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夢茹
數千年悠久的中華文化積淀與傳承下來的古詩詞,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也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優質資源。高中古詩詞教學一直是該學段教學的重難點,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興趣低、讀不懂、鑒賞能力差等現象一直存在,這是傳統單篇形式古詩詞教學的弊病。在單篇形式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抓住詩詞中的重點字詞段落去講解,深入挖掘一首詩詞中作者的情感態度,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沒有時間去品味古詩詞的魅力和文化內涵,學習古詩詞的熱情難以被激發。而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為高中古詩詞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思路。學生圍繞一個議題進行多篇文本的閱讀,在有限的時間內接觸到更多的優秀作品,由此達到閱讀的目的。
下面,筆者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易安詞中的花意象”群文閱讀教學設計為例,探析群文閱讀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拋磚引玉,就教于方家。
議題即選擇群文閱讀文本的依據,可以是人文主題,也可以是作家、體裁、寫作風格、表達方式、閱讀策略等。簡單來說,議題就是將多個文本串連起來的線,群文閱讀教學始終是圍繞議題展開的。在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中,“議題”的設置需要遵循兩個原則:首先,“議題”必須具備“議論性”,有可議論的空間,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其次,“議題”不能帶有“傾向性”,可從不同角度議論,要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都有話可說。
筆者將議題定為“品析易安詞中的花意象”,其中有兩個關鍵詞,一為“易安詞”,二為“花意象”。一方面,南宋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詞清新明爽,婉麗多姿,語多淺近,讀來令人既通達暢快又饒有回味。她的詞作多次被選入各個版本的語文教材,如《如夢令》、《醉花陰》、《聲聲慢》等名篇,可見其教學價值。另一方面,意象是詩歌的基本元素,詩歌意象是外在事物形象與詩人內在情意的交融,在教學中有必要關注詩詞中的意象?;?,是李清照詞作中反復使用的意象之一,對其詞中的花意象進行品讀與探究,有助于解讀詞人在不同時期的心境與情感。
群文閱讀是相對于單篇閱讀而言的,在有限時間內學生要閱讀多個文本。首先,這些文本的選擇并不是隨意的,要遵循“互文性”原則。法國當代文藝理論家克里斯蒂娃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引語的鑲嵌品構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對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編?!眴蝹€文本的意義是不完整的,是在跟其他文本的相互交涉、參照中變得充分與完整的,這也是選擇多首古詩詞進行教學的原因所在。其次,想要確定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注意文本的選擇不能脫離教材體系,在關注教材文本的同時,拓展到教材以外的篇目,使教材內外的文本得到統整。

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易安詞中的花意象”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中,筆者選擇李清照八首含有“花意象”的詞作,分為四組。一方面,從這四組詞中可以看到李清照人生際遇及思想情感的轉變,具有代表性(詳見表1)。四組詞作的選擇代表李清照少女時期、婚后時期、南渡時期與晚年時期四個不同時期的人生際遇,反應出詞人不同的心境。每首詞都含有花意象,使得四組詞之間的互文性大大增強,品讀這四組詞,會對詞人不同人生階段的遭遇與情感有深刻理解。另一方面,《聲聲慢》一詞為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四中的篇目,《醉花陰》一詞為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修“唐詩宋詞選讀”中的篇目,供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文本與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做到了有機結合,能保證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不脫離高中語文課程要求與教材體系,從而確保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確定議題、選準文本后,教師要精心設置群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即學生在閱讀后要完成的學習活動,這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一方面,在群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不向學生強行灌輸知識,而是將時間花在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與展示上,重視學生的交流過程,珍視學生的閱讀感悟,顛覆傳統單篇形式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結構。另一方面,教師在學習活動中設置的問題決定著學生思考的方向,第一,設置的問題是對多篇文章共同發問,學生依據教師的問題進行發現與探索,在求同比異中自主獲得知識,盡量少設置標準答案;第二,教師可嘗試通過簡潔清晰的閱讀單來呈現所設置的問題,利用圖表梳理與整合問題,可有效避免提問過雜。
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易安詞中的花意象”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中,筆者設計了三個學習活動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活動一:初讀詩詞——找“花”
這四組詞是李清照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所作,巧的是都寫到了“花”,特別的意象一定蘊含著詞人特別的情感。請找出詞中的“花”意象,根據教師提供的李清照的生平簡介,將四組詞與作者四個人生階段對應起來。
第一組,少女時期作品,其中包含“荷花”、“海棠”;
第二組,婚后時期作品,其中包含“梅花”、“菊花”;
第三組,南渡時期作品,其中包含“梅花”、“菊花”;
第四組,晚年時期作品,其中包含“菊花”、“梅花”。
活動二:品讀詩詞——懂“花”
“花”原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在命運多舛的李清照的眼中,卻有不一樣情感。對比四個不同時期的四組詞,體味其中蘊含著詞人怎樣的心境?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閱讀單(詳見表2),將作者的人生際遇、所見之花與內心情感填入表格中。注:表格中的答案僅供參考,不是標準答案。
活動三:比讀詩詞——悟“花”
梅花和菊花是詞人偏愛的意象,在其作品中反復出現。從四組詞中任意選取包含同一種花意象的兩首詞對比閱讀,品味同一種花蘊含著詞人怎樣不同的感情,將自己的感悟以文字形式呈現。
教師示范:一種黃花兩種愁緒——比讀《醉花陰》與《聲聲慢》中的“黃花”
“黃花”的清麗孤高,落寞哀怨,寄托了詞人不同生命境遇下的心緒與情懷。
《醉花陰》中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將簾外黃花與簾內佳人相比,不言相思,思情躍然紙上;不直言愁緒,而愁情畢現,以清新俏麗之筆寫詞人深秋時節的孤獨寂寞,抒發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深情。

《聲聲慢》中的“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在西風中憔悴,在風雨中凋零。昔日佳人如今孤苦無依,眼前的黃花徒增物是人非的傷感。借菊花凋殘暗寫年華已逝的錐心之痛。
高中階段,學生的古詩詞閱讀量有了一定的積累,也具備了一定程度的鑒賞能力,在高中語文課堂上開展古詩詞群文閱讀,能夠整合學生以往學習過的古詩詞并且能夠拓展延伸到課外古詩詞的鑒賞,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會有進一步的提升。然而,群文閱讀教學不是一種形式,需要廣大語文教師潛心設計與深刻反思,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開發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