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近日,一家媒體對6個城市的120個創新主體作了一項專題調查。結果顯示,76%的受訪者認為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創新政策在其所在城市和單位得到了落實,但也有一些創新政策在基層落地時遇到困難,束縛了科研人員手腳。近20%的受訪者指出,政策出臺后,在一些地方、部門落實時卻打了折扣,他們形象地比喻到:政策落實過程中,就像進了漏斗一樣,越漏越少,到最后落地時悄無聲息。
當前,一些領域和地方存在著政策制定粗線條,明確了大方向、大原則,但缺乏實施細則的問題。有的基層部門在落實和執行時,存在不顧實際、照本宣科的情況,所推行的改革細則成了上級文件的“轉抄本”。某市一年出臺的231份文件,文件的下發時間通常與收到原文件的時間間隔較短,一些文件與原文件結構、標題、內容極其相似。特別是在一份環保整治文件中,換了個抬頭和落款,將“我省”全部換為“我市”,而主體內容幾乎原封不動地照抄了省級文件。一位受訪干部說:“如果上級政策文件不結合地方實際來細化,就會讓政策踏虛走空。”
有的地方、部門采取簡單應對方式,甚至存在執行效果違背政策初衷的問題。有的干部以“點上”工作代替“面上”工作,重點抓幾個改革“閃光點”,搞幾個“樣板工程”。某地列在臺賬上的改革有上百項,但是有實質成效的也就兩三項。在一些地方,政策落實但不見效,形式落實而實效落空的情況時有發生。個別地方、部門和干部,在落實改革政策時,出于對短期、局部、個人利益的維護,存在“視而不見”問題。還有一些地方、部門落實改革政策要靠上級推著走,不推不動,甚至存在消極怠工的情況。對于為何對一些政策特別是推進改革怠惰問題,西南地區的一位副縣長受訪時說,他的中心工作就是脫貧攻堅,因為扶貧考核倒數要被問責,但落實改革文件不會被問責,“沒聽過誰因為改革政策落實不到位被問責的。”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米”,消除“漏斗現象”,必須對癥下藥、綜合施策。政策落實的關鍵還是在基層干部,如何調動基層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一個新課題。2018年中央出臺《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激勵干部干事創業。一些專家認為,《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為敢想者卸包袱,撐起保護傘;給敢干者開綠燈,落實容錯機制。但是也有專家認為,落實激勵、容錯機制重在廓清邊界,明確哪些做法得保護,哪些要受處罰。
1.新政策出臺后,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落實過程中像進了漏斗一樣,漏得無影無蹤?要求:分析客觀,簡明扼要,不超過500字。
2.你認為“政策漏斗”問題怎么樣才能破解?要求:舉措科學合理,切合實際,500字左右。
第一題
究其原因,一是一些政策在制定時考慮地方差異性不夠。有的政策只明確了大方向、大原則,沒有規定具體辦法,需要地方根據各自實際制定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一旦地方跟進不及時,政策就容易被“懸空”。二是從部門角度或權力、利益出發阻斷政策落地。一些政策特別是審批權力取消、下放等改革利益調整的政策,有的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進行“選擇性落實”和“陽奉陰違”,對部門有利的執行、不利的打折扣執行甚至不執行,影響政策執行效率。三是本位主義的影響。一些政策到了基層后,具體落實涉及多個部門,有的以自己部門為本位,彼此步調不一致或協調不力,政策就只能“一直在路上”,讓人看得見卻吃不著。四是政策宣傳推廣不到位。有的政策出臺后,只是通過媒體和內部網站發了點消息,缺乏必要的解讀和宣傳推廣,社會知曉度不夠,使得好政策被置于高閣。五是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因素。一些工作人員能力素質不高,視野格局不夠,對政策理解不深入,執行得也不到位;也有一些工作人員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不強,沒有把工作和事業放在首位,沒有真正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第二題
(1)在政策制定出臺時,要強化政策設計的科學性、精準性、可操作性,充分考慮到政策落地落實問題。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開展決策咨詢和專家論證,加強對政策可操作性、可檢驗性的分析和評估,確保出臺的政策符合實際,符合群眾需求和發展規律。(2)在政策執行層面,要加強對政策落實的督查督導。及時督促地方和有關部門根據各自實際制定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依法依規糾正推諉扯皮、拖延應付等庸政懶政行為。加大責任追究,嚴肅查處和嚴厲問責不落實、慢落實、打折扣落實等問題。(3)要深化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推進放管服。要合理劃分事權,明確各部門各單位工作職責邊界,避免有的部門“自己改自己”帶來的目光狹隘、利益割據等問題。要厘清上下級之間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全力、責任清單,做好權力下放和賦能工作,推動基層減負。(4)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強化政策的解讀和推廣普及,使政策內容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讓好政策最大限度地為群眾所了解掌握。(5)加強機關工作人員的教育。加強工作人員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建設,樹立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強化擔當作為,提高政策執行者的執行力。建立綜合考評體系,加大對領導班子和干部考核中的落實權重,落實干部的激勵機制、容錯糾錯機制,既鼓勵干部大膽探索實踐,推動工作創新,在新時代有新擔當新作為,又要寬容失敗,為擔當者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