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
中國員工有哪些不足?世界500強的高管如何看待每個求職者的面試表現?學歷、經歷、專業、能力,在世界500強心目中,究竟占多大的分量?看看他們為求職者總結出的10條建議。
埃森哲合伙人兼中國區總裁李綱認為,某些中國員工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缺乏受挫折的能力。這對于員工的成長很不利。在一個項目中,如果一個與你級別差不多的同事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表現得比較有見識,那么,他就會得到更多的關注。
另外,我們很多年輕的國內同事獨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弱,一帆風順時表現得很好,一碰到不順心的事情,往往會弄得一團糟。
強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謝冰告誡大學生,應該早作規劃,在進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就要有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今后想從事哪一行業,到什么類型單位工作最為理想。
根據這樣的定位,你才可以作充分的準備,千萬不能到了要離開學校的時候,才抱怨白白浪費了4年時光。
GE(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王曉軍介紹說,公司會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對員工的專業和學歷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GE公司在上海的全球研發中心由于工作性質,通常要求應聘者至少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
一般來說,機會對人才是均等的,高學歷不會加分。學歷、學校和工作經驗,都是證明應聘者能力的一種方式,但最根本的是看應聘者的能力是否適合他應聘的職位。
IBM大中華地區大學合作部總經理邱曉萍表示:“我們對應聘者的專業背景并不嚴格要求。”
IBM招聘人才的第一關是筆試,主要測試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試題中沒有任何關于計算機知識的內容。其二,IBM看重應聘者的潛能,看他是不是一塊可造之才。在IBM中,有很多例子證實,非IT專業出身的應聘者,最終卻在IT技術崗位上做得十分出色。在IBM中,只要你有興趣和潛力,公司就會給你機會。
家樂福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楊孝全說,在家樂福,人才的淘汰率較高,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公司對人才的要求定位很高,“我們對招聘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按照管理人員的標準進行培養,這就勢必淘汰一批不具備發展潛質的學生”;二是作為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家樂福的工作十分具體和辛苦,有一些大學生對從事這種行業的挑戰性沒有準備,而且也對自己工作的價值缺乏認同,因而選擇主動離職。
3M公司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余俊雄認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既有高學歷,又有社會經驗,工作能力還很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主要關注他是否真心喜歡具有創意的工作,對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有很多的設想。我們對求職者的要求是熱愛公司,能夠接受并融入公司的文化。”
思科系統公司副總裁杜家濱表示,在招聘過程中,他們會觀察應聘者回答問題的內容、方法以及答錯時的態度,來評價他的能力和態度。
他說:“不懂不要緊,答錯其實也并不要緊,關鍵在于你要告訴我們,你是怎樣嘗試著回答的,我們要看你思考問題的邏輯和方法。那種對錯誤沒有一點感覺的人,會最先出局。同時,也要看你是否誠信。這一點我們尤其強調,我們希望一個人要說真話,不要說假話。”
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查布朗表示,在杜邦,有一項員工定向發展計劃。它鼓勵員工自己決定未來3年至5年把自己發展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每個員工還可以與主管共同商量自己的發展規劃,公司也會創造相應的條件,幫助員工實施這樣的計劃。
英特爾中國軟件實驗室總經理王文漢博士則說,在英特爾公司里,考慮員工晉升時,從來就不把學歷當成一個因素。學歷只在一個人進公司的那段時間,發揮一定作用。但這之后的發展,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努力。有的碩士生可能不用功,他的工資待遇就會降下來;而一些本科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就會更快得到晉升。
富士通(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吉村昭彥說:“有兩樣東西,對一個人、一個項目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一是信念,相信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能夠圓滿地完成任務;二是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要有自豪感,感到自己從事的事業十分崇高。一個人只要信心百倍地去干自己喜歡做的事、感到驕傲的事,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荷蘭國際集團亞太區總部中國區總經理吳志盛認為,在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大學生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保險行業尤其如此”。他建議求職者,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前,應該靜下心來,想方設法充實自己,盡可能提升自己的價值。
(摘自《讀者文摘·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