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天中
摘要:播出時段編排是電視節目采編播流程靠后階段的一道“攻防”工序,不僅要“守”得安全,更要“攻”得出彩。通過播出時段的精心策劃與編排,電視節目的社會效應得到更集中、更突出的顯現。正是科學的播出時段編排,使得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主流電視媒體,在重大節點承擔的重大題材宣傳任務得到了有效落實,播出的節目亮點和教育意義,通過編排得到強化,同時也給觀眾展示了衛視頻道定位和節目品味。
關鍵詞:衛視 時段編排 宣傳規劃 傳播力
電視節目播出時段的策劃與編排,看似形式和流程,實則凸顯節目內容的社會效應。衛視時段編排是播出機構發揮電視功能、實現屏幕宣傳戰略的具體執行環節。從工作性質看,播出時段編排是對一個頻道節目播出的統籌規劃,除了科學組織安排節目播出進程,保證安全播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時段編排要體現出作為黨和人民“喉舌”對重大節點、重大題材的宣傳規劃,體現對近一段時期宣傳重點的編輯思路,同時也體現著頻道的發展定位和節目品位。簡單地說,就是播出時段編排對于提升宣傳的傳播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編排展現宣傳規劃
宣傳規劃是意識形態主管部門讓受眾關注、感知和接受事實、主張、趨勢的一種傳播策略,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電視媒體,擔負著落實規劃與產生成效的重任。迎接重大歷史節點、制播重大題材節目,對于電視媒體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增強宣傳影響力、展現宣傳的傳播力的重要機遇。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宣傳戰線迎來了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改革開放4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和重大宣傳任務。對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及之后重組的國家廣電總局提出了宣傳規劃,要求各級電視臺推出有特色、有影響的專題、專欄和系列報道,把深入宣傳過去五年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貫通起來,與深入宣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結合起來。
深圳衛視作為全國收視排名前十的播出機構,緊緊抓住重要宣傳機遇,完成好各級黨委、政府交給的宣傳任務,是頻道的最重要工作,而工作的落實,需要在播出時段上得到體現。
2017年的深圳衛視播出時段編排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這一核心題材,以大會召開為節點,分會前、會中、會后三個階段,有關播出時段編排在當年的6月拉開帷幕,著力點是加強宣傳和引導,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大會精神的學習貫徹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在10月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播出時段按照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要求,確保轉播黨的十九大各項重點會議的安全播出。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播出時段則繼續展現各界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這種編排策略構筑一個完整的編播季,通過新聞節目內容、節目制作與播出、公益宣傳片排播、影視劇排播等全方位的配合,最終實現傳播意圖。
2018年,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重大主題,深圳衛視的播出版面精心策劃,推出有特色、有影響的專題、專欄和系列報道。在黃金時段,安排播出了一批有導向有新意有分量的專題、紀錄片節目,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如《圖鑒中國》《詩意中國》《一路書香》第二季等。編排的道德建設類欄目《溫暖在身邊》反映了改革開放40年大背影下的各領域改革深化、時代變遷與人物命運故事。《探秘時刻》欄目組重點策劃打造反映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居民生活巨變的系列專題《奇妙的民居》,獲得較好的收視效果。深圳衛視從詩意文化、照片對比等角度切入,采取區別與同時期其他衛視的差異化編排策略,精彩呈現了改革開放40周年光輝成就,有力展現了年度宣傳規劃的初衷,并達到預期宣傳成效。
據統計,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深圳衛視全年播出時段針對新節目播出和階段性的特殊編排,共制作了38個播出執行版面。通過這樣密集、多樣的節目編排,展現了一個權威主流媒體對重大歷史節點、重大宣傳任務的熱烈回應和落實宣傳規劃的積極舉措。
編排強化節目亮點
