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智軒、萱萱和柳柳都是自閉癥患者,被稱作“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交流有障礙,學習有障礙,甚至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三家的媽媽們為了讓他們自食其力,集資在武漢開了一家叫“星媽私廚”的點心店。這份偉大的母愛能否換來奇跡的發生呢?三個特殊的孩子能成為合格的店員嗎?媽媽們又是怎么鍛煉他們的呢?
2009年,三歲半的武漢男孩智軒被查出患有自閉癥,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問藥。在武漢一家康復機構干預訓練時,智軒先后認識了病友柳柳和萱萱。相似的遭遇,讓三個孩子的媽媽成為好友。十多年來,孩子們在康復中心得到很多鍛煉,可是去學校上課,課程跟不上;去工作,能力不達標。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的生存問題讓三位媽媽憂心忡忡。
直到有一天,廚藝精湛的柳柳媽做了一些牛軋糖帶到康復訓練課堂。色香味俱全的甜點,不僅滿足了孩子的味蕾,也打開了家長的思路——每個月在康復訓練上花的四五千元學費,不如用來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說干就干!三個家庭集資15萬元,在武漢漢口鎮安居路租下一個40平方米的地方,開了一家“星媽廚房”點心店。2018年9月28日,小店開張,14歲的智軒、16歲的萱萱和23歲的柳柳成了店里的學徒。
由于沒有經驗可循,三位媽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時不時有小狀況發生。康復中心的兩位老師聽說后,主動到小店做志愿者,她們和三位媽媽共同組成了強大的后援團,開始指導三個孩子學習走向社會的第一份職業。
普通孩子嘗試幾次就能學會的事,這三個孩子往往需要練習上千次才能掌握。這個過程,需要耐心、方法,更需要信心。牛軋糖是訓練孩子們的第一個項目,柳柳媽把制作流程分解到每個步驟,然后貼在墻上,一遍遍講給孩子聽。起初,孩子掌握不住時間,柳柳媽只好對每個步驟加以量化,比如炒糖時,她讓孩子從1數到20,糖的狀態基本合適。就這樣,經過4個月的訓練,孩子們才學會了制作牛軋糖的所有步驟。
與此同時,媽媽們買回半成品紙板,讓孩子們學習折疊包裝紙盒。剛開始,萱萱能夠獨立完成,可柳柳和智軒卻不會。由于缺乏空間想象力,對于兩條平行的折痕,兩個孩子總會忽略其中的一條,以致于無法讓紙盒立體起來。老師扶著他們的手,從指認每一條折線開始學習,一點一點地教給他們。漸漸地,智軒和柳柳也學會了折疊紙盒,只是速度比萱萱要慢很多。后來,三個孩子逐漸學會了制糖、切糖、包裝等全部工序。
2019年初,三個孩子獨立制作出第一批牛軋糖。盡管味道、形狀、封裝等都有瑕疵,可三位媽媽和兩位老師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產品,毫不猶豫地全部買下。當她們把錢交到孩子們手上時,盡管孩子們不理解什么叫做生意,可看到媽媽和老師們開心的樣子,也跟著一起拍紅了手掌。經過不斷地練習,三個學徒制作的牛軋糖越來越好,已經達到可以出售的水平。顧客買走孩子制作的第一份牛軋糖時,店內一片歡聲,三個媽媽擊掌相慶:“我們的孩子終于被社會接納了,好開心。”
在康復中心,孩子們學到的多是基礎的知識和技能。而在這里,媽媽們是要讓孩子學會生活。三個孩子學會制作一些簡單的點心后,媽媽們迫不及待地讓孩子嘗試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一頭扎進生活的海洋里。
