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要處理好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企業與市場的關系,讓政府的一切活動都在法制框架內進行。政府要以服務為中心,以監管為抓手,實現服務效率最優化,監管手段法制化,該放的放,該管的管,放要真放,管要嚴管,堅決杜絕放不開手、管不到位的現象?!胺殴芊备母锊恢皇且粋€“放”字,還有一個“管”字,而且必須是嚴“管”。不僅涉及民生的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需要嚴管,一般領域、一般行業、一般企業的行為只要與百姓生活有關系,都要履行好事中事后監管職能,對可能發生的問題要力求及時解決,至少要及時消除隱患和化解矛盾,而不是等到問題掩蓋不住了、矛盾即將爆發了才去被動應付?!胺殴芊备母镆獔猿址殴芙Y合、嚴放結合,特別在企業運行狀況不佳、經濟下行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更要注重做好放管工作,把放和管、嚴和放緊密結合起來。凡是涉及企業和民眾利益、涉及公共安全的方面,都要在“放”的基礎上,更加重視事中事后監管,以更加嚴厲的手段和措施,把各個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管起來,讓各種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緊起來,把防范問題和風險發生的程序嚴起來,真正做到放管結合、嚴放結合。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所有市場主體都按照市場原則配置資源、履行職責和承擔責任。向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產品,是企業的責任,而能否提供高質量產品、放心產品、安全產品,則需要監管機構發揮職能作用,通過依法嚴格監管推動企業提供滿意產品,否則就要依法依規給予嚴厲處罰。只有做到這些,“放管服”改革才能更有張力和影響力,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