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南
博士舉報自己導師“吃回扣”,海南醫生自我舉報“吃回扣”。近日,連續兩起案例,讓一度沉寂的醫療腐敗問題重回風口浪尖。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拿回扣”是觸及職業底線的重大原則問題。如果為此多開藥甚至夸大病情,無疑嚴重違背職業道德,也極易加劇醫患關系緊張。2008年,“兩高”出臺意見,明確“收受回扣”將以受賄罪論處。之后,國家和地方又紛紛對藥品采購機制和醫院收入體制進行改革,從源頭遏制“以藥養醫”。經過多年實踐,“收紅包”“吃回扣”以及醫藥代表行賄等突出問題有了一定改善。但事實說明,雷厲嚴懲之下,“吃回扣”仍未根絕。究其根源,還是利益驅動太強。整治“醫生拿回扣”并不容易。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涉到薪酬體系、獎懲機制、醫院管理、醫保報銷等諸多環節,一項項理順恐怕還得要一段時間。但當務之急,是先補上監管短板,不能讓醫生開藥成為“暗箱”。定期盤查也好,隨機暗訪也罷,有關部門擔起責任嚴格執法,才能讓“亂伸的手”有所忌憚。更重要的是,必須發現一起嚴懲一起,讓蠢蠢欲動者付出代價。保持全方位、經常性地“消毒”,醫院才能做到常態化“干凈無菌”。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