采購,是孩子們面臨的第一道考題。開店之前,孩子們學過基本的加減運算,認識過人民幣,可離實際應用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老師和媽媽們一起將采購過程分解成若干個程序,然后一點點教給他們。媽媽們帶著孩子去菜市場采購幾次后,便狠狠心將采購任務交給孩子。三個孩子輪流承擔采購任務,他們需要寫好中午的菜單,然后記錄下所需購買的菜品和數量。到市場后,每買一樣,都要用小本子記錄下數量和金額,因為回店之后,他們要填寫媽媽們精心設計的報賬表格。打過草稿數據核對無誤,再抄寫到指定的表格里,完成一項訓練。
2019年4月23日,是柳柳負責出門采購的日子。她購買了西紅柿、雞蛋、西芹等一些基本的蔬菜和副食,回到店里放下籃子后,柳柳開始整理報賬表格。簡單的數字加減,孩子們都需要算上好幾遍,更何況買菜時還有許多零錢。柳柳扒拉著籃子里的物品,加上翻看自己的記錄,大概40分鐘后把表格填寫完畢。柳柳媽接過賬單,拿著計算器核對一遍,然后數了數剩下的零錢,確認無誤后,便對柳柳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進一步鍛煉孩子,小店開設送貨服務項目。雖然三個孩子學會了乘公交車、用手機導航,可送外賣,媽媽們還是捏了一把汗。媽媽們領著孩子送過幾次后,近距離的訂單都會直接派給孩子。當輪到年紀最小的智軒送貨時,稍微復雜的路段,大人會偷偷跟著。一次,智軒給一個客戶送桃酥,沉迷在手機中的他走錯了路。跟著他的媽媽,沒有提醒,而是趕緊給客戶打電話解釋原委,然后由著他繼續錯下去。那天,智軒花了好長時間,通過看指示牌、手機導航,加上詢問路人,才把桃酥送給客戶。看到智軒沒有慌張,而是想方設法完成任務,媽媽內心還是挺高興的。不過,媽媽還是嚴厲地批評了他,此后智軒送餐幾乎很少犯錯。現在孩子們的送貨能力越來越好,最遠的一次,孩子們換乘了兩個半小時的車,把點心送到了距離店鋪28公里遠的光谷高新開發區。
“孩子們變得更加自信開朗了。智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柳柳的手部變得更加靈活,萱萱的情緒穩定了,更活潑,更會關心人。”智軒媽對孩子們的變化如數家珍。有顧客上門時,孩子們主動上前招呼,雖然只是簡單介紹名字和年紀,但對于伴隨著程度不同的社交障礙的自閉癥孩子來說,能主動同人打招呼、表達情緒,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媽媽們不擅長營銷,加上小店地段較偏,生意并不好。智軒媽以前做過生意,懂得及時止損,但她們堅持絕不打烊,“要一直做下去,讓孩子們學會生存比金錢更重要。”
2019年3月,一位年輕女士來到店里對智軒媽說:“店里有什么,我就買什么,不用包裝那么麻煩,直接用食品袋打包,我提走!”在店里掃貨完畢后,她建議店里增加嬰幼兒輔食產品。智軒媽愣住了,這位女士笑著解釋道:“能帶好自閉癥孩子的人,一定是有耐心和愛心的。你們做的食品,放心。”智軒媽熱淚盈眶地道謝。她趕緊把這件事告訴另外兩個媽媽,并不是要急于拓展嬰幼兒輔食業務,而是她們太需要這種暖心的安慰。
自閉癥孩子雖然有一些刻板行為,但做事極其專注。這種“一根筋”的特性反而成為制作食品的優勢——孩子們實打實地完成任務,絕不偷工減料。餃子餡兒包得扎實,手工牛肉醬會選用最好的食材,沒有半點添加劑……正因為食品的質量,才贏得了口碑,積累了穩定客源。
4月上旬,武漢大學的一個老師得知“星媽私廚”背后的故事后,專門給孩子們送來了書本和禮物,并捐款1000元。媽媽們收下禮物,婉拒了捐款,她們說:“謝謝您的好意,您的光顧就已經是對孩子們最好的支持。”越來越多的善意讓三位媽媽越來越有信心,她們相信那些打不倒自己的,終將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她們要帶著孩子走向更好的明天。
如果您恰好路過武漢后湖百步亭,碰巧看到這家“星媽私廚”點心店,那么請您留步,嘗一嘗這些自閉癥孩子做的人間美味。在品嘗的時候,您的一句“你們的孩子可以做得和正常人一樣好”,就是對媽媽和孩子們最大的贊美。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