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香軍
【摘要】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等特點,郴卅I作為一個具有相當文化底蘊的城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開辟新的文化市場,增強區域軟實力競爭,推動文化強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郴州
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新人才的智慧,技能和才能,創造和提高高科技文化資源,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應用生成高附加值產品的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可以有效促進文化創新,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開辟新的文化市場,增加城市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它對國家和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是區域軟實力競爭的核心內容。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的決定》,會議提出要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支柱產業。郴州市也將文化創意產業視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郴州市難得的發展機遇。近年來,郴州市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郴州的資源稟賦和城市定位決定了郴州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符合創新經濟要求的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以創新為核心,將抽象文化轉化為實際經濟價值的新興產業。它可以為傳統產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就業機會,改造郴州市的人力資源和文化優勢,提高郴州的軟實力和公民創新,符合“五個郴州”建設的要求。
一、郴州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和現狀
(一)發展基礎
郴州作為湖南南大門,位于中國內陸經濟與沿海經濟的交匯處。它是通往廣東,香港和澳門的“南大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南至廣州,深圳,北至長沙,北至武漢都可朝發午至。廈門至成都高速公路和宜聯高速公路的交通干線全面通車,進一步縮短了郴州與東南沿海地區的時空距離。交織在一起的交通樞紐地位的建立,有利于郴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形成區域性的文化市場。同時,郴州市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基礎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唐宋文人杜甫,韓愈,劉禹錫等留下了許多歷史痕跡。出土的西晉以竹簡形式記錄了政府檔案,是中國文物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文化很精彩,區域內有27個民族,汝城香火龍,安仁趕分社、瑤族盤王節、嘉禾伴嫁歌等民俗風情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昆曲”、“湖南戲曲”、“汝城湘火龍”,“宜章夜故事”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較高的產業發展價值。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473萬常住人口,文化消費需求每年都呈上升趨勢,國內外游客也是逐年增加。近年來,郴州實施文化項目建設“雙十”工程,大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惠民、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精品創作等工程建成了一大批新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城市文化廣場等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發展現狀
近年來,郴州市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的若干意見》,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學藝術創作項目”,并升級了多個文化旅游景點。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2個國家級文化先進縣,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1個國家級文化保護項目。全市文化產業總產出326.6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115.1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規模(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總產出278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增加值94.4億元,同比增長5.6%。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3%,排名全省第二。
二、郴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缺乏配套扶持政策
近年來,郴州市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先后出臺了“郴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郴州市文化工程建設雙十項目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化產業發展指導文件和優惠政策,如“關于加快現代服務業的決定”和“關于印發郴州市服務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通知(2014-2020年)”。但到目前為止,市政府尚未出臺具體的,專業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尚未建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文化市場,行業規范和投融資體系仍然不完善。
(二)缺乏公共服務平臺
2010年規劃的郴州“林中之城,休閑之都”文化產業園尚未落地,至今尚未形成一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中心(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個完整的,多層次的,全方位的公共服務平臺尚未形成,很難為文化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信息咨詢,市場開發,人才培養,投融資等公共服務。
(三)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郴州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它有近2000年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遺產。郴州作為湖南的“南大門”,位于湖南,廣東,江西的邊境,具有“嶺南文化”和“湖湘文化”交融優勢。但是,郴州市的文化資源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具有區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尚未形成。大多數文化創作缺乏創造力和創新,缺乏反映湘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產品。
(四)缺乏創意產業人才
文化創意人才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生產要素,是贏得文化產業制高點的決定性因素。文化產業需要高水平的綜合人才,特別是需要熟悉文化產業內容和獨立創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他們是不僅了解產品開發,還了解藝術創作的實用專業人才,以及影響國內外的高層文化。現有的人才儲備遠遠不夠,全市文化管理人才也是鳳毛麟角。
(五)缺乏資金投入
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各級財務部門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但由于郴州市長期以來文化建設經費基數低、底子薄、基礎條件差,2008年,市財政設立文化產業專項基金300萬元,2009-2011年每年500萬元,2015年后增加到800萬元,但與文化發展需求仍存在微小差距,落后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三、加快發展郴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提高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自覺性
文化創意產業在郴州仍是一個新概念。一些行政部門,包括一些領導干部,缺乏對行業的深入研究,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作用缺乏敏銳的認識,缺乏對國家相關政策,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的認識。建議動員全市干部加強學習和研究,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緊迫感和意識。首先,政府決策部門要加強學習和研究,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措施。建議市委,市政府牽頭組織研究小組,由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學者參加。科技局,文化局,廣州新局,旅游局,工商局,建設局對郴州市相關產業進行深入調查,認真研究國家和省有關政策。
(二)建立完善扶持政策體系
結合當地經驗,根據郴州市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更加系統化,科學化,精細化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例如,高科技企業的減稅和免稅;享受比工業用地更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建立人才問題的合理引進,培養,使用和獎勵機制:建立郴州市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以及有關文化產品審批權限。參照其他區域實踐,整合社會資源,創新運行機制,靈活運用政府,協會和企業共建的形式,結合新城區,舊城區和老工業區的建設,創建省乃至全國文化和創意工業園區。通過制定土地,稅收,計劃和財政等優惠政策,重點培育和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文化創意企業和項目。形成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鏈的形成,實現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和產業規模效應的發展。
(三)搭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
通過選擇文化創意產業要素,建立健全“文化創意孵化平臺”,“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平臺”,“文化創意產品市場開發平臺”等行業市場和其他公共平臺。充分發揮政府在公共服務政策制定、組織和協調方面的作用,發揮公共財政在促進各種資源整合,協作和支持方面的作用,以及產業上游與下游之間的聯動與協作。快速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加快各類文化協會和文化商會的建設和完善,發揮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
(四)加快文化創意人才隊伍建設
根據“引進急需,培養現有”的原則,可依靠湘南學院,郴州職業技術學院、郴州工業學校、郴州理工學校和郴州技師學院等職業院校加強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專業培訓,建立文化創意專業人才網絡,加快郴州市對文化創意,文化傳媒,展覽策劃等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就業體制和機制,吸引高端文化創意人才,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吸引國內外高端創意人才和團隊。給予高端創意人才股權、期權激勵,從而營造尊重創新,尊重文化,尊重文化工作者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