衛視播出時段依靠編排使得節目呈現帶狀分布,形成聚集聲勢,實現有效傳播。好的編排不僅體現宣傳重點,而且對所播節目的亮點、效果起到強化、擴展的作用。近年來,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對作為意識形態傳播主陣地、建設主力軍的主流媒體提出了更高要求,具體到衛視的播出時段,就是要展現出國家廣電總局所提出的“講好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這一總體要求上來。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圳衛視的播出時段精心策劃安排一批自制專題節目,在黃金時段播出特別節目《通途》。《通途》取材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地急難險重的大工程,如郭亮村的壁掛公路、貴州的矮寨大橋和云南黃大發的生命渠等,節目講述了人民群眾在當地黨組織的領導下,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實踐中,所展現、煥發出的精氣神,而節目的落腳點則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其中《黃大發的生命渠》中的老共產黨員黃大發,就是2018年11月17日習總書記在會見全國道德模范時,給兩位老人讓座的其中一位。當天《新聞聯播》播出這感人一幕后,深圳衛視當即調整播出計劃,將《通途》系列中的《黃大發的生命渠》這一集,安排到當晚9:20分推出,這檔時長45分鐘專題節目,對當天央視《新聞聯播》的新聞人物故事作了及時、全面、深入的延展、講述和細化,使得老共產黨員和道德模范的形象更生動、更飽滿、更富有感人力量,不僅收視好,社會影響也十分顯著。
這樣靈活的時段調整,對播出節目的亮點和節目的傳播效果起到了拓展和深化的作用。這樣的機會不是天天都有,但正是這樣的調整,猶如寫文章時的靈感閃現,雖然是偶一為之,但如果沒有平時強調的時段規劃意識,沒有對播出節目的足夠儲備,一切便無從談起,這當中有偶然因素,但也是必然的。
編排體現頻道定位
定位是著力于區別他人、展示自己獨特優勢的營銷發展策略。各地衛視頻道都有各自的發展方向和節目定位,深圳衛視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經濟特區,年輕新銳、先鋒時尚是她的鮮明特色,同時崇尚文化品味、展現人文關懷,是她的追求目標。而主流權威的官方媒體,也決定了她的播出時段,時刻強調的是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這也是深圳衛視頻播出時段編排的“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段論述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含了三大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對于衛視播出時段的編排,一個重要抓手就是安排、播出一批有導向、有新意、有分量的專題、紀錄片節目,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深圳衛視在重點時段,安排播出了自制文化類節目《一路書香》,節目用一種“一邊讀書、一邊行走,一面尋覓先人的回聲、一面結合全新的文化樣態,在一座座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名城內,開啟一段段文化之旅”,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節目播出后《人民日報》對《一路書香》給予了好評,認為“節目嘉賓知行合一,感知文化背后的人文情懷,用正能量吸引觀眾,從而潛移默化激發人們在情感中的深切共鳴。”國家廣電總局的時評微信號指出:“通過創新節目形態,《一路書香》以沉浸式文化新體驗引領‘全民行讀熱潮,從而彰顯文化自信,樹立了正能量典范。”
深圳衛視的播出時段編排,以“關懷、溫暖、正能量”為主基調的專題類節目是持之以恒的不變板塊。《溫暖在身邊》開辦六年來,始終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始終堅持節目創新和原創自制。播出的《玻璃男孩》《越過生命的河》等節目,以其精良的節目品質、感人的故事情節,以及寬博的人文關懷,收獲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國家廣電總局監管中心高度肯定了《溫暖在身邊》作為道德建設類欄目所做出的成績與社會擔當,認為該檔節目“以平臺為依托,踐行公益善舉,《溫暖在身邊》欄目聚焦身邊需要幫助的弱勢人群,報道他們所感受到的社會溫暖,借節目平臺傳遞人間大愛”。國家廣電總局監管中心還以《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用心展現普通人的道德力量》為題,點評《獨腿80后 攜母游中國》《父愛無極》《俺爹俺娘》等節目,文章稱贊《溫暖在身邊》“選題貼近道德建設,發揮凈化引領作用,紀實手法深入主題,細節表現感染力強,既具有吸引力可看性,在制作上又努力創新,成為了一檔有品質的欄目”。
綜上所述,通過對播出時段的精心策劃與科學編排,電視節目的社會效應得到更集中、更突出的顯現。播出時段編排是電視節目采編播流程靠后階段的一道“攻防”工序,不僅要“守”得安全,更要“攻”得出彩。正是科學的播出時段編排,使得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電視媒體,在重大節點承擔的重大題材宣傳任務得到了有效落實,播出的節目亮點和教育意義,也通過編排得到強化,同時也給觀眾展示了頻道定位和節目品味。(作者單位: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