軍之間的爭斗自1980年開始,持續了12年,造成75萬人死亡或失蹤——這個中美洲面積最小(2.13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如今總人口也才637萬。內戰期間,美國時任總統卡特和里根,曾給予薩爾瓦多政府支持,幫助其建立了一支針對民兵的“死亡隊”。
內戰結束后,美國的影子仍然飄蕩在薩爾瓦多上空——自從2001年推行“美元化”政策后,薩爾瓦多的國家貨幣單元就是美元。
如今的薩爾瓦多,以暴力頻發和幫派林立著稱。作為墨西哥通往美國的毒品運輸中轉站,當地分裂出諸多爭奪利益的黑幫——據統計,薩爾瓦多各類黑幫總人數大約為7.2萬人,在監獄中的不過1.3萬人。
由于國內艱難的生存狀況,薩爾瓦多人多選擇到美國謀生,而每年被美國遣返的非法移民,不計其數。即便如此,“到美國去”仍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
(摘自《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